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非逾,將挂轊而可布。至若「偈兮無外,隱爾如斯,念徵 至而必繼,嘉大同而在茲。」固將混區宇,會華夷。始曳 輪而寧虧遠邇,終推轂而不失毫釐。「觀其政之大者, 道亦斯假。」苟憑軾而知風,矧擊轅而合雅。願踐履之 奚到,豈獨不東;信應用之無疆,寧唯諸夏。原夫達皇 極,開帝功,三才既美,九有攸同。可使循環如貫,運動 不窮。四會五達之莊,悠然盡屆;島夷卉服之俗,逖矣 皆通。爾乃庶政聿修,遐方可討。俾守位者將順其理, 利轉者必會其道。故「《車》《書》而混同」,誠鴻業之斯保。

《中庸論上》
宋·蘇軾

甚矣,道之難明也!論其著者,鄙滯而不通;論其微者, 汗漫而不可考。其弊始于昔之儒者,求為聖人之道 而無所得,於是務為不可知之文,庶幾乎後世之以 我為深知之也。後之儒者見其難知,而不知其空虛 無有,以為將有所深造乎道者,而自恥其不能,則從 而和之曰:「然。」相欺以為高,相習以為深,而聖人之道 日以遠矣。自子思作《中庸》,儒者皆祖之以為性命之 說。嗟乎,子思者豈亦斯人之徒歟?蓋嘗試論之。夫《中 庸》者,孔氏之遺書而不完者也,其要有三而已矣。三 者是周公、孔子之所從以為聖人,而其虛詞蔓延,是 儒者之所以為文也。是故去其虛詞而取其三:其始 論誠明之所入,其次論聖人之道所從始,推而至于 其所終極,而其卒乃始內之于《中庸》,蓋以為聖人之 道,略見于此矣。《記》曰:「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 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夫誠者何也?樂之之謂也。樂之 則自信,故曰誠。夫明者何也?知之之謂也。知之則達, 故曰明。夫惟聖人知之者未至,而樂之者先入。先入 者為主而待其餘,則「是樂之者為主也。若夫賢人樂 之者未至,而知之者先入,先入者為主而待其餘,則 是知之者為主也。樂之者為主,是故有所不知,知之 未嘗不行。知之者為主,是故雖無所不知,而有所不 能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知之者與?樂之者,是賢人聖人之辨也。好之者,是賢 人之」所由以求誠者也。君子之為學,慎乎其始。何則? 其所先入者重也。知之多而未能樂焉,則是不如不 知之愈也。人之好惡,莫如好色而惡臭,是人之性也。 好善如好色,惡惡如惡臭,是聖人之誠也。故曰:「自誠 明謂之性。」孔子蓋長而好學,適周觀禮,問于老聃、師 襄之徒,而後明于禮樂;五十而後讀《易》,蓋亦有晚而 後知者,然其所先得於聖人者,是樂之而已。孔子厄 於陳、蔡之間,問于子路、子貢,二子不悅,而子貢又欲 少貶焉。是二子者非不知也,其所以樂之者未至也。 且夫子路能死於衛,而不能不慍於陳、蔡,是豈其知 之罪耶?故弟子之所為從孔子游者,非專以求聞其 所未聞,蓋將以求樂其所憂也。明而不誠,雖挾其所 有,倀倀乎不知所以安之。苟不知所以安之,則是可 與居安樂,而未可與居憂患也。夫惟憂患之至,而後 誠明之辨乃可以見。由此觀之,君子安可以不誠哉!

《中庸論中》
前人

君子之欲誠也,莫若以明。夫聖人之道,自本而觀之, 則皆出於人情;不循其本,而逆觀之于其末,則以為 聖人有所勉強力行,而非人情所樂者。夫如是,則雖 欲誠之,其道無由。故曰:「莫若以明,使吾心曉然知其 當然而求其樂。」今夫五常之教,唯禮為若強人者何 則?人情莫不好逸豫而惡勞苦,今吾必也使之不敢 「箕踞,而磬折百拜以為禮,人情莫不樂富貴而羞貧 賤,今吾必也使之不敢自尊,而卑讓退抑以為禮。用 器之為便而祭器之為貴;褻衣之為便而衮冕之為 貴;哀欲其速已而伸之三年,樂欲其不已而不得終 日,此禮之所以為強人而觀之于其末者之過也,盍 亦反其本而思之。今吾以為磬折不如立之安也,而 將惟安之求,則立不如坐,坐不如箕踞,箕踞不如偃 仆,偃仆而不已,則將裸袒而不顧。」苟為裸袒而不顧, 則吾無乃亦將病之。夫豈吾獨病之,天下之匹夫匹 婦莫不病之也。苟為病之,則是其勢將必至于磬折 而百拜。由此言之,則是磬折而百拜者,生於不欲裸 袒之間而不已也。夫豈惟磬折百拜,將天下之所謂 強人者,其皆必有所從生也。辨其所從生而推之,至 於其所終極,是之謂明。故《記》曰:「君子之道費而隱。夫 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有所不知焉。 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有所不 能焉。」君子之道,推其所從生而言之,則其言約,約則 明。推其逆而觀之,故其言費,費則隱。君子欲其不隱, 是故起於夫婦之有餘,而推之至於聖人之所不及。 舉天下之至易,而通之于至難,使天下之安其至難 者,與其至易無以異也。《孟子》曰:「簞食豆羹,得之則生, 不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 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 加焉?」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朋友妻妾之奉而為之, 此之謂失其本心。且萬鍾之不受,是王公大人之所 難,而以行道乞人之所不屑,而較其輕重,是何以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