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7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問:「使治國無食,民餓棄禮義。禮義棄,信安所立?《傳》曰: 『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讓生於有餘,爭生於 不足』。」今言去食,信安得成?春秋之時,戰國飢餓,易子 而食,析骸而炊,口飢不食,不暇顧恩義也。夫父子之 恩,信矣。飢餓棄信,以子為食。孔子教子貢去食存信, 如何?夫去信存食,雖不欲信,信自生矣;去食存信,雖 欲為信,信不立矣。子適衛,冉子僕。子曰:「庶矣哉!」曰:「既 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語冉子「先富而後教之教。子貢去食」而存信。食與富 何別?信與教何異?二子殊教,所尚不同。孔子為國,意 何定哉?

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曰:「夫子何為乎?」對曰:「夫子 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孔子曰:「使乎!使乎!非之 也。」說《論語》者曰:非之者,非其代人,謙也。夫孔子之問 使者曰:夫子何為問所治為非問操行也?如孔子之 問也,使者宜對曰:「夫子為某事,治某政」,今反言欲寡 其過而未能也,何以知其對,不失指孔子非之也。且 實孔子何以非使者,非其代人謙之乎?其非乎?對失 指也。所非猶有一實,不明其過,而徒云使乎使乎,後 世疑惑,不知使者所以為過。韓子曰:「書約則弟子辯。」 孔子之言「使乎」,何其約也?或曰:《春秋》之義也,為賢者 諱蘧伯玉賢,故諱其使者。夫欲知其子,視其友;欲知 其君,視其所使。伯玉不賢,故所使過也。《春秋》之義,為 賢者諱,亦貶纖介之惡。今不非而諱,貶,纖介安所施 哉?使孔子為伯玉諱,宜默而已,揚言曰:「使乎,使乎!」時 人皆知孔子之非也,出言如此,何益於諱?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 『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 之往也,如之何?」子曰:「有是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 曰白乎,涅而不淄。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也?」 子路引孔子往時所言,以非孔子也。往前孔子出此 言,欲令弟子法而行之。子路引之以諫,孔子曉之,不 曰前言戲,若非而不可行,而曰有是言者,審有當行 之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孔子 言此言者,能解子路難乎?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 不入也,解之宜。佛肸未為不善,尚猶可入,而曰「堅磨 而不磷,白涅而不淄。」如孔子之言,有堅白之行者,可 以入之。君子之行,軟而易汙邪,何以獨不入也?孔子 不飲盜泉之水,曾子不入勝母之閭,避惡去汙,不以 義恥辱名也。盜泉、勝母有空名,而孔、曾恥之;佛肸有 惡實,而子欲往,不飲盜泉,是則欲對佛肸非矣。不義 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枉道,食篡畔之祿,所謂浮雲 者非也。或權時欲行道也,即權時行道,子路難之,當 云「行道」,不言食。有權時以行道,無權時以求食。吾豈 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自比以匏瓜者,言人當仕 而食祿,我非匏瓜繫而不食,非子路也。孔子之言,不 解子路之難。子路難孔子,豈孔子不當仕也哉?當擇 善國而入之也。孔子自比匏瓜,孔子欲安食也。且孔 子之言,何其鄙也?何比仕為食哉?君子不宜言也。《匏 瓜》繫而不食,亦繫而不仕等也。距子路可云「吾豈匏 瓜也哉?」繫而不仕也,今吾繫而不食。孔子之仕,不為 行道,徒求食也。人之仕也,主貪祿也,禮義之言,為行 道也;猶人之娶也,主為欲也,禮義之言,為供親也。仕 而直言食,娶可直言欲乎?孔子之言,解情而無依違 之意,不假義理之名,是則俗人,非君子也。儒者說孔 子周流應聘不濟,閔道不行,失孔子情矣。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曰:「末之也已,何必 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用我,吾 其為東周乎?」為東周,欲行道也。公山佛肸俱畔者,行 道於公山,求食於佛肸。孔子之言無定趨也。言無定 趨,則行無常務矣。周流不用,豈獨有以乎?《陽貨》欲見 之,不見,呼之仕,不仕,何其清也?公山佛肸召之欲往, 何其濁也!公山弗擾與陽虎俱畔,執季桓子,二人同 惡,呼召禮等獨對公山,不見陽貨,豈公山尚可,陽貨 不可乎?子路難公山之召,孔子宜解以尚及佛肸,未 甚惡之狀也。

《正說篇》

說論者皆知《說文解語》而已,不知《論語》本幾何篇,但 周以八寸為尺,不知《論語》所獨一尺之意。夫《論語》者, 弟子共紀孔子之言行敕己之時甚多,數十百篇,以 八寸為尺紀之,約省懷持之便也。以其遺非經傳文, 紀識恐忘,故以「但八寸尺」,不二尺四寸也。漢興失亡, 至武帝發取孔子壁中古文,得二十一篇,齊、魯二,河 間九篇,三十篇。至昭帝女讀二十一篇。宣帝下太常 博士時尚稱書難曉,名之曰「傳」,後更隸寫以傳誦。初, 孔子孫孔安國以教魯人扶卿,官至荊州刺史,始曰 《論語》。今時稱《論語》二十篇,又失齊、魯、河間九篇,本三 十篇,分布亡失。或二十一篇,目或多或少,文讚或是 或誤。說《論語》者,但知以剝解之,問以「纖微之難,不知 存問本根。」篇數章目「溫故知新,可以為師」,今不知古 稱師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