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1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者之觀《春秋》,必先破《春秋》以日月為例之說,與夫以 名稱爵號為褒貶之說,而後《春秋》之旨可得而論矣。 或曰:「子謂《春秋》不以日月、名稱爵號為褒貶,則信然 矣。」若是,則《春秋》所書,皆據舊史爾,所謂門人高弟不 能贊一辭者,其義安在?曰:「《春秋》有日則書日,有月則 書月,名稱從其名稱,爵號從其爵號,與夫盟則書盟, 會則書會,卒則書卒,葬則書葬,戰則書戰,伐則書伐, 弒則書弒,殺則書殺,一因其事實而吾無加損焉。故 曰:『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其義則丘竊取之矣』。」 愚嘗深惟《春秋》之義,竊以為其大旨有三:一曰明分 義,二曰正名實,三曰著幾微。所謂明分義者何也?每 月書王,以明正朔之所自出,所以序君臣。內齊而外 楚,內晉而外吳,所以別夷夏;書陳黃、衛縶,所以明兄 弟之義;書晉申生、許止,所以明父子之恩;曹羈、鄭忽, 長幼之序也;成風、仲子,嫡庶之別也。凡此之類,皆所 以明分義。所謂正名實者何也?《傳》稱「許止不嘗藥」,而 《經》曰「弒」,則非不嘗藥矣。於夷皋之弒,既歸獄於趙穿, 而《經》曰「盾」,則趙盾之情不能掩矣。齊無知、陳佗,踰年 之君也,而《經》曰殺,正討賊之名也。凡此之類,皆所以 正名實,所謂著幾微者何也?「天王狩于河陽,壬申,公 朝于王所」,明因狩而後朝也。公自京師遂會晉侯、宋 公、衛侯、鄭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明因會伐而如京 師也。公子結媵陳人之婦于鄄,遂及齊侯、宋公盟,著 公子結之專也。《葵丘》之會,宰周公與焉,已而書曰「戊 辰,諸侯盟于葵丘」,明宰周公之不與盟也。《溴梁》之會, 諸侯咸在,已而書曰「戊寅大夫盟」,明大夫之自盟也。 凡此之類,皆所以著幾微。其他書法,蓋亦不一而足, 然其大者,則不出於三者之外矣。聖人之筆如化工, 隨物賦形,洪纖高下,各得其所,而生生一意,常流行 於其間。雖其所紀事,實不出於魯史之舊,而其精神 風采則異矣。若曰《春秋》但約魯史之文,使其文簡事 核而已,則夫人皆能之矣,何以為《春秋》?

讀《春秋》者先明大義,其次觀世變。所謂世變者何也? 《春秋》之始,是世道之一變也;《春秋》之終,是世道之一 變也。劉知幾有云:孔子述史,始於《堯典》,終於《獲麟》。蓋 《書》之終,《春秋》之始也。孔子述書至《文侯之命》而終者, 平王之始年也。隱公之初,平王之末年也。平王之始, 不共戴天之讎未報也,而其命文侯之辭曰:「汝多修 扞我于艱」,患已弭矣。「用賚爾秬鬯一卣,功已報矣。其 歸視爾師,寧爾邦,國家無復事矣。」即此一篇而觀之, 已無興復之望,然而聖人猶不忍絕也。蓋遲之四十 九年而無復一毫振起之意,聖人於是絕望矣。由是 而上則為西周,而下則為《春秋》,此獨非世道一變之 會乎?此《春秋》之所以始也。入《春秋》而夷狄橫,然猶時 有勝負也;蓋至於獲麟之前歲,而吳以被髮文身之 俗,偃然與晉侯為會矣。入《春秋》而大夫強,然猶未至 於竊位也;蓋至於獲麟之歲,而齊陳恆執其君,齊自 是為田氏矣。在《魯》,則自季孫逐君之後,魯國之政盡 在三家,而魯君如贅旒矣。在《晉》,則自趙鞅入戚之後, 晉國之政盡在六卿,「而趙籍、韓虔、魏斯為諸侯之漸 已具矣。向也夷狄之交於中國者,其大莫如楚,而今 也以魯國東方之望,而奔走於偏方下國之越,以求 自安矣。向也諸侯猶有霸,而今也霸主不競,而諸侯 之爭城爭地者日以擾擾而無一息寧矣。故自獲麟 之前,其世變為《春秋》;自獲麟之後,其世變為戰國。此 又非」世道一變之會乎?是《春秋》之所以終也。然不特 此也,合《春秋》一經觀之,則有所謂隱、桓、莊、閔之《春秋》, 有所謂僖、文、宣、成之《春秋》,有所謂襄、昭、定、哀之《春秋》。 隱、桓之《春秋》,霸主未興之時也;莊、閔之《春秋》,霸主未 盛之時也。莊之十三年而會于北杏,二十七年而同 盟于幽,於是合天下而聽命於一邦矣,合天下而聽 命於一邦,古無有也。僖之四年伐楚,五年會世子,九 年盟葵丘,而安中夏,攘夷狄之權,皆在霸主矣。霸主 之未興,諸侯無所統也,而天下猶知有王;霸主之既 興,諸侯有所統也,而天下始不知有王。霸主之興,固 世道之一,幸而王之跡熄,獨非世道之衰邪?僖之十 七年而小白卒,小白卒而楚始橫,中國無霸者十餘 年,二十八年而有城濮之戰,於是中國之霸,昔之在 齊桓者,今轉而歸晉文矣。晉襄繼之,猶足以嗣文公 之業,靈、成、景、厲不足以繼悼公,再霸而得鄭駕楚尚 庶幾焉。自是而後,晉霸不競。蓋至於襄之二十七年 而宋之會,晉、楚之從交相見;昭之元年,再會于虢,於 是晉、楚夷矣。四年而楚靈大會于申,晉蓋不預中國 之事者。十年,平丘之盟,雖曰再主夏盟,而晉之合諸 侯由是止。鄟陵以後,參盟見矣,參盟見而諸侯無主 盟者矣。天下之有霸,非美事也;天下之無霸,非細故 也。天下無霸,而《春秋》終焉。故觀隱、桓、莊、閔之《春秋》,固 已傷王跡之熄;觀襄、昭、定、哀之《春秋》,尤以傷霸業之 衰,此特其大者耳。其他如荊人來聘,夷狄之臣,始未 有名字也,於後則名字著於經矣。無駭挾卒,諸侯之 大夫,始未有名氏也,於後則有生而賜氏者矣。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