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8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乎千里之前,非耳能聞乎千里之外,以己之情量之 也。己惡飢寒焉,則知天下之欲衣食也;己惡勞苦焉, 則知天下之欲安佚也;己惡衰乏焉,則知天下之欲 富足也。」知此三者,聖王之所以不降席而匡天下,故 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處飢渴,苦血氣,困寒暑,動 肌膚,此四者,民之大害也。害不除,未可教御也。四體 不掩,則鮮仁人,五藏空虛,則無立士。故先王之法,天 子親耕,后妃親蠶,先天下憂,衣與食也。《詩》曰:「父母何 嘗?心之憂矣,之子無裳。」

《巧言》

紂作炮烙之刑。王子比干曰:「主暴不諫,非忠也;畏死 不言,非勇也;見過即諫,不用即死,忠之至也。」遂諫,三 日不去朝,紂囚殺之。《詩》曰:「昊天大憮,予慎無辜。」

《巧言二》

桀為酒池,可以運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飲者三 千人。關龍逢進諫曰:「古之人君,身行禮義,愛民節財, 故國安而身壽。今君用財若無窮,殺人若恐弗勝。君 若弗革,天殃必降,而誅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 朝,桀囚而殺之。君子聞之曰:「天之命矣!《詩》曰:『昊天大 憮,予慎無辜』。」

《巧言三》

「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國賊者。以道覆君 而化之,是謂大忠也。以德調君而輔之,是謂次忠也; 以諫非而怨之,是謂下忠也。不恤乎公道之達義,偷 合苟同,以持祿養者,是謂國賊也。若周公之于成王, 可謂大忠也;管仲之于桓公,可謂次忠也;子胥之于 夫差,可謂下忠也;曹觸龍之于紂,可謂國賊也」:皆人 臣之所為也。吉凶,賢不肖之效也。《詩》曰:「匪其止恭,惟 王之卭。」

《巧言四》

哀公問取人。孔子曰:「無取健,無取佞,無取口讒。健,驕 也。佞,諂也。讒,誕也。故弓調然後求勁焉,馬服然後求 良焉,士信慤而後求知焉,士不信焉,又多知。譬之豺 狼,其難以身近也。《周書》曰:『為虎傅翼也』。不亦殆乎?《詩》 曰:『匪其止恭,惟王之卭』。」言其不恭其職事,而病其主 也。

《巧言五》

齊桓公獨以管仲謀伐莒而國人知之。桓公謂管仲 曰:「寡人獨為仲父言,而國人知之,何也?」管仲曰:「意若 國中有聖人乎?今東郭牙安在?」桓公顧曰:「在此。」管仲 曰:「子有言乎?」東郭牙曰:「然。」管仲曰:「子何以知之?」曰:「臣 聞君子有三色,是以知之。」管仲曰:「何謂三色?」曰:歡忻 眾說,鐘鼓之色也;愁悴哀憂,衰絰之色也;猛厲充實, 「兵革之色也,是以知之。」管仲曰:「何以知其莒也?」對曰: 「君東面而指,口張而不掩,舌舉而不下,是以知其莒 也。」桓公曰:「善。」東郭先生曰:「目者,心之符也;言者,行之 指也。夫知者之于人也,未嘗求知而後能之也。觀容 貌,察氣志,定取舍,而人情畢矣。《詩》曰:『他人有心,予忖 度之』。」

《大東》

今有堅甲利兵,不足以施敵破虜;弓良矢調,不足射 遠中微,與無兵等爾;有民不足強甲嚴敵,與無民等 爾。故磐石千里,不為有地;愚民百萬,不為有民。《詩》曰: 「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大東二》

傳曰:舜彈五絃之琴,以歌《南風》,而天下治。周平公酒 不離于前,鐘石不解于懸,而宇內亦治。匹夫百畝一 室,不遑啟處,無所移之也。夫以一人而兼聽天下,其 曰有餘而下治,是使人為之也。夫擅使人之廉,而求 不能制眾天下即在位者,非其人也。《詩》曰:「維南有箕, 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言有位無其 事也。

《小明》

齊桓公伐山戎,其道過燕,燕君送之出境。桓公問管 仲曰:「諸侯相送,固出境乎?」管仲對曰:「非天子不出境。」 桓公曰:「然。畏而失禮也。寡人不可使燕失禮。」乃割燕 君所至之地以與之。諸侯聞之,皆朝於齊。《詩》曰:「靖恭 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小明二》

《韶》用「干戚」,非至樂也;舜兼二女,非達禮也;封黃帝之 子十九人,非法義也;往田號泣,非盡命也。以人觀之 則是也,以法量之則未也。《禮》曰:「禮儀三百,威儀三千。」 《詩》曰:「靖恭爾位,正直是與。神之聽之,式穀以女。」

《楚茨》

禮者,治辯之極也,強國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 統也。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也;不由之,所以隕社稷 也。是故堅甲利兵,不足以為武;高城深池,不足以為 固;嚴令煩刑,不足以為威。由其道則行,不由其道則 廢。若楚人蛟革犀兕以為甲,堅如金石,宛如鉅蛇,慘 若蜂蠆,輕利剛疾,卒如飄風,然兵殆于垂沙。唐子死, 「莊蹻起,楚方」為二四者,此豈無堅甲利兵也哉?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