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2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天不能陰騭下民,降大聖以為木鐸,歷國七十餘說 而不遇,奔走齊、魯、宋、衛之郊,反若喪家之狗。知不可 訓,慮後世不懼,乃修《春秋》,明向背。其間弒君三十六, 亡國五十二,奔走失社稷者,不可勝紀。《書》曰:「帝乃震 怒,致令海內無一嘉祥,但有妖怪」,謂《春秋》亂世,豈不 如然?于時人不堪命,何邪?無賢臣哉?予為此論警眾, 士大夫多稱之。遂聞鬷嘏鬷嘏,徵而奇之。或謂可刊 金石,訓乎今後。既而喧傳,則有難。僕曰:「《春秋》豈乏賢 者?子謂之無?激之邪?少之邪?奈乎孔門何?」曰:「孔門仕 者鮮,又家臣耳,子不讀聖賢書乎?《易》云:『屯其膏,小貞 吉,大貞凶』。《春秋》之大夫小貞耳,盍以大貞取之?以王 道取五霸,猶罪人。」

《卜世論》
前人

「周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夫帝王括 囊宇宙,位蓋以崇天命,利生民,非樂兆民之上也。故 君民者,遇夫聖則禪之,不遇則以子繼之。堯之於舜, 舜之於禹,禹之於子,是以周都天地之中,欲便四方 之會,不恃山河,務從德化,原其意也,在乎利民,豈異 唐虞之道,而反卜年卜世邪?必也欲永其祚,莫先德 「義,貽厥後世」,天人祐之,豈非無窮也哉?何三十七百 年世之有?若右其卜而左其德,俾乎厥後恃年世之 永久,必輕乎德義。若此之謀,非君子之道也。昔太戊 懼烖而盛,帝辛恃瑞而亡,在此不在彼,豈不知之而 卜年卜世者乎?

《進士策問》春秋
唐·權德輿

問:「孔聖屬詞,丘明同恥,裁成義類,比事繫年。居體元 之前,已有先傳;在獲麟之後,尚列餘經。豈脫簡之難 徵,復絕筆之云誤?子產遺愛也,而賂伯石;叔向遺直 也,而戮叔魚。吳季札附子臧而吳衰,宋宣公捨與夷 而宋亂。陣為鵝鸛,戰豈捷于魚麗;詛以犬雞,信寧優 于牛耳?子所習也,為予言之。」

《進士策問》穀梁
前人

問:「魯史成文,以一字為褒貶;漢庭尚學,有二傳之異 同。」雖子夏授經,孫卿肄業,而去聖寖遠《傳》疑儻多閏 以定時,何非乎告朔?雩乃閔雨,奚憂于去讓?文有無 天之說,定有無王之年,例或難通,理亦未盡。衛輒辭 以尊祖,于義安乎?許止闕于嘗藥,受誣乃甚。以茲凝 滯,皆藉發明;穀梁子之言,固當有據;應上公于古,復 是何神?諸儒待問,一為覼縷。

《明經策問》左傳
前人

問:《春秋》者,以仲尼明周公之志而修《經》,丘明受仲尼 之經而為《傳》,元凱悅丘明之傳而為注,然則夫子感 獲麟之無應,因絕筆以寄詞,作為褒貶,使有勸懼,是 則聖人無位者之為政也。其于筆削義例,豈皆用周 法耶?左氏有無經之傳,杜氏又錯傳分經,誠多艷富, 慮失根本,既學于是,頗嘗思乎?

《明經策問》穀梁
前人

問:褒貶之書,宣父約于史氏;清婉之傳,卜商授于門 人。經有體元,且無訓說,日稱夜食,頗近迂異。徵禿眇 之修聘,聚綦鯫之方言,晉大夫奚俟于偕行,衛公子 豈名其天疾?隱居攝以崇讓,鄭討叛以滅親,未曰申 邪,寧為積慮?鄒氏夾氏,學既不博,尸子、沈子,復為何 者?鄙夫未達,有佇嘉言。

《明經策問》左傳
前人

問:魯史之文,先師用明於王道;漢武之代,左氏不列 於學官,誠義例之可觀,終誣艷而多失。鳳凰啟兆,陳 氏不得不昌;鴝鵒成謠,季氏不得不叛。既未然於前 定,於立教而謂何同恥,釋經豈其如是?夏五之闕,雖 繫月而何嫌?艮八之占,於兼山為何象?因生因諡,未 詳命氏之殊;德命類命,請數制名之義。生既充賦,無 辭說經。

《答殷侍御書》
韓愈

某月日,愈頓首:辱賜書,周覽累日,竦然增敬,蹙然汗 出以慚。愈於進士中,粗為知讀經書者,一來應舉,事 隨日生,雖欲加功,竟無其暇。遊從之類,相熟相同,不 教不學,悶然不見己缺,日失月亡,以至於老,所謂無 以自別於常人者。每逢學士真儒,輒自踧踖,愧生於 中,顏變於外,不復自比於人。前者蒙示新注《公羊春 秋》,又聞口授指略,私心喜幸,恨遭逢之晚,願盡傳其 學。職事羈纏,未得繼請,怠惰因循,不能自彊,此宜在 擯而不教者。今反謂少知根本,其辭章近古,可令敘 所注書。惠出非望,承命反側,善誘不倦,斯為多方,敢 不喻所指。八月益涼,時得休假,儻矜其拘綴,不得走 請,務道之傳,而賜辱臨,執經座下,獲卒所聞,是為大 幸。況近世「《公羊》學幾絕,何氏注外,不見他書。聖經賢 傳,屏而不省,要妙之義,無自而尋。非先生好之樂之, 味於眾人之所不味,務張而明之,其孰能勤勤綣綣, 若此之至?固鄙心之所最急者。如遂蒙開釋,章分句 斷,其心曉然。直使序所注,挂名經端,自託不腐,其又 奚辭?將惟先生所以命。」愈再拜。

《答元饒州論春秋書》
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