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陳亮、郡守周葵奇之,曰:「他日國士也。」因授以《中庸》《大 學》,曰:「讀此可精性命之說。」遂受而盡心焉。

何基所著有《中庸發揮》。

王柏謂:「《中庸》古有二篇,誠明可為綱,不可為目。」定《中 庸》、誠明各為十一章,其卓識獨見多此類。

《忠義傳》:「馬伸字時中,紹聖四年進士。居官晨興必整 衣端坐,讀《中庸》一遍,然後出涖事。每曰:『吾志在行道, 以富貴為心,則為富貴所累,以妻子為念,則為妻子 所奪,道不可行也。故在廣陵,行篋一擔,圖書半之』。」 《玉海》:朱文公熹淳熙十六年二月甲子,序《大學章句》, 三月戊申序《中庸章句》。二書各有《或問》,《中庸》又有《輯 略》。

《蘇州府志》:「朱長文從泰山孫復授經太學。年十九,擢 嘉祐四年乙科。所撰《中庸解》。」

《金史》趙秉文傳:「著《中庸說》一卷。」

《文藝傳》:「李純甫晚年喜佛,力探其奧義。凡論性理及 關佛老二家者號『內槁』」,其餘應物文字為「外槁。」又解 《楞嚴》《金剛經》《老子》《莊子》《中庸集解》《鳴道集》。

《元史齊履謙傳》:「六經諸史無不淹貫,著《中庸章句續 解》一卷。」

《李好文傳》:「至正九年,帝以皇太子年漸長,開端本堂, 命皇太子入學。以右丞相脫脫、大司徒雅不花知端 本堂事,而命好文以翰林學士兼諭德。好文言:欲求 二帝三王之道,必由於孔氏。其書則《孝經》《大學》《論語》 《孟子》《中庸》。乃摘其要,釋以經義。」

《松江府志》:「夏侯尚元字文卿,好古深思,下筆成章,著 《中庸管見》。」

《明外史周定王橚傳》:「鎮平王有爌,周定王第八子。嗜 學,一日讀《中庸》,默有悟解,作《道統論》數萬言。」

《高瑤傳》:李應楨,長川人。成化改元,直文華殿。一日,帝 命書佛經,辭不應,且上章曰:「臣聞為天下國家,有九 經,未聞有佛經也。」帝大怒,撻於廷。

《楊名傳》:黃直字以方,受業於王守仁。嘉靖元年進士, 貶沔陽判官。赴部,適楊名、黃宗明下獄,直抗疏言:「《九 經》之首曰『修身』」,其中曰「敬大臣,體群臣。」今楊名以直 言詔獄,非所以體群臣。帝怒,並下詔獄。

《楊爵傳》:「帝中年好祥瑞,爵疏詆符瑞。帝怒,立下詔獄。」 所著《中庸解》,則獄中作也。

《儒林傳》:「婁諒子忱,字誠善,克傳父學,所著有《中庸語》 行世。」

黃潤玉,字孟清,鄞人。以《大學》《中庸》詞旨淵奧,乃撰《學 庸通旨》。

夏尚樸,字敦夫,廣信永豐人。著有《中庸語》。

倪復,字汝新,鄞人。著有《中庸解》。

尤時熙議論必依乎《中庸》,切于日用而不為虛無隱 怪之談,善學守仁而救其末流之弊。

張邦奇,字常甫,鄞人。贈太子太保,諡「文定。」著《學庸傳》, 粹然一出於正。

《松江府志》:嘉靖乙卯順天鄉試,題「『仁以為己任,次必 得其名』二句,司禮巨璫持主考甚急,宣言於朝曰:『仁 以為己任』。下不知是何語,徐文貞曰:『即必得其名,必 得其壽』。」

《江都鄉賢錄》:「金奇選字幼常。於書無不讀,崇尚根本 之學,其學以立誠為本,以順親信友為宗。所著有《硃 批中庸詳說》一卷。」

中庸部雜錄一

《呂柟文集》:大器問尹和靖云:「《中庸》自『祖述而下至『無 聲無臭』,言孔子之大;《鄉黨》一篇,自始至終,言孔子之 小,似過於分別乎』?」先生曰:「其實分不得,不知其大者 皆小也,其小者皆大也。」

《吳夢祥文集》:「每日勞苦力農,自是本分事,何慍之有?」 「素貧賤行乎貧賤。」

《東山外史》。或謂學庸單行,不附《禮記》,始於宋儒。不知 古人已有專注之者,如六朝時戴顒是已。予嘗讀《宋 書隱逸傳》,「戴顒,字仲若,譙郡銍人也。父逵,兄勃,並隱 遯有高名,出居吳下。吳下士人共為築室,聚石引水, 植林開澗,少時繁密,有若自然,乃注《禮記中庸》篇。」《隋 書經籍志》:「《禮記中庸傳》二卷,宋散騎常侍戴顒撰。」及 觀《宋史宋太初傳》,謂「禮之中庸,伯陽之自然,釋氏之 無為,其歸一也。」顧以《中庸》比之二氏,其識趣不及六 朝人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