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7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危,猶獨也,與眾異,不安之謂。邦無道,行雖危而言 不可不遜也。明道

「直哉史魚,不若君子哉。蘧伯玉卷而懷之」,乃危行言 遜也。危行者,嚴厲其行,而不苟言,則當遜。伊川 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此為作《春秋》而 言也。晉文公實有勤王之心,而不知召王之為不順, 故譎掩其正。齊桓公伐楚責包茅,雖其心未必尊王, 而其事則正,故正掩其譎。孔子言之以為戒。正者,正 行其事耳,非大正也,亦猶管仲之仁,止以事功而言 也。伊川

桓公殺公子糾,管仲不死而從之。殺兄之人,固可從 乎?曰:桓公子糾,襄公之二弟也,桓公兄而子糾弟也。 襄公死則桓公當立,此以《春秋》知之也。《春秋》書桓公 則曰「齊小白」,言當有齊國也。于子糾則止曰糾,不言 齊,以不當有齊也。不言子,非君嗣子也。《公》《穀》并注,四 處皆書「納糾」,《左傳》獨書「子糾」,誤也。然書「齊人取子糾」, 取之者,齊大夫嘗與魯盟于蔇,既欲納糾以為君,又 殺之,故書「子」,是二罪也。管仲始事糾,不正也;終從于 正,義也;召忽不負所事,亦義也。如王珪、魏徵不死建 成之難而從太宗,可謂害于義矣。伊川

「君子固窮」者,固守其窮也。伊川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此言中人以下也。若夫真知,未 有不能行者。伊川

「民于為仁,甚于畏水火。」水火猶有蹈而死者,言民之 不為仁也。伊川

為仁在己,無所與讓也。明道

《諒》與「信」異自大體,是信亮必為也。明道

諒,固執也,與亮同,古字通用。《孟子》曰:君子不亮,惡乎 執。伊川

《性相近》,對習相遠而言。相近,猶相似也。上智,下愚,才 也。性則皆善,自暴自棄,然後不可移,不然則可移。伊 川

「吾其為東周乎!」若用孔子,必行王道。東周衰亂,所不 肯為也,亦非革命之謂也。明道

「恭則不侮」,蓋一恭則仁道盡矣。又「寬以得眾」,信為人 所任,「敏而有功,惠以使人」,行五者於天下,其人可知 矣。明道

「佛肸召子,必不徒然」,其往,義也;然終不往者,度其不 足與有為也。

六言六蔽,正與「恭而無禮則勞,寬而栗,剛而無虐」之 義同。蓋好仁而不好學,乃所以愚,非能仁而愚;徒好 而不知學,乃愚。明道

《二南》,人倫之本,王化之基。苟不為之,則無所自入。古 之學者,必興於《詩》,不學《詩》無以言,故猶正牆面而立。 明道

《孟子》曰:「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是亦教誨之 而已矣。孔子不見孺悲,所以深教之也。明道

「君子不施其親。」施,與也,言不私其親暱也。伊川 「《與人交際》之道」,則子張為廣,聖人亦未嘗拒人也。明 道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此可以為人師法矣,非 謂此可以為人師道。

學不博則不能約,志不篤則不能力行。切問近思在 己者,則仁在其中矣。明道

「望之儼然」,秉天陽高明氣象,即之也溫,中心和易而 接物也溫,備人道也。「聽其言也厲」,則如東西南北正 定地道也。蓋非禮勿言也。君子之道,三才備矣。明道 《大德不踰閑》,指君臣父子之大義。「小德」,如援溺之事, 更推廣之。伊川

「學既優則可以仕,仕既優則可以學。」優裕優閑一也。 伊川

子張既除喪而見予之琴,和之而和,彈之而成聲。作 而曰:「先王制禮,不敢不至焉。」推此言之,子張過於薄, 故難與並為仁矣。明道

子貢言「性與天道」,以夫子聰明而言;「綏之斯來,動之 斯和」,以夫子德性而言。伊川

楊時經筵講義

《巧言令色章》

剛毅木訥,不為儀容辭令以外騖,故近仁。巧言非訥 也,令色非木也,故鮮仁。《記》曰:「服其服,則文之以君子 之容;有其容,則文之以君子之辭。」容辭以文之,則非 木訥也;文之而實其德,則雖或巧令,未為過矣。故《記》 曰:「辭欲巧。」《詩》仲山甫則以令儀令色稱之,則巧令非 盡無仁也,鮮而已矣。然二者之不仁,巧言為甚。故《巧 言》之詩,為傷於讒而作也。蓋讒人之言常巧矣,故能 變亂是非之實,中傷善類,以蔽惑人主之聽,不可不 察也。

吾日三省吾身章

仁之於人,無彼己之異,謀之在人,猶在我也。謀而不 忠,違仁遠矣。朋友之交,與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同,謂 之達道,蓋人之大倫也。交而不信,違道遠矣。傳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