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1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陳不從楚,則又移于從吳。終《春秋》一世,獨召陵一會 蹔從于晉,他無聞焉。非成、哀以後,陳之從中國者常 十一歟。然楚之爭陳之跡,曾不概見于齊、晉方盛之 時,而陳之從楚之事,乃亹亹相繼于楚、晉爭衡之日, 則亦可以求其故矣。大扺中國之不抗于楚,其說常 有二焉:志怠者不能為,力弱者不敢為。吾觀范宣子 之言曰:楚人改行而疾討陳,陳近于楚,民朝夕急,能 無往乎?于是不復有事于陳。夫晉君方明,六卿無缺, 不能張其威以治楚而安干棄陳晉,怠孰甚乎?中行 穆子曰:「不能救陳,又不能」救蔡,是以無親。晉之不能, 亦可知矣,于是始欲舍陳而救蔡。夫偃師蒙禍,國內 無討,不能明大義以懷陳,而其餘不敢抗楚,晉弱孰 甚焉!由是觀之,陳之不得以不畏楚,往往亦中國之 自不能以有陳也明矣。是則陳以神眀之後為周建 國,汙于蠻荊,亦可以察其情也。茲《春秋》所以書陳之 事,猶異于蔡,而不至于甚略之歟。雖然,陳之所以自 立其國者,果何如也?夫禮義苟明,國不畏偪,陳之弊 政見于經者不一,而《詩》之所載,尤深切著明焉。蓋《陳 風》九詩,言君臣上下之淫亂者也。以蕞爾之陳,在荊 楚之宇下,立國如此,果何怪其奔走于強令,而不自 知由夏即夷之為恥哉!曹滕畏齊、楚,而孟子告以為 善。蔡偪于楚,衛偪于晉,曹、滕偪于宋,而罕渾皆歸咎 其無禮。使陳人不失其治國之道,而無根本先撥之 意,則國無不可易也。荊楚雖大,何畏乎?

序杞世紀

《春秋》之法,貴中國而嚴夷夏之防,所以辨內外,正名 實也。吳以泰伯之後,或貶而稱國;楚以熊繹之後,或 黜而書州;晉,武穆也,而或挈晉;鄭,厲昭也,而或挈鄭; 凡以狄之爾。杞先代之後,而即於夷,豈非東周所甚 貶歟?然考之《經》,杞之書,子者二,侯者三,人者五,伯者 二十八,筆削褒貶,若無一定之法,何也?以為時主之 所予奪歟?則是征伐禮樂猶出于天子,而不為東周 矣。以為因《魯史》之記,無所增損歟?則是進退賞罰無 假于聖人,而習讀聞傳者無所是正矣。聖人之且進 且絀者,豈無意耶?觀杞之為國,偪于莒,困于夷,自桓 公以前獨與魯好,孝公以後始從晉役,亦諺所謂「蕞 爾國」也。何則?春秋之初,牟婁之取,見陵于莒,而曲池 之爭,借助于魯。夫伐而不敢怨,乃求好焉,是其偪于 莒可知也。《鹹》之會,諸侯盡行,為謀杞,故緣陵之城,諸 侯離至,亦為謀杞,故凡以淮夷之病杞而謀之,則其 國困于夷可知也。一入于魯而困以求成,再朝于會 而繼以蒙討,君之朝者六,子之朝者一,姻婭之好相 接于再世,赴告之禮不替于七君。蓋後乎桓公,則無 是也。乃若晉,自文公之霸,猶未嘗勤杞於一役,景公 之霸,亦僅能致杞于三會。而悼公以後,從於盟者八, 從於會者十有五。鄫之次,遂能舉偏師以廑伯,成周 之役,遂能偕列國以獎王。蓋前乎孝公,亦未易定也。 考其與四國離合之故,雖未免于畏偪,而周旋于鄰 好,奔「走于霸令,猶未至得罪于中國,是聖人所為,不 盡貶于杞歟?」曰:「非也。杞,先代之後,而即東夷,文獻之 不足徵,聖人實深惜之。當春秋之季,微之小邾,猶能 誦成王之《雅》;夷之為郯,尚能辨雲鳥之官。宋,先王之 後,賓祭之禮,未至遽亡。魯,周公之子,《易》象《春秋》,卓有 可見。杞亦先代之嗣,耆老之賢,文物典章」之懿,抑亦 嘗有一二之足徵者乎?《左氏》曰:「杞用夷禮」,蓋其習夷 久矣。試觀諸經,自莊僖以來,會于洮而室家之禮廢, 朝其子而朝廷之禮紊,求婦于魯,婚禮失矣,逆喪于 魯,喪禮舛矣。先代舊章,無一獻可考,猶謂國有人乎 《春秋》不貶之,則非法也,不可以不貶,遽起而絕之,則 為先代之後不忍絕也。故書「侯」、書「伯」、書「子」、書「人」,因其 善惡而著之。《春秋》之法行,聖人之情見矣。不然,杞自 絕於中國,《春秋》曷為不直絕之,而且進且絀哉?

序宋世紀

宋,先代之後也,《春秋》書宋之事,常多假借之文,若外 災不書而宋獨書,外異不記而宋獨記,「凡」以異之也。 列國會盟,自陳以舜後而嘗後于蔡;杞以夏餘而曾 不先于邾,二百四十二年之中獨宋嘗書「公」,以別于 諸侯上,其尊之也亦至矣。《春秋》所以拳拳於宋者,果 何意哉?以為聖人之後歟?則《春秋》非一家之史,不宜 獨私宋也。以宋爵諸侯之尊歟?則州公、郭公皆得稱 「公」,並不宜獨與宋也。然則謂其封壤之大,有加於列 國歟?則地僅比於魯、衛,民不亢於齊、晉。謂其兵爭之 少,無得罪於諸侯歟?則仇衛敵魯,抗齊陵鄭,治滕虐 曹,干戈之事,殆無異於他國。意其有賢君之多能,不 替其先代立國之意歟?則廢居正之義,啟爭國之謀, 基宋之禍者,穆也。以除害而惡鄭,以阻兵而黨衛,成 穆之亂者,殤也。挾同惡以成稷之會,志瀆貨以啟鄭 之戰,踵殤之覆轍者,莊也。納朔以抗王人之命,黨齊 以稔善鄰之仇,履殤之危禍者,閔也。會北杏以倡從 齊之謀,遇梁丘以固輔齊之好,無役不從,無盟不在, 此桓之僅以稱賢也。至襄公圖霸不終,其事淺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