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匹夫匹婦之所能行通,而至於聖人之所不及?故 凡為此說者,皆以求安其至難,而務欲誠之者也。天 下之人莫不欲誠,而不得其說,故凡此者,誠之說也。

《題中庸後示陳知默》
楊時

熙寧以來,士于經蓋無所不究,獨於《中庸》闕而不講。 余以謂聖學所傳,具在此書,學者宜盡心焉。故為之 訓,藏於家,初不以示人也。雖聖言淵懿,非淺識所窺 竊妄意,其庶幾乎?吾子試以予言求之,將必有得矣。

《進中庸衍義表》
明·夏良勝

蓋聞「帝王之學,先識其大;聖賢之道,一歸於中。惟萬 世之統紀有傳,而千載之遭逢不偶。」臣竊觀經傳之 宗旨,獨存《大學》《中庸》為全書,道出一原,學無偏重。《大 學衍義》正宗,倡首於西山;《中庸補遺》末路,效顰於東 海。原受性之命,降衷於天;率體道之誠,敷寬於教。三 德維要,五道達於一理而行;九經有章,三重放乎四 海而準。誠明之功兼盡,中和之效畢臻。探究淵源,執 中而精一惟允;兼總條貫,篤恭而天下咸平。堯舜禹 之授受攸歸,孔曾思之旨趣如見。溯洙泗之正脈,允 矣大成;開濂洛之真傳,昭然懿訓。臣早嚅糟粕,濫叨 一第之榮;晚析絲毫,冀遂生平之志。名浮人鄙,爵祿 之糜者無幾年;罪與憂乘,丘園之居「者逾再紀。心有 慕而力不充,時與馳而業俱廢。頃罹三至之謗,幸逃 兩觀」之誅,白首從軍,存喘息,咸蒙聖德,赭衣防患,延 晷漏欲副初心。自知質薄秋蒲,殆恐身先朝露,執干 戈敢忘俎豆,近海岳益切涓埃。三軍無隨行之書,四 壁置紀聞之筆。經史奧妙,何敢謂提其要而鉤其元; 歲月編摩,亦欲效循其綱而列其目。近或指遠,古足 張今。上。竊窺祖訓宗謨,有會以協於一。每恨金縢石 室,無由以得其全。最慚詮次無倫,抑且見聞有限。圖 狗馬衰齡之報,畢《畎畝》餘力之忠。祕燕石以自珍,食 野芹而待獻。茲蓋恭遇皇帝陛下,德合乾坤,明並日 月。典學無忘於終始,取善每及於芻蕘。道粹大全,恆 曰「望之未見,治臻隆盛,猶云行之維艱。制刑初期於 無刑,命德終歸於有德。即如臣罪,魑魅魍魎,自甘四 裔之投,際若主恩,上下左右。大開三面之網。將期死 報,知結草之無從。幸遂生還,如汗竹之有待。平生心 力,何知盡在四編。末學師資,亦謂偶有半解。檃括方 就,楮墨維新。如塵清燕之觀,或鑒顛危之」素。因言味 道,知足而飲於江河;隨事納規,牽附不嫌於繭縷。相 彼大匠,須眾材並作之功;類夫良醫,集前人應驗之 說。但使一言契於淵衷,即是孤纍亨於末造。未論開 卷有益,方期得意忘言。繼聖賢之道統,於孔曾思而 重光;承祖宗之謨烈,何堯舜禹而專美。再念臣實戀 四門之闢,更深一得之愚,追訟往愆,無由改度,校文 典選,徒懷公著以人之言,進諫敷言,亦彷鄴侯獻身 之義,一無所就,眾以為愚。今而冒昧以上書,尤出表 章之下策。自顧狂奴,或有故態,何敢崛強,更如昔時, 幸寬斧鉞之刑,丕冒聖神之化。伏願成己成物,知人 知天,俟百聖而考三王,尊德性而道問學。時中建極, 九圍仰日之方中;則天難名,萬古,頌天之為大。臣謹 以所編《中庸衍義》一十七卷,并序、目錄,繕寫成一十 六帙,隨表上進以聞。

中庸部藝文二

《言行相顧》
唐·吳叔達

聖人垂政教,萬古謹常傳。立志言為本,修身行乃先。 相須寧得闕,相顧在無偏。榮辱當於己,忠貞必動天。 大名如副實,至德亦通元。千里猶能應,何云邇者焉。

《前題》
孟翱

將使言堪復,常聞行欲先。比圭斯不玷,修己直如絃。 跬步非全進,吹噓稟自然。當令夫子察,無宿仲由賢。 正遇興邦際,因懷入署年。坐知清監下,相顧有人焉。

《困學二首》
宋·朱熹

舊喜安心苦覓心,捐書絕學費追尋。困衡此日安無 地,始覺從前枉寸陰。

《困》學工夫豈易成,斯名獨恐是虛稱。傍人莫笑標題 誤,庸行庸言實未能。

《講中庸詩二十韻》
朱長文

仲春上丁,知府金部躬率僚寀釋奠於先聖。既而升公堂,命學官講書。竊惟《中庸》之篇,自安定先生嘗以是誨人。閱歲既久,嗣音者稀。某孤陋無似,竊慕前哲。其啟講也,今龍圖閣黃公嘗臨之;其終講也,金部使君又臨之。群儒在列,咸與榮觀。輒成五言律二十韻敘謝。

「天意紹斯文,成書在聖孫。一篇窮妙理,萬古誦微言。 美行敷華葉,精誠固本根。並明參日月,幽贊極乾坤。 奧義誰鑽仰,真儒善討論。披雲觀《太華》,行水自崑崙。 庠序匪才處,《詩書》素志敦。崇朝羞倚席,暇日廢窺園。 辨惑開群聽,潛心到大原。意將追往哲,學豈為專門。 明府連稱治,耆英繼典藩。始終臨講席,前後枉高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