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1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推變例以正褒貶,信二《傳》而去異端,此杜元凱所得, 可以為法。人卻去了「義」字,只說元凱,以例說《經》,亦可 歎也。

杜元凱說《春秋》,雖曲從《左氏》,多有背違經旨處,然穿 鑿處卻少。如說「春秋」二字,云,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為 所記之名。如說「東宮」二字,杜氏卻云,「太子謙,不敢居 上位,故常處東宮。」他人於此等處必不取,然澤卻取 之者,以其說簡質正大,有所包含,非穿鑿之比。 杜元凱信《左氏》,澤亦只是信《左氏》,但立意卻微有不 同,亦只是毫釐之差,中間卻有大相遠處。年四十時, 周正之說已分明。至四十五六,《春秋》忽大有所悟, 「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杜 氏遂分《春秋》之事以類相從,推之以合此五者。然不 知有一事而備數義,杜氏蓋未之思也。凡此皆拘滯 而失《春秋》之大指焉。

鄭世子忽復歸於鄭。此是「予忽」也。「予忽」,正也。世子則 明當為君。明當為君,則突之彊暴篡奪可見矣。《杜氏》 以為「貶忽」,非也。

魯僖公夫人姜氏,杜氏以為是齊桓公兄弟同出於 齊僖,據《傳》,則僖公即位之初,距齊僖之後四十年矣, 元凱何不思之甚歟!若以為是齊襄公女,則於適母 哀姜為妹,父子同娶於齊襄,亦恐無此理。若以為是 齊桓女,則於事體無嫌,何故《經》《傳》皆不載其事?又況 齊女素貴,魯若無慶父之難,則僖公不過庶公子耳, 彼豈肯嫁庶公子乎?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廟,用致夫 人」,說者遂謂立妾為妻,其誣罔甚矣。夫姜者,齊姓,僖 公既未嘗娶於齊,何故有姜姓娣姪立以為妻乎?又 《禮記》稱「夫人之不命於天子,自魯昭公始」,則昭以前 皆須請命於周,無立妾之事。又傳稱「自桓以下娶於 齊」,此禮也則有。若以妾為夫人,則固無其禮。如此,則 謂僖立妾致廟以當廟見者,豈非誣罔之甚哉!曰:然 則此《夫人姜氏》兩書,於經為誰女也?曰:去古既遠,雖 無明文可憑,然以意推之,疑是子糾之女耳。子糾死 而其妻孥在魯,僖公為庶公子,年長,故得聘其女焉。 事既在前,經傳無由得見,然則姜氏自與齊桓為讎, 但僖公卻又與齊桓共修霸業,以翼戴天子,所以同 會齊侯于陽穀,又會齊桓于卞,以桓公是叔父,焉可 無勞?為其有讎怨,故須久而後見,此固無明文,但以 胡文定推論哀姜事例之,則有可信之理耳。蓋《春秋》 是事,須先考事實,而後可以求經旨,若不得其事之 實,而遽欲評論是非,則如杜氏之詳密,亦不免於誤 也。

魯十二公,惟莊公、成公是適,然獨莊公,《經》《傳》皆見成 公,則《經》《傳》皆無明文。但據杜氏以穆姜為成公母,穆 姜是宣公夫人,則成公當是適。然經既不書成公之 生,則杜氏之說亦未可據也。又陸氏作《音義》,「十二公 惟成公不書母氏」,蓋《經》《傳》無所據故也。然又有說,《春 秋》諸侯會盟,征伐多故,設令是適長而始生之時,君 或在外,亦不得行舉子之禮。此又以事情知之。 說《春秋》如杜預、范甯儘精詳,蓋猶是推究書法,有所 憑依,特識見尚有未到,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近世說《春秋》,謂孔子用夏正,考之三傳,未嘗有夏正 之意。何休最好異論,如黜周王魯之類甚多。若果用 夏正,則何氏自應張大其事。今其釋《公羊傳》,亦止用 周正。如「冬十一月,有星孛于東方」,何氏云「周十一月, 夏九月,日在房心」是也。惟「西狩獲麟」,解云「河陽冬言 狩,獲麟春言狩者,蓋据魯變周之春以為冬,去周之 正而行夏之時。」詳其說,亦只謂孔子書狩於春者,以 周之正月二月是建子丑之月,於夏時為冬,故書狩。 夫以春而書狩,此何氏所以謂之去周正而行夏時, 蓋緣此年不書王正月而止書春,故何氏有此論。然 以前二百四十一年皆据周正以解《公羊》矣,獨此年 有此論,亦所謂立異論之一者。又案何氏云:「絕筆於 春不書下三時者,起木絕火,王制作道備,當授漢也。 又春者歲之始,能常法其始,則無不終竟。」又曰:「得麟 之後,天下血,書魯端門曰:『趨作法。孔聖沒,周姬亡,彗 東出,秦政起,胡破術書紀,散孔不絕。子夏明日往視 之,血書飛為赤鳥,化為白書,署曰《衍孔圖》』」,中有作圖 制法之狀。孔子仰推天命,俯察時變,卻觀未來,豫解 無窮,知漢當繼大亂之後,故作撥亂之法以授之。觀 何氏此說,怪誕穿鑿,則無怪其於《春秋》之終,而謂孔 子改周正也,然何氏亦只謂此一年耳。而近世說《春 秋》者,遂謂「周不改時」,又謂「二百四十二年皆用夏正」, 大失聖人尊王之旨,豈非何氏作俑之過哉?

齊人取子糾殺之。《穀梁》以為千乘之國,而不能存子 糾。《范甯序》謂《穀梁》以不納子糾為內惡,是仇讎可得 而容。又注引何休曰:三年溺會齊師伐衛,故貶而名 之。四年,公及齊人狩于郜,故卑之曰「人。」今親納讎子, 反惡其晚,恩義相違,莫此之甚。鄭君釋之曰:「於讎不 復,則怨不釋而魯釋怨,屢會仇讎,一貶其臣,一卑其」 君,亦足以責魯臣子。其餘則同,不復譏也。至於伐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