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2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卒不書,而夫子獨書。夫子作《春秋》以公天下,而豈 私一孔丘哉?嗚呼!夫子以為魯國之書,而子貢之徒 以為孔氏之書也。歟!遷、固之史,有是非而無賞罰,彼 亦史臣之體宜爾也。後之效孔子作《春秋》者,吾惑焉。 《春秋》有天子之權,天下有君,則《春秋》不當作;天下無 君,則天子之權,吾不知其誰與?天下之人,烏有如周 公之後之可與者?與之而不得其人,則亂;不與人而 自與,則僭;不與人不自與而無所與,則散。嗚呼!後之 《春秋》,亂耶?僭耶?散耶?

《春秋論》
蘇軾

「事;有以拂乎吾心,則吾言忿然而不平;有以順適乎 吾意,則吾言優柔而不怒。」天下之人,其喜怒哀樂之 情,可以一言而知也。喜之言豈可以為怒之言耶?此 天下之人皆能辨之。而至於聖人,其言丁寧反覆,布 於方冊者甚多,而其喜怒好惡之所在者,又甚明而 易知也。然天下之人常患求而莫得其意之所主,此 其故何也?天下之人,以為聖人之文章,非復天下之 言也,而求之太過,是以聖人之言更為深遠而不可 曉。且天下何不以己推之也?將以喜夫其人,而加之 以怒之之言,則天下且以為病狂,而聖人豈有以異 乎人哉?不知其好惡之情,而不求其言之喜怒,是所 謂大惑也。昔者仲尼刪《詩》於衰周之末,上自商、周之 盛王,至於幽、厲失道之際,而下訖於陳、靈;自詩人以 來至於仲尼之世,蓋已數百餘年矣。愚嘗怪《大雅》《小 雅》之詩,當幽、厲之時而稱道文、武、成、康之盛德,及其 終篇又不見幽、厲之暴虐。此誰知為其幽、厲之詩而 非文、武、成、康之詩者?蓋察其辭氣有「幽憂不樂」之意, 是以系之幽、厲而無疑也。若夫《春秋》二百四十二年 之間,天下之是非雜然而觸乎其心,見惡而怒,見善 而喜,則求其是非之際,又可以求諸其言之喜怒之 間矣。今夫人之於事,有喜而言之者,有怒而言之者, 有怨而言之者。喜而言之,則其言和而無傷;怒而言 之,則其言厲而不溫;怨而言之,則其言深而不洩。此 其大凡也。《春秋》之於仲孫湫之來,曰「齊仲孫來。」於季 友之歸,曰「季子來歸。」此所謂喜之之言也。於魯、鄭之 易田,曰「鄭伯以璧假許田。」於晉文之召王,曰「天王狩 于河陽。」此所謂怒之之言也。於叔牙之殺,曰「公子牙 卒。」於慶父之奔,曰「公子慶父如齊。」此所謂怨之之言 也。夫喜之而和,怒之而厲,怨之而深,此三者無以加 矣。至於《公羊》《穀梁》之傳則不然,日月土地,皆所以為 訓也。夫日月之不知,土地之不詳,何足以為喜,而何 足以為怒?此喜怒之所不在也。《春秋》書曰「戎伐凡伯 于楚丘」,而以為衛伐凡伯;《春秋》書曰「齊仲孫來」,而以 為吳仲孫,甚而至於變人之國,此又喜怒之所不及 也。愚故曰:「《春秋》者,亦人之」言而已;而人之言,亦觀其 辭氣之所嚮而已矣。

《春秋定天下之邪正論》
前人

為《穀梁》者曰:「成天下之事業,定天下之邪正,莫善於 《春秋》。」請因其說而極言之。夫《春秋》者,禮之見於事業 者也。孔子論三代之盛,必歸於禮之大成,而其衰必 本於禮之漸廢。君臣父子上下莫不繇禮而定其位, 至以為有禮則生,無禮則死,故孔子自少至老,未嘗 一日不學禮而不治,其他以之出入周旋,亂臣強君, 莫能加焉,知天下莫之能用也。退而治其紀綱條目, 以遺後世之君子,則又以為不得親見於行事,有其 具而無其施設措置之方,於是因魯史記為《春秋》,一 斷於禮。凡《春秋》之所褒者,禮之所與也;其所貶者,禮 之所否也。《記》曰:「禮者,所以別嫌明疑,定猶豫也。」而《春 秋》一取斷焉。故凡天下之邪正,君子之所疑而不能 決者,皆至於《春秋》而定。非定於《春秋》,定於禮也。故太 史公曰:「《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為人君父而不知《春 秋》者,前有讒而不見,後有賊而不知,為人臣子而不 知《春秋》者,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 夫禮義之失,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其 意皆以為善為之而不知其義,是故被之空言而不 敢辭。夫邪正之不同也,不啻若黑白。使天下凡為君 子者,皆為顏淵,凡為小人者,皆為桀、跖。雖微《春秋》,天 下其孰疑之?天下之所疑者,邪正之間也。其情則邪, 而其跡若正者有之矣;其情以為正,而不知其義,以 陷於邪者有之矣。此《春秋》之所以丁寧反覆於其間 也。宋襄公,疑於仁者也;晉荀息,疑於忠者也。襄公不 修德而疲弊其民以求諸侯,此其心豈湯、武之心哉? 而獨至於戰,則曰「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非有仁者 之素,而欲一旦竊取其名以欺後世。苟《春秋》不為正 之,則世之為仁者,相率而為偽也。故其書曰:「冬十一 月乙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師敗績。」《春秋》之書, 戰未有若此其詳也,君子以為其敗固宜,而無有隱 諱不忍之辭焉。荀息之事君也,君存不能正其違,歿 又成其邪志而死焉。荀息而為忠,則凡忠於盜賊、死 於私暱者,皆忠也,而可乎?故其書曰:「及其大夫荀息。」 不然,則荀息孔父之徒也,而可名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