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1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滑澤者。方其功未加也,眾器之體質雖已備具,不 過塊然一頑梗耳。及其功一施焉,變化裁成,俾骨角 玉石各適於用,是骨角玉石不能自成其器,而器用 之利,必藉乎工人之能也。夫人生長天地間,祇自其 形言之,不過蠢然一血肉之軀,與彼骨角玉石何以 異也?然良知良能,則已𢌿於成形之始,而道明德立, 恆必由夫踐形之功。奈之何憧憧逐逐,迷蔽終生,甘 自朽腐,棄玉石於岡山,委骨角於溝瀆,茲無論已。間 有志乎道德者,又皆耽虛寂,宗自然,不曰「人性原無 善惡」,則曰「此性知能本良,一或加功,便涉人力,稍有 意念,盡屬識情。」豈知骨角玉石之器,不能自成,而工 人之技能,孰敢鹵莽滅裂,一蹴而致之哉。彼治骨角 者,先之以刀鋸之切,「繼之以鑢鐋之磋,其用力亦勞 且苦矣,然必如此而後骨角為有用也。治玉石者,先 之以椎鑿之琢,繼之以沙石之磨」,其用力亦苦且勞 矣,然必如此而後玉石為可珍也。功深力到,方圓小 大,成象成形,引伸觸類,何物不然?人之為人,何為獨 不然哉?雖然,同一骨角玉石也,又在工人之製器者 何如耳。惟製之得宜,或為天下貴器而寶玩之者,此 也;可為國家重器而世守之者,亦此也。不然,則亦器 之小者耳。或極其工巧,止可以供玩賞,而不為大人 君子所貴重者,亦多矣,不亦甚可惜哉!噫今之論學 者,謂「本體即是功夫」,或認現在享用良知,或尋樂體, 玩弄精魂,既不知痛自克責懲窒,以變化其氣質,又 不肯深自思維究竟以洞徹乎性天。堯舜以上,其善 無窮,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仲尼「老且發憤忘食, 顏子竭才欲罷不能」,豈虛語哉?蓋亦非謂本體之自 然者,為不當順於骨角玉石外別用雕鏤之巧也。正 以涵養德性,不可不加夫問學之功,切磋琢磨,斯可 以利乎骨角玉石之用。衛武耄年,猶日勤箴警,此所 以不愧《淇澳》之詠也。是故學者果欲道明德立,必思 反身切磋琢磨而後可。切磋琢磨

心在身中,莫不知之矣。身在心中,咸莫之知焉,何哉? 人身中血氣凝結,銳上而排下者,謂其非心不可也。 有象可睹,莫不信之,然此特神明之舍也。若夫至虛 至靈,為一身之主宰,在目為視之明,在耳為聽之聰, 在口為言之從,在體為貌之恭,臟腑爪髮,凡有形者, 莫非無形者以為之統攝,謂身在心之中也,非歟。況 周流六虛,變動不居,倏忽間或在几席之間,或在萬 里之外,或在千百世之上下,天飛淵沉,莫測端倪,雖 強有智力有術數者,莫得而拘執之。心之神妙若此, 欲其凝聚身中,渾然如結也,難矣。《詩》云:「其儀一兮,心 如結兮。」有味哉!善形容身心合一之學哉!但禮儀威 儀,三百三千,其形諸一身者,若此其繁。何以謂之一 也?周旋折旋,中規中矩,升降進退,可象可威,其協諸 禮者,何其一乎?心之應感靡常,何以謂其如結也?危 微操舍,存乎其人,結則一致,散則萬分,故念慮旁雜, 精神紛擾,由事物交接,日與心鬥,如馳騁遊騎,莫之 歸宿,晝焉放逸於識情,夜焉奔軼於魂夢,安得常如 結哉?可見結則一也,所以不曰「心結」而曰「如結」云者, 不貳以二,不參以三,精神念慮,凝聚堅固,正目視之, 無他見也;傾耳聽之,無他聞也。如貓捕鼠,如雞覆卵, 如舟子之操舟,涉江海,遇風濤,惟舵是操,不復知其 他也。《商書》「以禮制心」,《周雅》「無貳爾心」,茲可證矣。夫惟 其心之一也,則隨其身之動履,整齊嚴肅,較若畫一, 而民之表儀即於茲乎樹焉。在家足以儀刑乎一家, 在國足以儀刑乎一國,在天下足以儀刑乎天下,真 所謂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民法之也。或曰:「心,活物 也,操之至如結焉,得無束心之大迫乎?」曰:「擇乎《中庸》, 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勿失,亦可以急迫疑之否?觀 知及而非仁守,則雖得必失而如結,可懸」解矣。知及 仁守,必莊蒞動禮而心結,儀一,可意會矣。矧謂之如 結?則百慮一致,非專守念頭以結胎生,謂之儀一心 結,則心正身修,非徒致飾於動容儀節間也。「其儀不 忒」,謂之「正是四國,胡不萬年」,則正己而物正。一身足 以植萬年之法,則非徒攝意念,飭行檢,生無益於時, 死無聞於後者可倫矣。是故誦《鳴鳩》之全篇,而益信 乎身心合一之學。儀一心結

火,大火,心星是也。六月之昏,加於地之南,至七月之 昏,則下而西流矣。火伏於九月,至十月,昏旦並不見, 惟冬至後旦中,至正、二、三、四,皆見旦後也。《左傳》張趯 曰:「火星中而寒暑退。」服虔註云:「旦中而寒退,昏中而 暑退。」

《七月流火》之詩,周公訓告成王而作也。註云:「七月,夏 七月也。」蓋火心星退於七月,萬古不易,雖欲不謂之 為夏正,不可得也。但以「七月流火」為夏之七月,則《三 百篇》凡所云時日,皆當謂為夏正,而詩即謂之為夏 詩,斯可矣。如以周之詩詠夏之時,此章歸諸邠公,猶 近似也。然則「二月初吉」,「四月維夏」,「六月徂暑」,「六月棲」 棲,十月之交,將以為夏之時乎,抑周之時乎?要皆因 《周正》建子之說誤之也。非周正不建子也,特改歲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