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7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日進至,而學者祁寬、呂稽中、堅中在焉,書成,皆三子 之助也。九年春,復病丐歸,蒙恩授以閑祿,聽其自便, 遂寓居平江府虎丘寺之西庵。寬從余居上方,暇日 見此帙,云當時《潛錄》,欲終身誦之,甚矣。其嗜學也,相 從既久,若是書也,講亦熟矣,豈不知此一時應詔而 成,皆前人成說,雖有一二臆見,坐以老病拙訥,心之 精微,詞不能達。今取觀之,徒有愧汗。先聖不云乎:「吾 無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焞於諸公亦然,何用此 為寬復請藏之,因識始末,併戒其勿以示人,幸諒區 區之意。《冬至後一日書于三畏齋》。

按韓元吉跋和靖先生論語解詞極簡嚴將俾學者深味其旨而有所自得也乾道庚寅歲元吉憂居上饒遇先生門人王德修問此書亡恙且曰子異時官

「守,不刊行之耶?」元吉于是愧其言。會明年行將官中 都,度未可輯也,乃以舊年兄弟手所抄,付于故人趙 德莊于建安,庶可成焉。昔和靖嘗云:某從伊川先生 學《易》,時伊川出《易傳》七十餘家,和靖茫然不知所入。 伊川曰:「日觀一爻可也。」繼有所質問,伊川色莊而氣 嚴,未嘗語也。或曰:「未也,姑求之」己。而意有所會,伊川 始忻然為之剖析諸《傳》而伸以己說,蓋終身不忘也, 故其誨人亦欲如此,此書所以簡嚴者歟!某年某月 潁州韓元吉記。

楊時論語解二卷

按時自序學者之視聖人其猶射之于正鵠乎雖巧力所及有遠近中否之不齊然未有不志乎正鵠而可以言射也士之去聖人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所造

固不同,然未有不志乎聖人而可以言學也。道廢千 有餘年,百家之言盈天下,學者將安取正乎?質諸聖 人而已矣。夫《論語》之書,孔子所以告其門人,群弟子 所以學于孔子者也。聖學之傳,其不在茲乎?然而其 言近,其指遠,世儒以其近也易之,以為童子之習而 莫之究,入德之途,背而去之,如在荒墟之中,曾無蘧 「廬以託宿焉,況能宅天下之廣居乎?」善夫!伯樂之論 《馬》也,以為天下馬不可以形容筋骨,相視其所視,而 遺其所不視,則馬之絕塵弭轍者無遺矣。余於是得 為學之方焉。夫道之不可言傳也審矣。士欲窺聖學 淵源,而區區于章句之末,是猶以形容筋骨而求天 下馬也,其可得乎?余于是書也,于牝牡有不知蓋多 矣。學者能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則於余言其庶 矣乎!

丘子野論語纂訓一篇

按朱熹序論語纂訓書無第卷合一篇凡古今論語訓義見錄者十四家而大抵宗程氏蓋熹外兄丘子野所述子野亦以意附見其是非取舍之說熹讀之

「其不合于聖人者寡矣。」因為《序論》曰:「士生乎聖人既 沒數千百歲之下,而欲明聖人之心于數千百歲之 上,推其立言垂訓之旨,約其辭義于眾說殽亂之中, 以為一家之書,而又欲其是非取舍不謬于聖人,亦 難矣。蓋聖人之書,其為意微,其為辭約,苟不明乎其 宗而識乎其本,多見其以私見臆說亂之也。昔之大」 儒,其猶有不免乎此者,況後世之紛紛乎?此其所以 難也。抑又有甚難者焉:孔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 君子,則吾未之有得。」此其所以為甚難者也。夫其所 以難者如此,所以為甚難者又如此,則是書之作,亦 將明乎其所難者,求至乎其所甚難而已,其可已乎! 故其求之能博,取之能審。推是言之,其實過矣。孟子 曰:「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此之謂已。如是,則 後聖人數千百歲而生,而欲明其心于數千百歲之 上無難矣。夫學之所以盡其心如此,又安有放其邪 心以窮乎外物之患哉?其行之也不遠矣,則其所以 為甚難者,又得而庶幾焉。熹是以樂道之,而為之序, 所以明子野之為是書,其難如此,而亦以著其從事 于聖人者不易焉。紹興三十二年十月十八日序。

張栻論語解 卷

按栻自序學者學乎孔子者也論語之書孔子之言行莫詳焉所當終身盡心者宜莫先乎此也聖人之道至矣而其所以教人者大略則亦可睹焉蓋自始

學,則教之以為弟為子之職,其品章條貫,不過于聲 氣容色之間,洒掃應對進退之事。此雖為人事之始, 然所謂天道之至賾者,初亦不外乎是,聖人無隱乎 爾也。故當其始則有致知力行之地,而極其終則有 非思勉之所能及者,亦貴于行著習察,盡其道而已 矣。孔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 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 也。」秦漢以來,學者失其傳,其間雖或有志于力行,而 其知不明,擿埴索塗,莫適所依,以卒背于《中庸》。本朝 河南君子始以窮理居敬之方開示學者,使之于致 知力行,有所循守,以入堯舜之道。然近歲以來,學者 又失其旨,汲汲求所謂知而干躬行,則忽焉本之不 立,故其所知特出于臆度之見,而無以有諸躬,識者 蓋憂之,此特未知二者互相發之故也。孔子曰:「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