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7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六十九卷目錄

 論語部總論三

  宋歐陽修崇文總目敘釋論語類

  蘇轍論語拾遺二十五則

  二程先生語錄論語

  楊時經筵講義巧言令色章 吾日三省吾身章 道千乘之國章 君子不

  重則不威章 慎終追遠章 夫子至於是邦也章 君子食無求飽章 貧而無諂章 不

  患人之不己知章

  楊時龜山語錄論語

經籍典第二百六十九卷

論語部總論三

宋歐陽修崇文總目敘釋

論語類

《論語》者,蓋孔子相與弟子時人講問應答之言也。孔 子卒,群弟子論次其言而撰之。漢興,傳者三家,魯人 傳之,謂之《魯論》;齊人傳之,謂之《齊論》。而《齊論》增《問王》 《知道》二篇,今文無之。出於孔子壁中者,則曰「古論有 兩子張」,是三家者,篇第先後,皆所不同。考今之次,即 所謂《魯論》者也。

蘇轍論語拾遺

予少時為《論語略解》,子瞻謫居黃州,為《論語說》,盡取以往,今見于書者十二三也。大觀丁亥,閑居潁川,為孫籀簡筠講《論語》子瞻之說,意有所未安,時為籀等言,凡二十有七章,謂之《論語拾遺》,恨不得質之子瞻也。

巧言令色,世之所說也。剛毅木訥,世之所惡也,惡之, 斯以為不仁矣。仁者直道而行,無求於人,望之儼然, 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而何巧言令色之有?彼為是 者,將以濟其不仁爾。故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又曰:「剛 毅木訥近仁。」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 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亦可謂 賢矣。然貧而樂,雖欲諂,不可得也;富而好禮,雖欲驕, 亦不可得也。」子貢聞之而悟曰:「士之至於此者,抑其 切磋琢磨之功至也歟?」孔子善之,曰:「賜也始可與言 《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舉其成功而告之,而知其」 所從來者,所謂「聞一以知二」也。《歟》!

《易》曰:「無思無為,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詩》曰: 「思無邪,孔子取之。」二者非異也,惟無思然後思無邪, 有思則邪矣。火必有光,心必有思。聖人無思,非無思 也,因其自然而吾未嘗思,未嘗為,此所謂無思無為 而思之正也。若夫以物役思,皆其邪矣。

終日不食,終夜不寢,致力於思,徒思而無益,是以知 思之不如學也。故十有五而志於學,至六十,耳目所 遇,不思而順矣,然猶有心存焉。以心御心,乃能中法, 惟無心,然後能從心而不踰矩,故在七十時焉。 「我與物惟二。」君子之欲交于物也,非信而無自入矣。 譬如車輪輿既具,牛馬既設,而判然二物也,夫將何 以行之?惟為之輗軏以交之,而後輪輿得藉於牛馬 也。輗軏,轅端持軛者也。故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云云。

不仁而久約,則怨而思亂;久樂則驕而忘患。故曰:「不 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然則何所處之 而可?曰:「仁人在上,則不仁者約而不怨,樂而不驕。」管 仲奪伯氏駢邑三百,飯蔬食,沒齒無怨言,與豎刁、易 牙俱事桓公,終管仲之世,二子皆不敢動,而況管仲 之上哉!

仁者無所不愛,人之至于無所不愛也,其蔽盡矣。有 蔽者必有所愛,有所不愛,無蔽者無不愛也。子曰:「惟 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以其無蔽也。夫然猶有惡也,無 所不愛,則無所惡矣。故曰:「苟至於仁矣,無惡也;其子 不仁也,亦哀之而已。」

性之必仁,如水之必清,火之必明。然方土之未去也, 水必有泥;方薪之未盡也,火必有煙。土去則水無不 清,薪盡則火無不明矣。人而至於不仁,則物有以害 之也。「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非不違仁也,外物之害 既盡,心一而不雜,未嘗不仁也。

孔氏之門人,其聞道者亦寡耳。顏子、曾子,孔門之知 道者也,故孔子歎之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苟未聞道, 雖多學而識之,至於生死之際,未有不自失也。苟一 日聞道,雖死可以不亂矣。死而不亂,而後可稱為學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