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1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大旱,甚則有火災,《春秋》宋伯姬是矣。

師古曰:「伯姬,魯成公女,宋恭公之夫人也。幽居守寡,既久,而遇火災,極陰生陽也。」

《張敞上封事》

臣聞公子季友有功於魯,趙衰有功於晉,大夫田完 有功於齊,皆疇其官邑,延及子孫。終後田氏篡齊,趙 氏分晉,季氏顓魯,故仲尼作《春秋》,跡盛衰,譏世卿最 甚。

《蕭望之雨雹對》

《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時季氏專權,卒逐昭公。鄉 使魯君察於天變,宜亡此害。

《張禹天變對》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日蝕三十餘,地震五十六。災 變之意,深遠難見,故聖人罕言「命,不語怪神,性與天 道,自子贛之屬不得聞,何況淺見鄙儒之所言!陛下 宜修政事,以善應之,與下同其福喜」,此經義意也。新 學小生,亂道誤人,宜無信用,㠯經術斷之。

《何武等奏罷刺史》

《春秋》之義,「用貴治賤,不以卑臨尊。」刺史位下大夫而 臨二千石,輕重不相準,失位次之序。臣請罷刺史,更 置州牧。

《龔勝等議朱博趙元孔鄉侯晏》

《春秋》之義,姦以事君,常刑不舍。魯大夫叔孫僑如欲 顓公室,譖其族兄季孫行父於晉,晉執囚行父,㠯亂 魯國,《春秋》重而書之。今晏放命圮族,干亂朝政,要大 臣以罔上,本造計謀,職為亂階,宜與博元同罪。罪皆 不道。

師古曰:「僑如,叔孫宣伯也;行父,季文子也。宣伯通於成公之母穆姜,欲去季、孟而取其室,使告晉曰:『魯之有季、孟,猶晉之有欒犯也,政令於是乎成』。今其謀曰:『晉政多門,不可從也』。若欲得志於魯,請止行父而殺之,不然,歸必畔矣。」晉人執文子于苕丘。在成十六年。

《杜鄴日食對》

臣聞陽尊陰卑,卑者隨尊,尊者兼卑,天之道也。《春秋》 不書紀侯之母,陰義殺也。

師古曰:「『隱二年,紀侯使裂繻來逆女』。《公羊傳》曰:『婚禮不稱主人,主人謂婿也。不稱母,母不通也。殺謂降減也』。」

昔鄭伯隨姜氏之欲,終有叔段篡國之禍;周襄王內 迫惠后之難,而遭居鄭之危。漢興,呂太后權私親屬, 又㠯外孫為孝惠后。是時繼嗣不明,凡事多晻,晝昏 冬雷之變,不可勝載。竊見陛下行不偏之政,每事約 儉,非禮不動,誠欲正身與天下更始也。然嘉瑞未應, 而日食地震。案《春秋》災異,㠯指象為言語,故在於得 一類而達之也。

師古曰:「謂天不言,但以景象指意告喻人。」

莊子

《齊物論篇》

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 《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聖人議而不辯。

郭註「議而不辯」者,順其成跡,擬乎至當之極,不執其所,是以「非眾人」也。

《天下篇》

《春秋》以道名分。

荀子

《勸學篇》

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 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

孔叢子

《執節篇》

「虞卿,著書名曰《春秋》。」魏齊曰:「子無然也,《春秋》,孔聖所 以名經也。今子之書,大抵談說而已,亦以為名何?」答 曰:「經者,取其事常也,可常則為經矣,且不為孔子,其 無經乎?」齊問子順,子順曰:「無傷也,魯之史記曰《春秋 經》,因以為名焉。又晏子之書亦曰《春秋》。吾聞泰山之 上,封禪者七十有二君,其見稱述,數不盈十,所謂貴 賤不嫌同名」也。

漢陸賈新語

《道基篇》

《春秋》以「仁義」貶絕:「仁者道之紀,義者聖之學。學之者 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

《術事篇》

「善言古者合之於今,能述遠者考之於近。故說事者, 上陳五帝之功,而思之於身,下列桀紂之敗而戒之 於己,則德可以配日月,行可以合神靈,登高及遠,達 幽洞冥,聽之無聲,視之無形,世人莫睹其兆,莫知其 情。世俗以為自古而傳之者為重,以今之作者為輕, 淡於所見,甘於所聞,惑於外貌,失於中情。聖人貴寬」 而世人賤眾,五穀養性而棄之於地,珠玉無用而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