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1 (1700-1725).djvu/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八十六卷目錄

 春秋部總論四

  漢書五行志

  後漢荀悅申鍳時事篇

  王充論衡定賢篇 正說篇 書解篇 案書篇 對作篇

  唐啖助春秋纂例春秋宗指

  劉知幾史通春秋 左傳

  丘光庭兼明書劉子元誤說周之諸侯用夏正 善者信矣 衛桓公名 荊

  敗蔡師于莘 金鼓以氣聲也 葛藟庇本根 文馬 姞吉人 敝邑之幸 兩觀

  宋歐陽修崇文總目敘釋春秋類

  鄭樵春秋傳看春秋須立三節 褒貶 例非春秋之法 論始隱 終獲麟

  三傳各有得失 左氏非丘明辨 左氏喜言詩書易 公穀二傳 論左氏解

經籍典第一百八十六卷

春秋部總論四

漢書

《五行志》

漢興,承秦滅學之後,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 始推陰陽,為儒者宗。宣元之後,劉向治《穀梁春秋》,數 其禍福,傅以《洪範》,與仲舒錯。至向子歆治《左氏傳》,其 《春秋》,意亦已乖矣。言《五行傳》又頗不同。是以㩜仲舒 別向、歆,傳載眭孟、夏侯勝、京房、谷永、李尋之徒所陳 行事,訖于王莽,舉十二世以傅《春秋》,著於篇。

荀悅申鑒

《時事》

古者,天子諸侯有事,必告於廟。朝有二史,左史記言, 右史記動。動為《春秋》,言為《尚書》。君舉必記,臧否成敗, 無不存焉。下及士庶,等各有異,咸在載籍。或欲顯而 不得,或欲隱而名章。得失一朝,榮辱千載,善人勸焉, 淫人懼焉。故先王重之,以嗣賞罰,以輔法教。

王充論衡

《定賢篇》

「孔子不王,作《春秋》以明意。」案《春秋》虛文,業以知孔子 能王之德。孔子聖人也,有若孔子之業者,雖非孔子 之才,斯亦賢者之實驗也。夫賢與聖,同軌而殊名,賢 可得定,則聖可得論也。問:「周道不弊,孔子不作《春秋》。」 《春秋》之作,起周道弊也。如周道不弊,孔子不作者,未 必無孔子之才,無所起也。夫如是,孔子之作《春秋》,未 可以觀聖。有若孔子之業者,未可知賢也。曰:「周道弊, 孔子起而作之文義,褒貶是非,得道理之實,無非僻 之誤,以故見孔子之賢寔也。夫無言則察之以文,無 文則察之以言。設孔子不作,猶有遺言,言必有起,猶 文之必有為也。觀文之是非,不顧作之所起,世間為 文者眾矣,是非不分,然否不定。桓君」山論之,可謂得 寔矣。論文以察寔,則君山漢之賢人也。陳平未仕,割 肉閭里,分均若一,能為丞相之驗也。夫割肉與割文, 同一寔也。如君山得執漢平用心,與為論不殊指矣。 孔子不王素王之業,在于《春秋》,然則桓君山素丞相 之跡,存于新論者也。

《正說篇》

或說《春秋》十二月也。《春秋》十二公,猶《尚書》之百篇。百 篇無所法,十二公安得法?說《春秋》者曰:「二百四十二 年,人道浹,王道備,善善惡惡,撥亂世,反諸正,莫近于 《春秋》。若此者,人道王道適具足也。三軍六師,萬二千 人,足以陵敵伐寇,橫行天下,令行禁止,未必有所法 也。孔子作《春秋》,紀魯十二公,猶三軍之有六師也。士 眾萬二千,猶年有二百四十二也。六師萬二千人,足 以成軍;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足以立義。」說事者好 神道恢義,不肖以遭禍。是故經傳篇數,皆有所法,考 寔根本,論其文義,與彼賢者作《書》《詩》,無以異也。故聖 人作《經》,賢者作《書》,義窮理竟,文辭備足,則為篇矣。其 立篇也,種類相從,科條相附,殊種異類,論說不同,更 別為篇,意異則文殊,事改則篇更,據事意作,安得法 象之義乎?

或說《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者,上壽九十,中壽八十,下 壽七十。孔子據中壽三世,而作三八二十四,故二百 四十年也。又說為赤制之中數也。又說二百四十二 年,人道浹,王道備。夫據三世,則「浹備」之說非;言浹備 之說為是,則據三世之論誤。二者相伐而立其義,聖 人之意何定哉?凡紀事言年月日者,詳悉重之也。《洪 範》五紀,歲、月、日星紀事之文,非法象之言也。紀十二 公享國之年,凡有二百四十二,凡此以立三世之說 矣。寔孔子紀十二公者,以為十二公事適足以見王 義耶?據三世,三世之數,適得十二公而足也。如據十 二公,則二百四十二年不為三世見也;如據三世,取 三八之數,二百四十年而已,何必取二說者?又曰:「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