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1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九十一卷目錄

 孟子部雜錄一

經籍典第二百九十一卷

孟子部雜錄一

《法言君子篇》:或問:「孟子知言之要,知德之奧。」曰:「非苟 知之,亦允蹈之。」或曰:「子小諸子,孟子非諸子乎?」曰:「諸 子者,以其知異於孔子者也,孟子異乎不異。」或曰:「荀 卿非數家之書侻也,至於子思、孟軻,詭哉!」曰:「吾於荀 卿,歟見同門而異戶也?惟聖人為不異。牛元騂白睟 而角,其升諸廟乎?是以君子全德。」

《論衡剌孟》篇:「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 將何以利吾國乎』?孟子曰:『仁義而已,何必曰利?夫利 有二,有貨財之利,有安吉之利』。惠王曰:『何以利吾國? 何以知不欲安吉之利,而孟子徑難以貨財之利也。 《易》曰:『利見大人,利涉大川,乾元,亨,利貞』。《尚書》曰:『黎民 亦尚有利哉』?皆安吉之利也』。」行仁義,得安吉之利。孟 子不且詰問惠王,何謂利吾國,惠王言貨財之利乃 可答。若設令惠王之問,未知何趣,孟子徑答以貨財 之利。如惠王實問貨財,孟子無以驗效也。如問安吉 之利,而孟子答以貨財之利,失對上之指,違道理之 實也。「齊王問時子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 萬鍾,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子盍為我言之?」時 子因陳子而以告孟子。孟子曰:夫時子惡知其不可 也?如使予欲富,辭十萬而受萬,是為欲富乎?夫孟子 辭十萬,失謙讓之理也。夫富貴者,人之所欲也,不以 其道得之,不居也。故君子之於爵祿也,有所辭,有所 不辭。豈以己不貪富貴之故,而以距逆宜當受之賜 乎?陳臻問曰:「於齊王餽兼金一百鎰而不受;於宋,餽 七十鎰而受;於薛,餽五十鎰而受。取前日之不受,是 則今受之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不受非也。夫 君子必居一於此矣。」孟子曰:「皆是也,當在宋也。予將 有遠行,行者必以贐。辭曰:『餽贐』。予何為不受?當在薛 也。予有戒心。辭曰:『聞戒,故為兵戒餽之備乎』?予何為 不受?若於齊,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餽之,是貨之也。焉 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夫金餽或受或不受,皆有故, 非受之時已貪,當不受之時已不貪也。金有受有不 受之義,而室亦宜有受不受之理。今不曰已無功,若 已致仕,受室非理,而曰已不貪,富引前辭十萬以況 後萬,前當受十萬之多,安得辭之?」彭更問曰:「後車數 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於諸侯,不亦泰乎?」孟子曰: 「非其道,則一簞食而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則舜受堯 之天下,不以為泰。受堯天下,孰與十萬?舜不辭天下 者,是其道也。今不曰『受十萬非其道,而曰『己不貪富 貴,失謙讓也』,安可以為戒乎』?」

沈同以其私問曰:「燕可伐與?」孟子曰:「可。子噲不得與 人?燕子之不得受燕於子,噲?有士於此,而子悅之,不 告於王而私與之。吾子之祿爵。夫士也,亦無王命而 私受之於子則可乎?何以異?」於是齊人伐燕。或問曰: 「勸齊伐燕,有諸?」曰:「未也。」沈同曰:「『『燕可伐與』?吾應之曰 『可』。彼然而伐之,如曰孰可以伐之』?則應之曰:『為天吏 則可以伐之』。」今有殺人者,或問之曰:「『『人可殺與』?則將 應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殺之』?則應之曰:『為士師則 可以殺之』。」今以燕伐燕,何為勸之哉?夫或問孟子勸 王伐燕,不誠是乎?沈同問燕可伐與,此挾私意欲自 伐之也。知其意慊於是宜曰燕雖可伐,須為天吏乃 可以伐之。沈同意絕,則無伐燕之計矣。不知有此私 意而徑應之,不省其語,是不知言也。公孫丑問曰:「敢 問夫子惡乎長?」孟子曰:「我知言。」又問:「何謂知言?」曰:「詖 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 其所窮,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雖 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孟子,知言者也,又知言之所 起之禍,其極所致之福。見彼之問則知其措辭所欲 之矣,「知其所之」則知其極所當害矣。

《孟子》有云:「民舉安王,庶幾改諸,予日望之。」《孟子》所去 之王,豈前所不朝之王哉?而是何其前輕之疾,而後 重之甚也?如非是前王,則不去而於後去之,是後王 不肖,甚於前而去三日,宿於前,不甚不朝,而宿於景 丑氏,何孟子之操前後不同,所以為王,終始不一也。 且孟子在魯,魯平公欲見之,嬖人臧倉毀孟子止平 公,樂正子以告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 能也。」予之不遇魯侯,天也。前不遇於魯,後不遇於齊, 無以異也。前歸之天,今則歸之於王。《孟子》論稱,竟何 定哉?夫不行於齊,王不用,則若臧倉之徒毀讒之也。 此亦止或尼之也。皆天命不遇,非人所能也。去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