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論,以程子格物之訓推之,猶可通也;以執事「格物」 之訓推之,不可通也。就一物而論,則所謂物,果何物 耶?如必以為意之用,雖極安排之巧,終無可通之日 也。又執事《論學書》有云:「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致 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各得其理者,格 物也。」審如所言,則《大學》當云格物在致知,不當云致 知在格物,與物格而後知至矣。書未達,守仁已沒。 《裴紹宗傳》正德十六年,入為兵科給事中,即疏請世 宗法祖定制,言:「太祖貽謀盡善,如造觀心亭,揭《大學 衍義》之類,陛下當繹思祖德,而二三大臣尢宜朝夕 納誨,以輔養聖德。陛下日御便殿,親儒臣,使耳目不 蔽於淫邪,左右不惑於險佞,則君志素定,治功可成。」 帝嘉納之。

《姜士昌傳》:父寶,字廷善。士昌五歲授書至憔善,以為 寶以父名,輟讀拱立,師大奇之。

《高攀龍傳》:「少讀書,輒有志程、朱之學。四川僉事張世 則進所著《大學初義》,其說一遵古本,詆程、朱章句之 誤,請頒天下。攀龍憤,抗疏力駁其謬,其書遂不行。」 《儒林傳》張邦奇著《學庸傳》,粹然一出於正。

范祖幹,歲戊戌十二月,太祖親下婺州,與葉儀並召 祖幹持《大學》以進。太祖問治道何先,對曰:「不出是書。」 太祖命剖陳其義,祖幹謂:「帝王之道,自修身齊家以 至治國平天下,必上下四旁均齊方正,使萬物各得 其所,而後可以言治。」太祖曰:「聖人之道,所以為萬世 法。吾自起兵以來,號令賞罰一有不平,何以服眾?夫」 武定禍亂,文致太平,悉是道也。深加禮貌,命二人為 諮議。

黃潤玉以《大學》《中庸》詞旨淵奧,乃撰《學庸通旨》。 陳真晟篤志聖賢之學,讀《大學》《或問》,見朱子重言主 敬,知敬為大學始基。又得程子主一之說,專心克治, 歎曰:「大學誠意為鐵門關,『主一』二字乃其玉鑰匙也。」 天順二年詣闕上《程朱正學纂要》。其書首取程氏學 制,次取朱子論說,次作二圖,一著聖人心與天地同 運,一著學者心法天之運。終言立明師、輔皇儲、隆教 本數事,以畢圖說之意。書入,下禮部議,侍郎鄭幹寢 其事。真晟歸,聞臨川吳與弼方講學,欲就問之。過南 昌,張元楨止之宿,與語,大推服曰:「斯道自程、朱以來, 惟先生得其真,如康齋者不可見,亦不必見也。」遂歸 閩,潛思靜坐,自號漳南布衣。

蔡烈字文繼,力行好學,老而不倦。著有《大學格物致 知傳》。

周蕙初未知學,年二十,聽人講《大學》首章,惕然感動, 遂讀書。州人段堅,薛瑄門人也,時方講學於里,蕙往 聽之,與辨析,堅大服,誨以聖學,蕙乃研究五經。 湛若水遷南京吏部右侍郎,進所撰《聖學格物通》一 百卷。

魏校,字子才。弘治十八年進士。歷太常卿。著有《大學 指歸》。

《李經綸傳》:「時王守仁、湛若水兩家之學盛行於世。經 綸弗善也,申程、朱之意,作《大學稽中傳》,頗闢兩家之 學,而於朱子格物之說,亦不苟同。」

來知德,其學以致知為本,盡倫為要。謂《大學》之格物, 乃格去物欲,猶孔子「克己復禮為仁」,孟子「養心莫善 於寡慾」之意,皆除去有我之私也。識者善之。

劉文卿肆力撰述,有《大學新編》諸書。

邵寶博稽典籍,有得則書之簡,取程子「今日格一物, 明日格一物」之義,名之曰《日格子》。

《蘇州府志》:「周木字近仁,常熟人。成化乙未進士。留心 性理,欲以學自名。嘗讀《近思錄》而悟為學之要。《大學》 自經朱子定著,諸儒猶有紛更,木以己見辨正,不為 苟同。」

《高淳縣志》:「谷再吉讀書淹博,作《大學義補》。」

《歙縣志》:「黃訓字學古,成化進士。所著有《大學衍義膚 見》。」

《婺源縣志》:「江銓字元衡。生有異質,甫八歲,讀書了大 義。既長,厭科舉業,潛心學問。聞會稽王守仁倡道,遂 往見之,上下其論。所著有《大學論》。」

《江都鄉賢錄》:「金奇選字幼常。于書無不讀,崇尚根本 之學,所著有《大學詳說》一卷。」

大學部雜錄

《井觀瑣言》:凡古書簡編錯亂,程、朱大儒亦不敢擅為 更張,但云「某當作某」,「某當在某之上,某當在某之前」 而已。惟《孝經大學傳》文之錯,有經文可依㨿,故朱子 考而正之。

狂夫之言往顧涇陽,涇凡兩兄弟,與余同舟至檇李, 因論事親若曾子可也何義,余曰:「此句真精神在《大 學》如保赤子心誠求之上。」又問曰:「此又何義?」余曰:「大 約父母之於赤子,無有一件不可志的。人子報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