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1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八十八卷目錄

 春秋部總論六

  宋李琪王霸世紀序王世紀 序齊霸桓紀 序宋霸襄紀 序晉霸文紀

   序晉霸襄紀 序晉霸靈盛景厲紀 序晉霸悼紀 序晉霸平昭紀 序晉霸頃定紀

  序魯世紀 序蔡世紀 序曹世紀 序衛世紀 序晉世紀 序鄭世紀 序滕世紀 序

  邢世紀 序同姓微國紀 序陳世紀 序杞世紀 序宋世紀 序齊世紀 序許世紀

  序莒世紀 序薛世紀 序邾世紀 序小邾世紀 序鄫世紀 序紀世紀 序庶爵微國

  紀 序楚世紀 序吳世紀

經籍典第一百八十八卷

春秋部總論六

李琪王霸世紀

序王世紀

「乾上坤下而天道立,君尊臣卑而人極建。」此義行乎 古今之正,彝倫之所以有敘,世教之所以不泯,百王 法度之所以相承者也。《春秋》一經,總攝萬事,而大本 始於尊王聖人蓋謂尊卑不著,則人紀不建而天理 熄矣,尚何萬事之有存哉?尊王之義設,而後是是非 非昭明而不舛,此《春秋》所由作乎?《春秋》之法,有述有 作,小事則述舊,而紀錄,大事則始作以明義。尊卑之 分,君臣之等,孰有大於此者?皆斷自聖心而始作者 也。按晉杜預載,晉汲冢得古書科斗文字,其《紀年篇》 有「周襄王會諸侯於河陽」之文,即《春秋》「狩於河陽」之 書,睹此則尊王之辭,信為仲尼特筆也。是以王加正 月,首明大訓。前未有言天王,而法天之號,自《春秋》始; 前未有稱京師,而眾大之名自《春秋》設。嗚呼!是聖人 定尊卑,正君臣,復建人紀之本也。自平迄敬十有三 王,王室之事,錄於經者九十有二。《春秋》,克己自治之 道,端本而不齊其末,正始而不治其終者也。書「天王」, 書「天子」,書「王」者,欲其修身有本,奉天有道,法文王之 達於天,德宣王之敕懼天命而無害德傷治之階矣。 書「王后」、書《王世子》、書「王子」者,欲其齊家有度,傳統有 正。思《關雎》之正始,下武之繼命,而無並后匹嫡之萌 矣。書「京師」、書「王室」者,欲其朝廷必治,國體必立,念岐、 豐之所由興,鎬京之所以盛,而無下堂厭尊之失矣。 書「狩」、書「居」、書「入」者,欲其天下為家。述《時邁》之訓,復東 都之會,而無以臣召君、以君避臣之事矣。書「來錫命」、 「書來歸賵」、「歸含」、「歸脤」者,欲其謹命令,嚴典刑,昭《彤弓》 之錫功,韓弈之賚德,而無屈命僭侯、溢寵媵妾之悖 矣。「書來聘」、「書來求」者,欲其惟禮之守,惟正之供,修太 宰貢賦之職,宗伯聘問之節,而無辱典征利之瀆矣。 書「朝王」、「書如京師」者,欲其奔走列國,申明堂之位,舉 酆宮之政,而無強侯大邦慢上之患矣。《書》「王臣之主 盟」、「主會」、「主伐」者,欲其禮樂征伐悉歸於上,如召伯之 率職,吉甫之治戎,而無侯伯陪臣掠權之變矣,皆因 其不正而反之,正而致於本原者也。如此,則東周改 物,而五霸之績可黜矣。

序齊霸桓紀

霸之名起於誰乎?王道流行,方伯受職,古未始有霸 也。王澤壅而下權張,正理微而力政起,蒙「震主」之號, 而不循敬君之節,此霸之名所由立歟?以古之未始 有是,而桓公實造端,則桓為首罪矣。而《春秋》或予桓, 何哉?蓋黜其義而錄其功也。功義不相掩,而后霸者 之是非斷矣。何謂義行乎人心之安,而主敬以事上, 「純乎由衷之善,而履正以律己」,此桓公之所缺也。「何 謂功?王室既卑而稍尊,四夷盡抗而僅戢,諸侯群起 而略定」,此則桓公之彼善于此也。欲知桓公之彼善 於此,當以《春秋》世變之迭異者考之。大抵《春秋》之世, 盛衰凡三變焉,桓公未興,與桓公之方霸,及桓公之 既沒,世變各異也。然桓公一人之身,盛衰又凡三變 焉,圖霸之初與定霸之日及成霸之後,得失各殊也。 是又桓公僅可錄之中而復有不足焉者也。王臣下 聘而不答,王師出救而無功,凡伯蒙伐戎強於北,蔡 師書敗荊盛於南,鄭分許鄙,宋廢鄭嗣,紀小而并於 齊,郕弱而逼於晉,此桓公之未興也。王禁明而王臣 不下聘者六十年,盟會同而諸侯無私爭者三十年, 序績召陵而荊帖矣,陳旅聶北而狄退矣,獻捷過魯 而戎弭矣,此桓公之主霸也。天王出居而官守不問, 衛懿滅親而義師無討,楚書「子」而主會矣,狄書「人」而 參盟矣,此桓公之既沒也。所謂《春秋》之世,盛衰凡三 變者此也。伐郳侵宋,侯度未一;入蔡侵鄭,戎疾未殄; 滅遂降鄣,履事未久,設施多舛,遇穀盟扈,閱理未熟, 檢防易肆。蓋桓公圖霸之初也,貫澤而下,葵丘以前, 衣裳不歃血,兵車無大戰,仲尼稱其「一匡」,孟氏與其 為盛,在是數年。蓋桓公定霸之日也,九國叛而萌震 矜,管仲死而放繩墨,城杞貶於城邢,救徐怠於救許, 伐黃則外憂啟,滅項則眾志離,會卞則家法隳,蓋桓 公成霸之後也。所謂「桓公一人之身,盛衰又凡三變」 者,此也。驗《春秋》大勢之三變,則桓公主霸為有功;即 桓公一身之三變,則桓公立功為不遠。功過相準,齊 霸之本末可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