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1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焉者也。

當時仲子已稱夫人,皆以為嫡,而桓當立也。天子賵 之,亦且夫人之矣。《春秋》書曰「惠公仲子」,妾之也,不夫 人之也。

「王賵仲子」,《關雎》之變也,《春秋》於是乎始。「西狩獲麟」,《麟 趾》之變也,《春秋》於是乎終。

《春秋》,記事書也,而并言其意者有四事焉:曰成宋亂 也;曰宋災故也;曰釋宋公也;曰伐楚以救江也,皆不 能已於言者也。然則彼皆闕歟隱歟?《易》曰「繫辭焉以 盡其言」,四事者近之,其餘皆所謂立象以盡意者也。 魯無弒,非無弒也,凡弒曰「薨」,或曰卒。「魯無殺」,非無殺 也,凡殺曰「刺」,或曰「卒。」「魯無出」,非無出也,凡出曰「孫」,或 曰「如。」為國諱,禮也。

宋,微子之後,周天子客焉而膰且拜者也。中國諸侯, 禮莫隆焉。故《春秋》於其事也必謹之:於稷曰「成宋亂」, 於薄曰「釋宋公」,於澶淵曰「宋災」,故皆謹之之實也。乃 若其義,則存乎其事焉耳矣。

惠王無出無入,天子之位,不使鄭與焉爾也。襄王有 出無入,天子之位,不使晉與焉爾也。敬王有居無立, 天子之位,亦不使劉、單與焉爾也。始立者非久於位 者之比也,故居而且入,居然而居,居然而入,君臣之 分亦嚴矣哉!

何喬新椒丘集

春秋

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周轍既東,《王 風》亦降。吾夫子嘆明王之不作,懼天理之將滅,乃假 魯史而修《春秋》,以亂世而寓治法。其始於魯隱之元 年者,傷西周之不復也;至於獲麟而止者,嘆世道之 終不能復行也。書《天王世子》、王后夫人、諸侯大夫之 類,所以厚五品之倫敘,非惇典乎?書郊、禘、雩、社、朝聘、 會盟、崩、薨、卒、葬之類,所以正五禮之品秩,非庸禮乎? 字子突,嘉季子,因其善而褒之,所以命德也;名宰咺, 削翬氏,因其惡而貶之,所以討罪也。然其記事或繫 時,或繫月,或繫日。蓋會盟侵伐,不可指日而期,故書 「時。」天子諸侯之葬禮,有七月五月之差,不可指日而 會,故書「月。」子生及君臣薨卒,一定不易,故書日:諸儒 之說《春秋》,有謂「以一字為褒貶」者,其說本于太史公; 有謂「有貶無褒」者,其說本于孟子;有謂「褒貶俱無」者, 其說本于《竹書紀年》。然泥於一字褒貶之說,則《春秋》 字字皆挾風霜,聖人不如是勞煩也;泥於有貶無褒 之說,則《春秋》乃「司空城旦之書」,聖人不如是慘刻也; 泥於「褒貶俱無」之說,則《春秋》乃瑣語小說,聖人又未 嘗無故而作《經》也。聖人作《春秋》,寓褒貶於善惡之彰 彰,明筆削於先後之繩繩,其旨遠,其義微。智如子貢, 未可以言《春秋》;觀經書,「閏月不告朔,猶朝於廟」,此聖 人愛禮之意也。而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則子貢之 智,未可以言《春秋》也;賢如子路,未可以見《春秋》;觀經 書,「趙鞅帥師納衛世子蒯聵于戚」,此聖人正名之意 也,而子路乃以正名視為迂,則子路之賢,未可以見 《春秋》也。自《麟經》絕筆,傳者五家,然騶氏無師,夾氏無 書,故其傳泯焉。傳于世者,《左氏》《公羊》《穀梁》而已耳。《春 秋》因三《傳》而經旨益明者有焉,因三《傳》而經旨益晦 者有焉,《左氏》身為國史,躬覽載籍,考事精詳,文辭可 美,固豔而富矣,然多敘鬼神之事,預言禍福之期,若 申生之託狐突、荀偃,死不受含,伯有之厲,彭生之妖, 則其失也誣矣。《梁》辭清義通,若論隱公之小惠,虞 公之中知,固清而婉矣,然《元年》大義而無發明,《益師》 不日之惡略而不言,則其失也短矣。《公羊》說事分明, 善能裁斷,若斷《元年》五始,《益師三辭,美惡不嫌同辭, 貴賤不嫌同號,固辨而裁矣。然若單伯之淫叔姬,鄫 子之請魯女,論叔術之妻嫂是非,說李子之兄弟飲 食,則其失也俗矣。至趙啖、陸淳之辨明,而開示後人 之學,庶有所據。劉氏〈意林〉》之書出,而墨守膏肓之論, 庶乎其詳。宋之論《春秋》而有成書者,無如胡文定公, 其次則永嘉陳傅良也。文定之《傳》,精白而博贍,慷慨 而精切,其於義利之分,內外之辨,綱常之正,亂賊之 討,彰彰乎烈日之明也,凜凜乎秋霜之肅也。然所失 者,信《公》《穀》之太過,求褒貶之太詳,多非本旨。陳氏之 論世變,以為有隱、桓、莊、閔之《春秋》,有僖、文、宣、成之《春 秋》,有襄、昭、定、哀之《春秋》。然其於褒貶,以《傳》之所書,而 論《經》之所不書,則傳事又豈一一皆實乎?

徐芳文集

春王正月論

事有疑於傳,而信於經者,奚從乎從經?有疑於經,而 信於理者,奚從乎從理?以理飾經,為誣而已矣;以經 軋理,為臆而已矣;以臆益誣,為畔而已矣。《春秋》二百 四十二年間,紀天子諸侯大夫陪臣之事,天人得失 災祥之數,是者進,非者退,筆者榮,削者辱,翼翼乎辨 矣。其弁諸冊曰「春王正月」云,猶《書》之稽古帝堯,易乾 元而詩《關雎》也。此而疑,將奚弗疑矣;此而舛焉,亦將 無弗舛者矣。何居乎測者之煩,而所見之互齕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