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1 (1700-1725).djvu/1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漢初,有公羊、穀梁、鄒氏、夾氏,四家並行。王莽之亂,鄒氏無師,夾氏亡後,惟《公羊》《穀梁》立於學官。又有《左氏》,後出為三傳。

《左氏》「艷而富,其失也誣。」張蒼、賈誼皆治之,而晉杜預 則為之《集解》焉。

左氏相傳,以為左丘明作。然其記智伯反喪於韓、魏,在獲麟后二十八年,去孔子沒亦二十六年,又其書「不更之爵」 ,及稱虞不臘矣,皆類戰國後語,故或疑非孔子所稱。左丘明別是一人為史官者,其為傳,或先《經》以始事,或後《經》以終義,或依《經》以辨理,或錯《經》以合異,其文緩,其旨遠。漢初出於張蒼之家,本無傳者。文帝時,賈誼為訓詁,授趙人貫公。其後劉歆典校經籍,欲立之,諸儒莫應。至建武時,韓歆請立而未行。時陳元最明《左傳》,又上書訟之。於是乃以魏郡李封為《左氏》博士,卒復罷。然諸儒傳《左氏》者甚眾。永平中,能為《左氏》者擢高第,為講郎。其後賈逵、服虔皆為訓解,至魏遂行於世。晉杜預又為之集解,後人謂為「《左氏》忠臣」 ,而預亦自謂有傳癖,然其敝則至棄《經》而信傳。至隋,杜氏大行。

《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胡母生、董仲舒皆習之,而何 休則為之註焉。

子夏傳之公羊高,高傳其子平,平傳其子地,地傳其子壽。至漢景帝時,乃與弟子胡母子都著以竹帛。其後傳董仲舒,以《公羊》顯于朝。又四傳至何休,為《經傳集詁》,其書遂大傳 。何休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痼疾》三書,鄭元作《鍼膏肓》,起痼疾,《發墨守》以排之。休見之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吾宇。」一作「乎。」 又何書有「三科九旨」之說非也,

《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申公、瑕丘皆傳之,而晉范甯 又為之集解焉。

應劭稱穀梁赤子夏弟子,糜生則以為秦孝公同時人,阮孝緒則以為名俶,字元始,皆未詳也。自孫卿、申公至瑕丘江翁,凡五傳,漢宣好之,遂盛行於世。自漢、魏以來,註解有尹更始、唐固、孔演、江熙等十數家,而范甯皆以為膚淺,遂率其門生子弟為《集解》十二卷。

至後啖趙解疑,每援《經》以擊傳。

啖助、趙匡以前人多泥《傳》違《經》,因著《纂例》《辨疑》共十七卷。自漢以來,三《傳》之外,能卓然自信者自二人始。

《陸韋》《編例》每合,異以為同。

陸希聲有《春秋通例》,韋表微有《三傳通例》。

迨!程氏、胡氏之傳作,而聖人作《經》之意,於斯可見矣。

伊川《春秋傳》略舉大義,不為盡說,襄昭後尤略。胡文定《春秋傳》大綱本《孟子》,而微旨多以程子之說為據。朱子曰:「胡《春秋》非不好,卻不合。這件事聖人是如此下字,那件事聖人又何如下字?」 要知聖人只是直筆,據見在而書,豈有許多叨怛?又曰:「胡《傳》有牽強處,然議論有開合精神。」

群書考索

春秋何以不取隱

正義曰:古者君薨,嫡子立。無嫡子,則庶長立。仲子者, 惠公之繼室,而威公之母也。諸侯無再醮,則仲子不 當稱夫人,威公不得為嫡也。威公不得為嫡,則與隱 公尊卑等爾,正以長幼為先後爾。然而惠公有命焉, 大夫群臣可以莫從,而隱公則不可以莫之從也。惠 公薨,群臣以國難立長,君隱於是時可謂難矣。將為 社稷計,則先君之命有不及;將從先君之命,則非徒 不可以即位,亦不可以攝也。周公攝政,抱成王而朝 諸侯矣,未嘗稱王也,然猶七年而復。子明辟。隱公之 攝十一年矣,口誦立威之言,而征伐盟會,身自專之, 一旦干賞蹈利之人媒孽其間,則威公非特患其不 立也,且有懼焉,以為隱公必將殺己「而終有其國也。 故隱公不得遂其愛威之心,而威終蹈於大惡不義, 皆隱公之所由致也。」故學《春秋》者之無取隱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