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7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時當為「待。」 古音亦作峙,南人音作遲,其實待為得。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子曰:「惟上智與下愚不移。」

孔曰:「慎所習,上智不可使為惡,下愚不可使為賢。上文云『性相近』,是人以可習而上下也;此文云『上下不移』,是人不可習而遷也。二義相反,先儒莫究其義。吾謂上篇云:『生而知之,上也;學而知之,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與此篇二義兼明焉。

如子之說,文雖相反,義不相戾。誠知「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坤道順乎承天,不習無不利」 ,至哉!果天地之心,其邃矣乎!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曰:「如有用我者,吾 其為東周乎?」 孔曰:「弗擾。為季氏宰,與陽虎共執季。」

桓子而召孔子,興周道於東方,故曰「東周。」

仲尼畏三桓,不欲明言往公山氏,又不容順子路黨季氏,故言「吾為東周。」 東周平王東遷,能復修西周之政,志在周公典禮,不徒往也,非子路所測。

子路曰:「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有是 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吾豈 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孔曰:「晉大夫趙簡子邑。」

宰言:「不得如不食之物,繫滯一處。」

此段與公山氏義同,有以知仲尼意在東周,雖佛肸小邑,亦往矣。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學,其蔽也 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孔曰:「《六言》六蔽者,下文謂六事:仁、智、信、直、勇、剛也。仁者愛物,不知所以裁之,則愚蕩無所適守。賊者,父子不知相為隱之輩。」

此三言是泛學五常之有蔽也。不言禮與義,略也。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

絞確也堅確之義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孔》

曰:「狂妄也。詆,觸也。」

此三者指《子路》辭也。由之為人直勇剛,故以「絞亂狂」 戒之耳。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 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馬曰:「《國風》之始,三綱之」

人而不為,如面牆而立。

吾觀《周南》,蓋文、武已沒,成王當國之時也。旦、奭分陝,故別為二《南》。戒伯魚當知此耳。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鄭》曰:「所貴安上治民。」 《馬》曰:「所貴移風易俗。」

此連上文訓《伯魚》之詞也。馬、鄭但言禮樂大略。闕。其精微。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子 曰:「鄉原,德之賊也。」 孔曰:「荏,柔也,內柔佞也。」周伯曰:

鄉向也古字同

原「類」「柔」字之誤也,古文。《原柔》,後人遂誤「內柔」為「鄉原」,足以明矣。

外柔而內厲,則《尚書》所謂「柔而立」 也。若外厲而內柔,則是穿窬盜賊爾。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 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 言之為益少,故欲無言。」

此義最深,先儒未之思也。吾謂「仲尼非無言也」 ,特設此以誘子貢,以明《言語科》。未能忘言,至於默識。故云「天何言哉」 ,且激子貢使進於德行科也。

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 仁焉。」 《孔注》曰:「三人行異而同仁,其憂亂,寧民殺身。」

成仁,比干以之微箕,二子校之劣焉。仲尼俱稱仁,別有奧旨,先儒莫之釋也。

箕子明夷與文王同乎?《易象》《尚書洪範》「見武王伸其師禮」 ,然則箕子非止商之仁也,蓋萬世之仁乎?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 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孔曰:「魯二卿,季氏。」

「為上卿,最貴」 ,孟氏為下卿,不用事,言待之以二者之間,聖道難行,故言「老不能用矣。」

上段《孔子行》,是去齊來魯也。下段《孔子行》,是去魯之衛也。孔子惡季氏,患其強不能制,故出行他國。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孔注》曰:「施,易也。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以用也。」 怨不見聽用。

周公戒伯禽多矣,仲尼獨舉此諷哀公不親信賢人爾。「施」 當為「弛」 ,言不弛慢所親近賢人,如此則大臣無所施用矣。謂「施為易」 ,非也。

子張第十九

子夏曰:「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孔曰:「閑,猶法。」

也。小德不能不踰法,故曰「出入可也。」

《孔註》「謂大德不自踰法」 ,非也。吾謂大德,聖人也,言學者之於聖人,不可踰過其門閾爾。小德,賢人也,尚可出入窺見其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