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4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王柏字會之,其言曰:「『《大學》致知格物』章」,未嘗亡「《應還 知止章》於《聽訟》之上。

葉味道,初諱賀孫,以字行。少刻志好古,師事朱熹,試 禮部第一。所著有《大學講義》。

《忠義傳》:「陸秀夫字君實,楚州鹽城人。景定元年,登進 士第,與眾共立衛王,以秀夫為左丞相。雖匆遽流離 中,猶日書《大學章句》以勸講。」

《玉海》朱文公熹淳熙十六年二月甲子,序《大學章句》, 三月戊申,序《中庸章句》。二書各有或問。

《蘇州府志》:「黃士毅字子洪,郡人。幼知嚮學,嘗入閩謁 朱文公,授以《大學章句》,而歸正慶元,詆排道學時也。 嘗撰《朱子書說、語類》,并自類注《儀禮》。有文集一百五 十卷。端平中,知府王遂為買宅以居,稱『考亭名士。子 芝老,開慶元進士』。」

《處州府志》:「余學古字學道,青田人。繇寶祐間進士,初 任太平州教授。著《大學辯問》一卷,刊於州學。終國子 正。」

《元史趙璧傳》:「世祖為親王,聞其名召見,令蒙古生十 人從璧授儒書,敕璧以國語譯《大學衍義》,時從馬上 聽璧陳辭,說旨明貫,世祖嘉之。」

齊履謙傳六經諸史無不淹貫,著《大學四傳小註》一 卷。

《李好文傳》:至正九年,帝以皇太子年漸長,開端本堂, 命皇太子入學,以右丞相脫脫、大司徒雅不花知端 本堂事,而命好文以翰林學士兼諭德。好文言:欲求 二帝三王之道,必由於孔氏。其書則《孝經》《大學》《論語》 《孟子》《中庸》。乃摘其要,釋以經義,又取史傳及先儒論 說有關治體而協經旨者,加以所見,倣真德秀《大學 衍義》之例,為書十一卷,名曰《端本堂經訓要義》,奉表 以進,詔付端本堂,令太子習焉。十六年,復上書皇太 子,其言曰:「臣之所言,即前日所進經典之大意也。殿 下以所進諸書,參以《貞觀政要》《大學衍義》等篇,果能 一一推而行之,則萬幾之政,大平之治,不難致矣。」皇 太子深敬禮而嘉納之。

《婺源縣志》:「胡炳文字仲虎。幼嗜學,既長,篤志朱子之 學,上愬伊洛,以達洙泗淵源,著有《大學指掌圖》。」 《明外史·王守仁傳》:「守仁天姿穎敏,年十七,謁上饒婁 諒,與論朱子格物大指。還家日端坐講讀五經,不苟 言笑。游九華歸,築室陽明洞中,泛濫二氏學,數年無 所得。謫龍場,窮荒無書,日繹舊聞,忽悟格物致知,當 自求」諸心,不當求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篤信 不疑。守仁既以此自信,故其為教,專提「致良知」三字 為主。以聖人之學,心學也,心即理也,致吾心良知之 天理於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如以吾心 之良知為未足,而必外求天下之廣以裨補增益之, 是析心與理為二矣。夫學問思辯篤行之功,雖其困 勉至於人一己百,而擴充之極,至於盡性知天,亦不 過致吾心之良知而已,良知之外無復有加於毫末。 謂「宋周、程二子後,惟象山陸氏簡易直截,有以接孟 氏之傳,而朱子《集註》《或問》之類乃中年未定之說。」因 作《朱子晚年定論序》,以示學者。於是同時講學之儒 如羅欽順輩,皆以為非欽順數遺書與相詰難。其後 守仁起征,思田、王畿、錢德洪侍坐於天泉橋,有所質 證。畿因著《天泉證道記》,舉四語云:「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 物。」以為守仁所示宗旨。至萬曆間,顧憲成、高攀龍輩 雖未嘗不推守仁,而極辯四語之,而論者又以為 此特出於畿,非守仁本旨也。然自守仁標異趣,學者 翕然從之,多流入於禪。 故宗雒、閩之教者,多詆訶心 學云。守仁既卒,桂萼等言:守仁事不師古,言不稱師。 欲立異以為名,則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論;知眾論之 不予,則為朱熹晚年論定之書。號召門徒,互相唱和。 宜禁邪說,以正人心。萬曆十二年,大學士申時行等 言:「守仁言『致知出《大學》,良知出《孟子》。祖述經訓,羽翼 聖真,不可謂禪。誠宜崇祀,庶聖化大裨』。」帝從之。 《王艮傳》:艮七歲受書鄉塾,貧不能竟學,讀書止《孝經》 《論語》《大學》,信口談說中理解。

《羅欽順傳》:世宗即位,歷吏部尚書,致仕,里居二十餘 年,足不入城市,日居學古樓,潛心格物致知之學。王 守仁以心學立教,才知之士,翕然師之。欽順致書守 仁,略曰:「『聖門設教,文行兼資,博學於文,厥有明訓。如 謂學不資於外求,但當反觀內省,則正心誠意』四字 亦何所不盡,必於入門之際,加以格物工夫哉。」守仁 得書,亦以書報,謂:「理無內外,性無內外,故學無內外。 講習討論,未嘗非內也。反觀內省,未嘗遺外也。」反覆 二千餘言。欽順再以書辨曰:「執事云:『格物者,格其心 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正心者,正其 物之心也;誠意者,誠其物之意也;致知者,致其物之 知也』。自有《大學》以來,未有此論。夫謂」格其心之物,格 其意之物,格其知之物,凡為物也三,謂「正其物之心, 誠其物之意,致其物之知。」其為物也,一而已矣。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