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1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居之,是尚為能充其類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後充其 操者也。」夫孟子之非仲子也,不得仲子之短矣。仲子 之怪鵝如吐之者,豈為在母不食乎?乃先譴鵝曰:「惡 用鶂鶂者為哉!」他日其母殺以食之。其兄曰:「是鶂鶂 之肉。」仲子恥負前言,即吐而出之。而兄不告則不吐, 不吐則是食於母也。謂之在母則不食,失其意矣。使 仲子執不食於母,鵝膳至,不當食也,今既食之,知其 為鵝,怪而吐之。故仲子之吐鵝也,恥食不合己志之 物也,非負親親之恩,而欲勿母食也。又仲子惡能廉 充仲子之性,則蚓而後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飲 黃泉,是謂蚓為至廉也。仲子如蚓,乃為廉潔耳。今所 居之宅,伯夷之所築;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樹。仲子居 而食之,於廉潔可也。或時食盜跖之所樹粟,居盜跖 之所築室,汙廉潔之行矣。用此非仲子,亦復失之。室 因人故,粟以屨纑易之。正使盜之所樹築,己不聞知。 今兄之不義,有其操矣。操見於眾,昭晳議論,故避於 陵,不處其宅,織屨辟纑,不食其祿也。而欲使仲子處 於陵之地,避若兄之宅,吐若兄之祿,耳聞目見,昭晳 不疑,仲子不處不食明矣。今於陵之宅,不見築者為 誰,粟,不知樹者為誰,何,得成室而居之,得成粟而食 之,《孟子》非之,是為太備矣。仲子所居,或時盜之所築, 仲子不知而居之,謂之不充其操,惟蚓然後可者也。 夫盜室之地中亦有蚓焉,食盜宅中之槁壤,飲盜宅 中之黃泉,蚓惡能為可乎?在仲子之操,滿孟子之議 魚,然後乃可。夫魚處江海之中,食江海之土,海非盜 所築,土非盜所聚也。然則仲子有大非,孟子非之不 能得也。夫仲子之去母,辟兄與妻,獨處於陵,以兄之 宅為不義之宅,以兄之祿為不義之祿,故不處不食, 廉潔之至也。然則其徙於陵,歸候母也,宜自齎食而 行鵝。膳之進也,必與飯俱。母之所為飯者,兄之祿也。 母不自有私粟以食仲子明矣。仲子食兄祿也,伯夷 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之下,豈一食周粟而以汙其 潔行哉?仲子之操,近不若伯夷,而《孟子》謂之「若蚓」,乃 可失仲子之操所當比矣。

《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 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為正命也;桎梏而死者,非正 命也。」夫孟子之言,是謂人無觸值之命也。順操行者 得正命,妄行苟為得非正,是天命於操行也。夫子不 王,顏淵早夭,子夏失明,伯牛為癘。四者行不順與?何 以不受正命?比干剖,子胥烹,子路葅,天下極戮,非徒 桎梏也。必以桎梏效非正命,則比干、子胥行不順也。 人稟性命,或當壓溺兵燒,雖或慎操修行,其何益哉? 竇廣國與百人俱臥積炭之下,炭崩,百人皆死,廣國 獨濟,命當封侯也。積炭與巖牆何以異?命不壓,雖巖 崩有廣國之命者,猶將脫免。行或使之,止或尼之。命 當壓,猶或使之立於牆下。孔甲所入,主人子之天命 當賤,雖載入宮,猶為守者,不立巖牆之下,與孔甲載 子入宮同一實也。

《東坡文集》:予為《論語說》,與《孟子》辨者八:「子曰:『回也其 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曰:『吾 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必有所試』。其於顏淵, 試之也熟,而觀之也審矣。蓋嘗默而察之,閱三月之 久,而其顛沛造次,無一不出於仁者,是以知其終身 弗叛也。君子之觀人也,必於其所慮焉觀之,此其所」 慮者容有偽也,雖終身不得其真,故三月之久必有 備慮之所不及者。偽之與真無以異,而君子賤之,何 也?有利害臨之則敗也。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身 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歸,安知其非有也?」假之 與性,其本亦異矣,豈論其歸與不歸哉?使孔子觀之, 不終日而決不待三月也,何不知之有?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 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 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孟子較禮食之輕重,而食輕則去食,食重而禮輕則 去禮。惟色亦然,而孔子去食存信,曰:「自古皆有死,民 無信不立,不復較其重輕」,何也?曰:禮信之於食色,如 五穀之不殺人。今有問者曰:「吾恐五穀殺人」,欲禁之 如何?必答曰:「吾寧食五穀,而死不禁也。」此孔子去食 存信之論也。今答曰:「擇其殺人者禁之,其不殺人者 勿禁也。」五穀安有殺人者哉?此孟子《禮食輕重》之論 也。禮所以使人得妻也,廢禮而得妻者,皆是緣禮而 不得妻者,天下未嘗有也。信所以使人得食也。棄信 而得食者,皆是緣信而不得食者,天下未嘗有也。今 立法不從天下之所同,而從其所未嘗有,以開去取 之門,使人以為禮有時而可去也,則將各以其私意 權之,輕重,豈復有定物?由孟子之說,則禮廢無日矣。 或曰:「舜不告而娶,則以禮,則不得妻也。」曰:此孟子之 所傳,古無是說也。凡舜之事塗廩浚井,不告而娶,皆 齊魯間野人之語。考之於《書》,舜之事父母,蓋烝烝焉, 不至於姦,無是說也。使不幸而有之,則非人理之所 期矣。自舜已來,如瞽瞍者,蓋亦有之。為人父而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