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8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獨為之也。抑為之者窮,而是子猶為之,而無是須臾 怠焉差焉,獨明夫先王所以遇之者,所以失之者,知 國之安危臧否,若別黑白,則是其人也。人主欲強固 安樂,則莫若與其人用之。巨用之,則天下為一,諸侯 為臣;小用之,則威行鄰國,莫之能禦。若殷之用伊尹, 周之遇太公,可謂巨用之矣。齊之用管仲,楚用孫叔 敖,可謂小用之矣。巨用之者如彼,小用之者故如此 也。曰:「粹而王,駮而霸」,無一而亡。《詩》曰:「四國無政,不用 其良。」不用其良,臣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文王》

造父,天下之善御者矣;無車馬則無所見其能。羿,天 下之善射者矣,無弓矢則無所見其巧。彼大儒者,調 一天下者也,無百里之地,則無所見其功。夫車固馬 選,而不能以致千里者,則非造父也;弓調矢直,而不 能射遠中微者,則非羿也;用百里之地,而不能調一 天下制四夷者,則非大儒也。彼大儒者,雖隱居窮巷 「陋室,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爭名矣;用百里之 地,則千里國不能與之爭勝矣。箠笞暴國一齊,天下 莫之能傾,是大儒之勳。」其言有類,其行有禮,其舉事 無悔,其持檢應變曲當,與時遷徙,與世偃仰,千舉萬 變,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 有雅儒者,有大儒者。耳不聞學,行無「正義,迷迷然以 富利為隆,是俗人也。」逢衣博帶,略法先王,而足亂世 術,謬學雜其衣冠言行,為已同於世俗,而不知其惡 也。言談議說,已無異於老、墨,而不知分,是俗儒者也。 法先王一制度,言行有大法而明不能濟,法教之所 不及,聞見之所未至,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內不 自誣,外不誣人,以是尊賢敬法而不敢怠傲焉,是雅 儒者也。法先王依禮義,以淺持博,以一行萬。苟有仁 義之類,雖鳥獸若別黑白,奇物變怪所未嘗聞見,卒 然起一方,則舉統類以應之,無所據,援法而度之,奄 然如合符節,是大儒者也。故人主用俗人則萬乘之 國亡,用俗儒則萬乘之國存,用雅儒則千里之國安, 用大儒?則千里之地,久而三年,天下諸侯為臣;用萬 乘之國,則舉措而定,一朝之白。《詩》曰:「周雖舊邦,其命 維新」,可謂白矣,謂文王亦可謂大儒已矣。

《皇矣》

楚成王讀書於殿上,而輪扁在下,作而問曰:「未審主 君所讀何書也?」成王曰:「先聖之書。」輪扁曰:「此真先聖 王之糟粕耳,非美者也。」成王曰:「子何以言之?」輪扁曰: 「以臣輪言之。夫以規為圓,矩為方,此其可付乎子孫 者也。若夫合三木而為一,應乎心,動乎體,其不可得 而傳者也。以為所傳真糟粕耳,故唐虞之法可得而」 改也,其喻人心不可及矣。《詩》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其孰能及之!

《大明》

孔子學鼓琴於師襄子而不進。師襄子曰:「夫子可以 進矣。」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夫 子可以進矣。」曰:「丘已得其數矣,未得其意也。」有間,復 曰:「夫子可以進矣。」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類也。」有 間曰:「邈然遠望洋洋也,翼翼乎必作此樂也。默然異, 幾然而長,以王天下,以朝諸侯者,其惟文王乎?」師襄 子避席再拜曰:「善。師以為文王之操也。」故孔子持文 王之聲,知文王之為人。師襄曰:「敢問何以知其文王 之操也?」孔子曰:「然,夫仁者好偉,和者好粉,智者好彈, 有殷勤之意者好麗,丘是以知文王之操也。《傳》曰:『聞 其末而達其本者,聖也。紂之為主,勞民力,冤酷之令 加於百姓,憯悽之惡施於大臣,群下』」不信,百姓疾怨, 故天下叛而願為文王臣,紂自取之也。夫貴為天子, 富有天下,及周師至,而令不行乎左右,悲夫!當是之 時,索為匹夫,不可得也。《詩》曰:「天位殷適,使不俠四方。」

《文王 棫樸》

夫五色雖明,有時而渝;豐交之木,有時而落。物有成 衰,不得自若。故三王之道,周則復始,窮則反本,非務 變而已。將以正惡扶微,絀繆淪非,調和陰陽,順萬物 之宜也。《詩》曰:「亹亹文王,綱紀四方。」

《皇矣》

禮者,首天地之體,因人之情,而為之節文者也。無禮 何以正身?無師,安知禮之是也?禮然而然,是情安於 禮也。師云「而」云,是知若師也。情安禮知若師也。則是 君子之道,言中倫,行中理,天下順矣。《詩》曰:「不識不知, 順帝之則。」

《下武》

上不知順孝,則民不知返本。君不知敬長,則民不知 貴親。禘祭不敬,山川失時,則民無畏矣。不教而誅,則 民不識勸也。故君子修身及孝,則民不倍矣。敬孝達 乎下,則民知慈愛矣。好惡喻乎百姓,則下應其上,如 影響矣。是以兼制天下,定海內,臣萬姓之要法也。明 王聖主之所不能須臾而舍也。《詩》曰:「成王之孚,下土」 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下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