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1 (1700-1725).djvu/1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其他鐘鼎古文多如此。《春秋》獨並舉「時月」者,以其為 編年之史,有時、有月、有日,多是義例所存,不容於闕 一也。

或疑夫子「特筆」 ,是不然。舊史既以《春秋》為名,自當書時。且如隱公二年春,「公會戎於潛」 ,不容二年書春,元年乃不書春,是知謂以時冠月出於夫子者,非也。

建子之月而書春,此周人謂之春矣。《後漢書陳寵傳》 曰:「天正建子,周以為春元。」熊朋來《五經說》曰:「陽生於 子即為春,陰生於午即為秋,此之謂天統。」

謂一為元

楊龜山《答胡康侯書》曰:「『『蒙錄示《春秋》第一段義,所謂 元者,仁也;仁,人心也』。《春秋》深明其用,當自貴者始,故 治國先正其心』。其說似太支離矣,恐改元初無此意。」

此本之《漢書董仲舒傳》:「臣謹按《春秋》,謂一元之意。一者,萬物之所從始也;元者,辭之所謂大也。謂一為元者,視大始而欲正本也。」

三代正朔,如忠、質、文之尚,循環無端,不可增損也。斗 綱之端,連貫營室織女之紀,指牽牛之初,以紀日月, 故曰「星紀。」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其時為冬至,其 辰為丑。三代各據一統,明三統常合而迭為首,周環 五行之道也。周據天統,以時言也;商據地統,以辰言 也;夏據人統,以人事言也。故三代之時,惟夏為正,謂 《春秋》「以周正紀事」是也。正朔必自天子出,改正朔恐 聖人不為也。若謂以夏時冠月,如定公元年「冬十月, 隕霜殺菽。」若以夏時言之,則十月隕霜,乃其時也,不 足為異。周十月乃夏之八月,若以夏時冠月,當曰秋 十月也。

熊朋來亦云:「若依夏時周月之說,則正月、二月須書冬,而三月乃可書春爾。」

《五代史·漢本紀論》曰:「人君即位稱元年,常事爾。孔子 未修《春秋》,其前固已如此。雖暴君昏主妄庸之史,其 記事先後遠近,莫不以歲月一二數之,乃理之自然 也。」

元吳萊本此作《改元論》。

其謂一為元,蓋古人之語爾。及後世曲學之士,始謂 孔子書元年為春秋大法,遂以改元為重事。徐無黨 注曰:「古謂歲之一月,亦不云一,而曰正月。《國語》言六 呂,曰元間大呂。《周易》列六爻,曰初九。」大抵古人言數 多,不言一,不獨謂年為元也。呂伯恭《春秋講義》曰:「命 日以元,《虞典》也。」

書月正元日

「命祀以元」,商訓也。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 ,

年紀日辰之首,其謂之「元」,蓋已久矣,豈孔子作《春秋》 而始名之哉?說《春秋》者乃言《春秋》,謂一為「元」,殆欲深 求經旨而反淺言之也。

改月

三代改月之證,見於《白虎通》所引《尚書大傳》之言甚 明。其言曰:「夏以孟春月為正,殷以季冬月為正,周以 仲冬月為正。」

正即正月

夏以十三月為正,色尚黑,以平旦為朔。殷以十二月 為正,色尚白,以雞鳴為朔。周以十一月為正,色尚赤, 以夜半為朔。「不以二月後為正」者,萬物不齊,莫適所 統,故必以三微之月也。周以十一月為正,即名正月, 不名《十一月》矣。殷以十二月為正,即名正月,不名《十 二月》矣。夏以十三月為正,即名正月,不名《十三月》矣。

洪邁曰:「十三月者,承十二月而言,即正月也。」

胡氏引《伊訓》《太甲》「十有二月」之文,以為商人不改月 之證,與《孔傳》不合,亦未有明據。

伊訓:「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傳》曰:『湯崩踰月,太甲即位,奠殯而告。太甲中惟三祀,十有二月朔』。《傳》曰:『湯以元年十一月崩,至此二十六月』。」 三年服闋,未嘗以十二月為歲首。

胡氏又引秦人以亥為正,不改時月為證,則不然。《漢 書高帝紀》「春正月」注,「師古曰:『凡此諸月號,皆《太初正 歷》之後,記事者追改之,非當時本稱也。以十月為歲 首,即謂十月為正月。今此真正月,當時謂之四月耳。 他皆類此』。」《叔孫通傳》:「諸侯群臣朝十月」,師古曰:「漢時 尚以十月為正月,故行朝歲之禮,史家追書十月。」

「漢元年冬十月,五星聚東井,當是建申之月。」 劉攽曰:「按曆,太白、辰星去日,率不過一兩次。今十月而從歲星於東井,無是理也。然則五星以秦之十月聚東井耳。秦之十月,今七月,日當在鶉尾,故太白、辰星得從歲星也。」 按此足明記事之文皆是追改,惟此一事失於追改,遂以秦之十月為漢之十月耳。夫以「七月」 誤為「十月」 ,正足以為秦人改月之證,胡《氏》失之。

天王

《尚書》之文但稱王,《春秋》則曰「天王」,以當時楚、吳、徐、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