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1 (1700-1725).djvu/1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九十五卷目錄

 春秋部總論十三

  日知錄一魯之春秋 春秋闕疑之書 三正 閏月 王正月 春秋時月並書

   謂一為元 改月 天王 邾儀父 仲子 成風敬嬴 君氏卒 滕子薛伯杞伯 闕

  文 夫人孫于齊 公及齊人狩于禚 楚吳書君書大夫 亡國書葬 許男新臣卒 禘

  于太廟用致夫人 及其大夫荀息 邢人狄人伐衛 王入于王城不書 星孛 子卒

  納公孫寧儀行父于陳 三國來媵 殺或不稱大夫 邾子來會公 葬用柔日 諸侯在

  喪稱子 未踰年書爵 姒氏卒

經籍典第一百九十五卷

春秋部總論十三

日知錄一

魯之春秋

《春秋》不始於隱公。晉韓宣子聘魯,觀書於太史氏,見 《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吾今乃知周公之 德與周之所以王也。」左傳昭公二年蓋必起自伯禽之封,以 洎於中世。當周之盛,朝覲、會同、征伐之事皆在焉,故 曰:「《周禮》而成之者,古之良史也。」

《孟子》雖言「《詩》亡然後《春秋》作」 ,然不應伯禽至孝公三百五十年,全無紀載。

自隱公以下,世道衰微,史失其官,於是孔子懼而修 之,自惠公以上之文,無所改焉,所謂述而不作者也。 自隱公以下,則孔子以己意修之,所謂「作《春秋》」也。然 則自惠公以上之《春秋》,固夫子所善而從之者也,惜 乎其書之不存也。

春秋闕疑之書

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史之闕文,聖人不敢益 也。」《春秋》桓公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傳》曰:「不書 日,官失之也。」僖公十五年「夏,五月,日有食之。」《傳》曰:「不 書朔與日,官失之也。」以聖人之明,千歲之日至可坐 而致,豈難考歷布算,以補其闕,而夫子不敢也?況於 史文之誤,而無從取正者乎?況於列國之事,得之傳 聞,不登於史策者乎?《左氏》之書,成之者非一人,錄之 者非一世,可謂富矣,而夫子當時未必見也。史之所 不書,則雖聖人有所不知焉者。且《春秋》,魯國之史也, 即使歷聘之餘,必聞其政,遂可以百二十國之寶書, 增入本國之記注乎?

《成公十三年》「公會諸侯伐秦」 下,《正義》曰:「經文依史官策書,策書所無,故經文遂闕也。傳文采於簡牘,簡牘先有,故傳文獨存也。」

若乃「改葬惠公」之類,不書者,《舊史》之所無也。曹大夫、 宋大夫、司馬、司城之不名者,闕也。

齊崔氏出奔衛。去「名」 而書「族」 ,「宋殺其大夫山。」 去「族」 而書字,疑皆前史之闕。

「鄭伯髡頑、楚子麋、齊侯陽生」之實。弒而書「卒」者,傳聞 不勝簡書,是以從舊史之文也。

邵氏曰:「赴以卒則卒,赴以弒則弒,弒而赴以卒,其弒也,傳聞云爾也。傳聞不勝簡書,是以書卒以待察也,比之疑獄。」

《左氏》出於獲麟之後,網羅浩博,實夫子之所未見。乃 後之儒者,似謂己有此書,夫子據而筆削之,即《左氏》 之解經,於所不合者,亦多曲為之說,而經生之論,遂 以聖人所不知為諱,是以新說愈多而是非靡定。故 今人學《春秋》之言,皆郢書燕說,而夫子之不能逆料 者也。子不云乎:「多聞闕疑,慎言其餘」,豈特告子張乎? 修《春秋》之法亦不過此。《春秋》因魯史而修者也,《左氏 傳》采列國之史而作者也,故所書晉事,自文公主夏, 盟政交於中國,則以列國之史參之,而一從周正;自 惠公以前,則間用夏正。其不出於一人明矣。其謂: 仲子為子氏,未薨。《平王崩》,為赴以庚戌。先壬戌十二日「《陳侯》、 鮑卒為再赴」,似皆揣摩而為之說。

三正

「三正」之名,見於《甘誓》。蘇氏以為自舜以前必有以建 子、建丑為正者,其來尚矣。《微子之命》曰:「統承先王,修 其禮物。」則知杞用夏正,宋用殷正。若朝覲會同,則用 周之正朔,其於本國,自用其先王之正朔也。獨是晉 為姬姓之國,而用夏正,則不可解。

三正之所以異者,疑古之分國,各有所受,故公劉當夏后之世,而一之日、二之日,已用建子為紀。晉之用「寅」 ,其亦承唐人之舊,與《舜典》「協時月正日」 ,即協此不齊之時月。

杜預《春秋後序》曰:「晉太康中,汲縣人發其界內舊冢, 得古書,皆簡編科斗文字,記晉國。起自殤叔,次文侯、 昭侯,以至曲沃莊伯。莊伯之十一年十一月,魯隱公 之元年正月也,皆用夏正建寅之月為歲首編年。」今 考《春秋》僖公五年,晉侯殺其世子申生,經書「春」而傳 在上年之十二月。十年,里克弒其君卓,經書「正月」而 《傳》在上年之十一月。十一年「晉殺其大夫丕鄭父」,《經》 書「春」,而《傳》在上年之冬。十五年「晉侯及秦伯戰於韓, 獲晉侯。」《經》書「十有一月壬戌」,而《傳》則為九月壬戌。《經》 《傳》之文或從夏正,或從周正,所以錯互如此{{Annotation|。羅泌以為《傳》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