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1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急迫,田地陿隘,無處著工夫也。此非獨是讀書法,亦 是仁卿分上變化氣質底道理也。然看《春秋》外,更誦 《論》《孟》,及看《近思錄》等書,以助其趣,乃佳。若只如此,實 恐枯燥難見功耳!答黃仁卿

《春秋》之說,向日亦嘗有意,而病於經文之太略,諸說 之太煩。且其前後牴牾非一,是以不敢妄為必通之 計,而姑少緩之。然今老矣,竟亦未敢再讀也。來諭以 為他處皆可執其一說以為據,獨即位之說為難通。 愚恐其所執之說未必聖人之真意,而非獨即位之 說為無據也。若只欲為場屋計,則姑取其近似而不 害理者用之。若欲真實為學。則不若即他書之易知 者而求之。庶明白而不差也。答龔惟微

所諭《春秋》難讀固然,大抵今所可見者。但程先生所 謂「大義數十,炳如日星」,然亦時有所謂隱之於心而 未能愜當者,況其精微之意乎?此須異時別商量也。 答李守約

某之先君子,好《左氏》書,每夕讀之,必盡一卷乃就寢。 故某自幼未受學時,已耳熟焉。及長,稍從諸先生長 者問《春秋》義例,時亦窺其一二大者,而終不能有以 自信於其心,以故未嘗敢輒措一詞於其間,而獨於 其君臣父子大倫大法之際為有感也。近刻《易》《詩》《書》 於郡帑,《易》用呂氏本古經傳十二篇,而絀《詩》《書》之序 置之經後,以曉當世,使得復見古《書》之舊,而不錮於 後世諸儒之說。顧《三禮》體大,未能緒正,獨念《春秋》大 訓,聖筆所刊,不敢廢塞。而河南邵氏《皇極經世學》,又 以《易》《詩》《書》《春秋》為皇帝王霸之書,尤不可以不備,乃 復出《左氏經》文別為一書,以踵三經之後。其《公》《穀》二 經所以異者,類多人名、地名,而非大義之所繫,故不 能悉具。異時有能放呂氏之法而為《三經》之音訓者, 尚有以成吾之志也哉!書臨漳所刊四經後 以上文集五條

《隱公》

某親見文定公家說,文定《春秋》說夫子以夏時冠月, 以周正紀事,謂如公即位,依舊是十一月。只是孔子 改正作春正月,某便不敢信恁地。時二百四十二年, 夫子只證得箇「行夏之時」四箇字。據今《周禮》有「正月」, 有「正歲」,則周實是元,改作「春正月。」夫子所謂「行夏之 時」,只是為他不順,欲改從建寅。元年語類

《春秋》正朔事,比以《書》攷之,凡書「月」皆不著時,疑古史 記事例只如此。至孔子作《春秋》,然後以天時加王月, 以明上奉天時、下正王朔之義,而加春於建子之月, 則行夏時之意亦在其中。觀伊川先生劉質夫之意, 似是如此,但《春秋》兩字,乃魯史之舊名,又似有所未 通,幸更與晦叔訂之,以見教也。元年 與張敬夫 《春秋》書「正」,據伊川說,則只是周正建子之月,但非春 而書春,則夫子有行夏時之意,而假天時以立義耳。 文定引《商書》「十有二月」,《漢史》「冬十月」為證,以明周不 改月,此固然矣。然以《孟子》攷之,則七八月乃建午建 未之月,暑雨苗長之時;而十一月十二月乃建戌建 亥之月,將寒成梁之候。國語引夏令曰十月成梁又似并改月號, 此又何耶?或是當時二者並行,唯人所用。但《春秋》既 是國史,則必用時王之正,其比《商書》不同者,蓋後世 之彌文。而秦漢直稱「十月」者,則其制度之闊略耳。注家 謂十月乃後人追改當更攷之愚意如此,未知是否?元年 答吳晦叔 前書所諭周正之說,終未穩當。孟子所謂七、八月乃 今之五、六月,所謂十一月、十二月乃今之九月、十月, 是周人固已改月矣。但天時則不可改,故《書》云「秋大 熟未穫」,此即止是今時之秋,蓋非酉戌之月,則未有 以見夫歲之大熟而未穫也。以此攷之,今《春秋》月數 乃魯史之舊文,而四時之序則孔子之微意,伊川所 謂假天時以立義者,正謂此也。若謂周人初不改月, 則未有明據,故文定只以商、秦二事為證,以彼之博 洽精勤,所取猶止於此,則無他可攷必矣。今乃欲以 十月隕霜之異證之,恐未足以為不改月之驗也。蓋 隕霜在今之十月則不足怪,在周之十月則為異矣, 又何必史書八月然後為異哉?況《魯史不傳,無以必 知其然,不若只以〈孟子尚書〉》為據之明且審也。若尚 有疑,則不若「且闕之」之為愈,不必強為之說矣。詩中月數 又似不曾改如四月維夏六月徂暑之類故某向者疑其並行也 元年 答吳晦叔 三代正朔,以《元祀十有二月》攷之,則商人但以建丑 之月為歲首,而不改月號。時亦必不改也以《孟子》七八月、十 一月、十二月之說攷之,則周人以建子之月為正月 而不改時。改月者後王之彌文不改時者天時不可改故祭祀田獵猶以夏時為正以書 「一月戊午」,「厥四月哉生明」之類攷之,則古史例不書 時。以程子「假天時以立義」之云攷之,則是夫子作《春 秋》時,特加此四字以繫年,見行夏時之意。若如胡《傳》 之說,則是周亦未嘗改月,而孔子特以夏正建寅之 月為歲首,月下所書之事,卻是周正建子月事。自是 之後,月與事常相差兩月,恐聖人制作之意不如是 之紛更煩擾,其所制作亦不如是之錯亂無章也。愚 見如此,而攷之劉質夫說亦云:先書春王正月,而後 書二百四十二年之事,皆天理也。似亦以春字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