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2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與之共學《春秋》之大義;與之共學,聖人直道而行之 心哉!春秋統論

甚哉,說《經》之難也。非說之難,能明聖人之意則難矣; 非明聖人之意之難也,能不牽於先儒之說則難矣。 彼以為聖人之意有以異於人乎哉?是是而非非,善 善而惡惡,雖堯、舜與塗人同。而儒者之談經,則曰:「此 非聖人莫能修之」,自游、夏所不能贊一詞者也。於是 乎平也而詭求之,易也而艱尋之,其尊聖人彌甚,其 說彌長,而作者之志益以漓矣。嗟夫!「獨抱遺經」之歎, 豈非千古之所同哉!今以《春秋疑義》言之,夫說《春秋》 者,類古所稱大儒也,愚何敢以末議于之。雖然,六經 將與天地無終極,而存非一人一世之私論也。敢效 其一得而試擇焉。夫自秦人滅學,六經缺如。漢律既 除,孔壁始出,諸儒掇拾煨燼,各名其「家,源遠而流益 分,其間悖理亂真者固不少矣。然《易》《詩》《書》之屬,皆以 理勝理,悖矣,吾以理絀之,其誣可立而辨也。《春秋》以 詞勝事,往矣,吾從千載之下臆度之,孰徵之而孰信 之乎?是故說經者宜莫難於《春秋》」也。自漢而下,說《春 秋》者亡慮數百家,而獨《公羊》《穀梁》《左氏》最著。胡氏最 晚出,亦最著。至我昭代,胡氏得顓立於學官,而諸家 之說幾盡廢矣。夫左丘明與孔子共觀《史記》者也,公 羊、穀梁皆受業子夏者也,洙泗之淵源非遠,筆削之 微旨尚在,然而口說流行,事多失實。如一盟也,而或 以為蔑,或以為昧;一工築也,而或以為郿,或以為微; 一會也,而或以為屈銀,或以為厥憖;一卒也,而或以 為君氏,或以為「尹氏」,蓋自名氏土壤已瞀,亂不能盡 原,況乃雌黃出其脣吻,去取憑諸胸臆,如馬端臨以 意增損之疑者,又焉能元覽精詣,券合聖人之志乎? 至安國之作傳也,總三家紛紜之說而錄其似,彙諸 家後出之論而采其長,義例炳然,袞鉞斯備,可謂素 王之忠臣,《麟經》之鼓吹矣。雖然,以為不詭於聖人之 教則可,以為盡得聖人之意則未也。夫《經》之為言常 也。聖人之作《經》也,簡易明白,不以微瞹難明之詞眩 天下也,不以操切繳繞之文誤後世也。要以是是而 非非,善善而惡惡,以昭人道,以達王事,如斯而已矣。 迺胡氏一時進御之言,意存納約,是故不免激焉,而 偏索聖人之精義於一字筆削之文,是故不免覈焉 而深;名其可通者曰《常例》,而強名其不可通者曰《變 例》,是故不免窮焉而鑿。如以「春王正月」為行夏之時, 是以周人而改周朔,於義則不順;以夏時而紀魯事, 於史則不倫:非夫子之志也。以「王不稱天」為貶,夫事 干宗國,往往諱稱其過舉,而尊為共主,則以小故削 奪之,非夫子之志也;以子滕侯為懲亂賊之黨,夫躬 為篡逆者無誅焉,而斥天子之命,侯且并其子孫而 奪之,抑何其慘礉而亡謂也,非夫子之志也;以止不 嘗藥,而被之以大惡之名,是以微文而致重辟於人, 申商之所不為也,非夫子之志也;卒楚麇也,而曰「扶 中國」,信矣。其扶中國也,曷不重貶子圍之會,而姑諱 其弒,是登叛也,非夫子之志也;書《歸田》也,而曰「以天 自處」,夫其詞無褒,烏在其為序績也?據事而直書之, 而必曰「以天自處」,是尊聖人之過而誣其實也,非夫 子之志也。絕筆於《獲麟》也,而曰「以天道終」,是以瑞應 神其書也。且麟之出,《經》曷故焉,蓋所謂感麟而作者, 近之,而必曰「文成麟至」,非聖人之志也。又有甚焉者, 以為夫子託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權,以誅賞人也。 夫孔子雖聖,周人也。賤而自專,災且及之。苟無其位, 不作禮樂,斯非孔氏之炯戒乎?夫子作《春秋》以尊周 室,而憪然攬天子之權,以誅賞天下,奪人之國,貶人 之爵,去人之氏,沒人之族,操縱自我,而無少顧忌焉, 則是干紀犯義,己為戎首,而顧以履忠效順,責僭王 之吳楚,專魯之三家也,豈不盭哉!然則孟氏所謂天 子之事者何?曰:天子之事者,猶云周天子之法耳。當 是時,姬轍雖東,典刑猶在,《春秋》而有所刺譏,夫子曰 「非吾奪之也」,是文、武之法之所誅也。《春秋》而有所褒 進,夫子曰「非吾予之也」,是文、武之法之所賞也。知我 者文武之法明,謂我能尊周也;罪我者僭亂之罪著, 則諸侯惡其害己也。此亂賊所為懼也。第令夫子以 匹夫自為天子,天下不軌之夫,群起而議其後之不 暇,而又誰能懼之?是故學《春秋》者,明於天子之事之 一言,則孔氏筆削之大義,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而 彼紛紛者之說,可不辨而息矣。繇斯以談,漢儒之說 經也,專門名師,保殘守缺,不相合而相存,其失也固。 宋儒之說經也,師心背古,揣摩傅會,有所合而不必 盡合也,其失也鑿。彼固焉者信滯而不通矣,然而是 非錯陳,若蒼素然,不可淆而雜也。鑿焉者雖辨而可 喜矣,然而憑私臆決,若射覆然,不可倖而中也。是故 《三傳》立而聖人之教「分,聖人之志則未失也。胡氏之 傳出而聖人之教尊,其得者固多,而失者亦不少矣。」 愚竊考《春秋》之作,實孔子口授弟子。退而異言,流傳 失真,其有無疑似之文,蓋不特魯魚豕亥而已。惟左 丘明論本事而作傳,於經文為近,自餘百家之說,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