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2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憂焉,故謹而書之,所以記禮之所由廢也。《左氏傳》曰: 「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 不告閏朔,棄時政也,何以為民?而杜預以為雖朝于 廟,則如勿朝,以釋經之所書猶之意,是亦曲而不通 矣。

《用郊》成十七年
前人

先儒之論,或曰:「魯郊僭也,《春秋》譏焉。」非也。魯郊僭也, 而《春秋》之所譏者,當其罪也。賜魯以天子之禮樂者, 成王也;受天子之禮樂者,伯禽也。《春秋》之譏魯郊也, 上則譏成王,次則譏伯禽。成王、伯禽不見于《春秋》,而 夫子無所致其譏也。無所致其譏而不譏者,《春秋》之 所以求信于天下也。夫以魯而僭天子之郊,其罪惡 如此之著也,夫子以為無所致其譏而不譏焉,則其 譏之者,固天下之所同然信之也。郊之書于《春秋》者, 其類有三:書「卜郊不從,乃免牲」者,譏卜常祀而不譏 郊也;書「鼷鼠食郊牛角」、郊牛之口傷改卜牛者,譏養 牲之不謹而不譏郊也。書「四月」、「五月」、「九月郊」者,譏郊 之不時而不譏郊也。非卜常祀,非養牲之不謹,非郊 之不時則不書,不書則不譏也。禘于太廟者,為致夫 人而書也。有事于太廟者,為仲遂卒而書也。《春秋》之 書郊者,猶此而已,故曰不譏郊也。郊祀者,先王之大 典,而夫子不得見之于周也,故因魯之所有天子之 禮樂,而記郊之變焉耳。成十七年「九月辛丑,用郊」,《公 羊傳》曰:「用者,不宜用」者也。九月,非所用郊也。《穀梁傳》 曰:「夏之始猶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始,蓋不可 矣。」且夫郊未有至九月者也,曰用者,著其不時之甚 也。杜預以為用郊,從史文。或說用然後郊者,皆無取 焉。

《會于澶淵宋災故》襄三十年
前人

春秋之時,忠信之道闕,大國無厭而小國屢畔,朝戰 而夕盟,朝盟而夕會,夫子蓋厭之矣。觀周之盛時,大 宗伯所制朝覲會同之禮,各有遠近之差,遠不至于 疏而相忘,近不至于數而相瀆,《春秋》之際,何其亂也? 故曰:「《春秋》之盟,無信盟也;《春秋》之會,無義會也。」雖然, 紛紛者天下皆是也。夫子將譏之,而以為不可以勝 譏之也,故擇其甚者而譏焉。桓二年「會于稷」,以成宋 亂;襄三十年「會于澶淵,宋災故」,皆以深譏而切責之 也。《春秋》之書會多矣,書其所會,而不書其所以會,書 其所以會,桓之稷、襄之澶淵而已矣。宋督之亂,諸侯 將討之,桓公平之,不義孰甚焉?宋之災,諸侯之大夫 會以謀歸其財,既而無歸,不信孰甚焉?非不義不信 之甚,《春秋》之譏不至于此也,《左氏》之論得其正矣。皆 諸侯之大夫,而書曰「某人。」「某人會于澶淵。」宋災,故尤 之也。不書魯大夫,諱之也。且夫見鄰國之災,匍匐而 救之者,仁人君子之心也。既言而忘之,既約而背之, 委巷小人之事也,故書。其始之為君子仁人之心,而 後可以見後之為委巷小人之事。《春秋》之意,蓋明白 如此。而《公羊傳》曰:「會未有言其所為者,此言其所為 何?錄伯姬也。」且《春秋》為女子之不得其所而死,區區 焉為人之死錄之,是何夫子之志不廣也?《穀梁》曰:「不 言災故,則無以見其為善。澶淵之會,中國不侵四裔, 四裔不入,中國無侵伐。八年,善之也。晉趙武、楚屈建 之力」也。如《穀梁》之說,宋之盟可謂善矣。其不曰「息兵」, 故何也?嗚呼,《左氏》得其正矣。

《黑肱以濫來奔》昭三十一年
前人

諸侯之義,守先君之封土而不敢有失也;守天子之 疆界而不敢有過也。故夫以力而相奪,以兵而相侵 者,《春秋》之所謂暴君也。侵之雖不以兵,奪之雖不以 力,而得之不義者,《春秋》之所謂「汗君」也。鄭伯以璧假 許田,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此諸侯 之以不義而取魯田者也。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莒 「牟夷以防茲來奔,黑肱以濫來奔」,此魯之以不義而 取諸侯之田者也。諸侯以不義而取魯田,魯以不義 而取諸侯之田,皆不容于《春秋》者也。夫子之于庶其、 牟夷、黑肱也,責之薄,而于魯也罪之深。彼其竊邑叛 君,為穿窬之事,市人屠沽,且羞言之,而安足以重辱 君子之譏哉?夫魯,周公之後,守天子之東藩,招聚小 國叛亡之臣,與之為盜竊之事,孔子悲傷而悼痛之, 故于三畔之人,具文直書而無隱諱之詞,蓋其罪魯 之深也。先儒之說,區區于叛人之過惡,其論固已狹 矣。且夫《春秋》豈為穿窬盜竊之人而作哉?使天下之 諸侯皆莫肯容夫如此之人,而穿窬盜竊之事將不 禁而自絕,此《春秋》之所以用意于其本也。《左氏》曰:「或 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彰。書齊豹盜三叛人名。」而 《公羊》之說,最為疏謬,以為叔術之後,而通濫于天下, 故不繫黑肱于邾。嗚呼!誰謂孔子而賢叔術耶?蓋嘗 論之,黑肱之不繫邾也,意其若欒盈之不繫于晉歟? 欒盈既奔齊,而還入曲沃以叛,故《書》曰:「欒盈入于晉。」 黑肱或者既絕于邾而歸,竊兵據邑以叛。歟當時之 簡牘既亡,其詳不可得而聞矣。然以類而求之,或亦 然歟?《穀梁》曰:「不言邾,別乎邾也。不言濫子,非天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