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7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道學傳程頤,其學本於誠,以《大學》《語》《孟》《中庸》為標旨, 而達於六經。

謝良佐,字顯道,壽春上蔡人。與游酢、呂大臨、楊時在 程門,號「四先生。」登進士第,所著《論語說》行於世。 尹焞字彥明,權禮部侍郎兼侍講。焞學于程頤之門, 頤曰:「我死而不失其正者,尹氏子也。」有《論語解》及《門 人問答》傳於世。

李侗,字愿中。聞羅從彥得河、洛之學,謁之,授《春秋》《中 庸》《語》《孟》之說。吏部員外郎朱松與侗為同門友,雅重 侗,遣子熹從學,熹卒得其業。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婺源人。紹興十八年進士第, 歷煥章閣待制。所著有《論語集註》,所編次有《論語集 義》。熹歿,朝廷以其《大學》《語》《孟》《中庸訓說》立於學官。 張栻,丞相浚子也。穎悟夙成,自幼學,所教莫非仁義 忠孝之實。長師胡宏,宏一見即以孔門論仁親切之 旨告之,栻益自奮礪,以古聖賢自期,作《希顏錄》。 李燔,字敬子,南康建昌人。中紹熙元年進士第,授岳 州教授。未上,往建陽從朱熹學。熹告以曾子「弘毅」之 語,且曰:「致遠固以毅,而任重貴乎弘也。」燔退,以弘名 其齋,而自儆焉。

《儒林傳》:「邢昺受詔與杜鎬等校定《論語》義疏,及成,並 加勳階。上嘗問:管仲、召忽皆事公子糾,小自之入,召 忽死之,管仲乃歸齊,相桓公。豈非召忽以忠死,而管 仲不能固其節,為臣之道當若是乎?」

孫奭嘗奉詔與邢昺、杜鎬考正《論語》謬誤。

呂祖謙少褊急,一日誦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忽覺平時忿懥渙然冰釋。

陸九淵,字子靜。初讀《論語》,即疑「有子」之言支離。與朱 熹會鵝湖,論辨所學多不合。及熹至南康,九淵訪之。 與朱熹至白鹿洞,九淵為講「君子小人喻義利」一章, 聽者至有泣下,熹以為切中學者隱微深痼之病。 胡寅字明仲,宣和進士,歷徽猷閣直學士。著《論語詳 說》行於世。

程迥字可久,寧陵人,家于沙隨。隆興元年進士,調信 州上饒縣。著有《論語傳》。

廖德明嘗語人以仕學之要,曰:「德明自始仕以至為 郡,惟用『三代直道而行』一句而已。」

王柏,字會之,金華人。大父師愈,從楊時受《易》《論語》。柏 少自號長嘯,年踰三十,始知家學之原。勇於求道。與 其友汪開之著《論語通旨》。至居處恭,執事敬,惕然嘆 曰:「長嘯非聖門持敬之道!」亟更以魯齋於《論語》標注 點校,尤為精密。所著有《論語衍義》《論語通旨》。

葉味道,字知道。嘉定進士,調鄂州教授。從臣有薦味 道可為講官,乃授太學博士兼崇政殿說書。故事,說 書之職,止于《通鑑》而不及經,味道請先說《論語》,詔從 之。

《文苑傳》:路振字子發,幼穎悟,五歲誦《孝經》《論語》。 劉恕字道源,少穎悟,八歲時,坐客有言孔子無兄弟 者,恕應聲曰:「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坐驚異。

《隱逸傳》:「劉愚不樂仕進,著書自適,《語》《孟》皆有解。」 《列女傳》榮氏。女弟也。自幼如成人,讀《論語》能通大 義。

《蒙齋筆談》:「韓魏公不甚言佛理,蓋平生所厚善而信 者,歐陽永叔勢不得不然。每為人言,自少至老,終始 所踐履,惟在一部《論語》中,未嘗須臾敢離。文若云:公 晚鎮北門,已六十餘矣。玉汝為都轉運使,公時多病, 不甚視政事,數謁告家居。玉汝每攜文若問候,至則 直造臥內,几案間不見他物,惟一唾壺與《論語》爾」,乃 信傳者不謬。人果欲修身,于《論語》未論盡得,但能行 其數十言,隨人品高下大小,無有不為善人君子者, 況略見其所不可得聞者乎?吾嘗為《論語釋言》,未嘗 沿襲,徒為世俗傳注,真欲有不愧所聞者。所謂「造次 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立則見其參於前,在輿則見其 倚於衡」,更須要講解,舉足動步,無往非當。用意常須 痛自鞭策爾。

《東軒筆錄》:楊安國,膠東經生也。累官至天章閣侍講。 其為人沽激矯偽,言行鄙朴,動有可笑。每進講則雜 以俚下廛市之語,自扆坐至侍臣,中官見其舉止,已 先發笑。一日侍仁宗講,至一簞食,一瓢飲,安國操東 音曰:「顏回甚窮,但有一羅粟米飯,一葫蘆漿水。」又講: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安國遽啟曰:「官家,昔 孔子教人也須要錢。」仁宗哂之。翊日遍賜講官,皆懇 辭不拜,唯安國受之而已。

《老學庵筆記》:「曾文清夙興誦《論語》一篇,終身未嘗廢。」 《聞見後錄》:「近年洛陽張氏發地得石十數,漢蔡伯喈 隸《尚書》,《禮記》《論語》各已壞缺,《論語》多可辨,每語必他 出,至十數語,則曰:『凡章若干,如『朝聞道,夕死可也』;如 『鳳兮鳳兮何,而德之衰』,如『執車者為誰子,子路曰:『為 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是知津矣』。如『置其杖而耘』』』」 等語,校今世本為異。

《玉海論語孟子集注或問》朱文公熹撰淳熙四年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