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中,時時,此未發之中,未常須臾離乎道也。試自日用 觀之,擇中用中,豈徒飲食之味為然哉?自一身以達 諸五倫,體之為《庸》德,宣之為《庸》言,布之為三重九經, 極之為參贊位育,顯之為鳶魚之飛躍,幽之為鬼神 之屈伸,統之為發育峻極之大,散之為三千三百之 精,近之為愚夫愚婦,所可與知與能,遠之為聖人,天 地之所不能盡,莫不由此以達之,則亦何莫而非「率 性」之道哉!夫何小人之反《中庸》者?行險僥倖,無所忌 憚,是以災及其身,無足怪也。然智者知人之所不必 知,賢者行人之所不必行,而其不明乎道,不行乎道, 賢也,智也,愚不肖也,一也。此民之所以鮮能,此《中庸》 也。君子欲明善以誠吾之身道,問學以尊吾德性,而 時時允執乎中也,寧能已于學問思辨篤行之功,人 一己百,人十己千之勇哉?但行遠自邇,登高自卑,致 曲者必欲積累而致,此固入德之事也。其必本吾之 所以慎獨者,造端夫婦,于以達諸子臣弟友之倫,言 事行道之際,上下窮達之交,富貴貧賤,夷狄患難之 遇,雖日用之應感于外者,不能皆齊,而內省不疚,一 皆在于不言不動,不睹不聞之隱微焉,庶乎獨之慎 也。時時此未發之中,即時時發,皆此中節之和,而至 誠無息,篤恭不顯,凡其徵之為博厚、高明、悠久者,其 有以盡人性,盡物性,參贊化育,以至于配天,一皆庸 常之達道也,一皆至誠之能事,而闇然日章,誠之不 可揜也。然則大經大本,敦化川流,不其會之于一中 乎?舍中以言《中庸》者,不有以失其命名之旨乎?雖然, 執中一脈,肇自帝堯,而舜之命禹、文之無憂,武周之 繼述,固皆纘承之勿替。惟祖述憲章,上律下襲,凡有 血氣者,莫不尊親,而仲尼一天也。子思子發家學于 《中庸》首末言天,首末咸歸之仲尼,意亦微矣。噫!世之 求《中庸》者,將以天道為高遠乎?達之人倫不可須臾 離也,將以人道為近易乎?原之,「天命無聲臭也」,信乎 中庸不可能也,惟聖者能之。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 德」者,其孰能知之?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中庸》以中名篇,愬其 中之源流,謂天命即性也,此天道也。率此天命自有 之性,見諸日用常行,即道也。但仁知各執一見,百姓 日用不知,則未必皆中矣。惟隨日用之道而修之,即 教也,非人道而何?是道也不可須臾離也。雖性道不 可睹聞,而修道君子則戒慎不睹,恐懼不聞,須臾不 離乎道也。睹聞不著,若至隱而至微,實莫見而莫顯, 所謂獨也。惟君子為能戒懼慎此獨也,獨一而已矣, 然而有中和之名焉。喜怒哀樂,乃性之所固有者,自 其未發謂之中,自發而中節謂之和,是中也;不徒謂 之本而為天下之大本,是和也;不徒謂之道而為天 下之達道。果能慎獨,中極其中,和極「其和,則天地此 位,萬物此育。」蓋天地萬物,原吾一體;一人中和,天地 萬物都中和。雖修道之極功,實盡性之能事。而盡人 合天,教自我立此章之旨,即一書之大旨也。以下中庸大旨 問:「命非命令,即『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可証矣。道即達 道,不出人倫日用之常行矣。乃謂教之不待乎章程 設施,而修道只在慎獨,何歟?」曰:「自明誠謂之教,何須 禮樂刑政以布其款式哉!獨即不睹不聞、莫見莫顯 之隱微也。于此常存戒懼之心,又何一時不自修乎? 雖修之之功,如遷善改過之類,萬有不齊,卻總在戒 懼一念。既能慎獨,又何道之不修也?」 問:「獨固貞一 無對,而中和即獨之別名,何歟?」曰:「人生未有無喜怒 哀樂者。發與未發,即《易繫》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 下之故』。常寂常感,發常未發。雖中和在凡民亦皆有 之,而大本達道,非慎獨君子不能也。況未發在本文 原頂喜怒哀樂言。而世之談未發者,必自思慮未起, 并知且無之,卻非本旨。」 問:「子謂『戒慎不睹,恐懼不 聞』外,別無慎獨之功;慎獨外,別無致中和之法;慎獨 致中和外,別無修道之教,是矣。如何便能『位天地,育 萬物』?」曰:「依本文,『天地位,萬物育』,凡慎獨君子皆能之。 若要位天地,育萬物,雖堯舜仲尼,其猶病諸!」

問:「『君子時中』,子謂此『中』字須承未發之『中』言,何歟?」曰: 「《中庸》本以『中』字名,書本文則云:『喜怒哀樂,未發謂之 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若云『隨時處中』,謂隨時處 夫無過不及之中,可也,謂隨時以處夫未發之中,可 乎?引仲尼之言,即異未發之旨,何為以《中庸》名此書 乎?蓋君子中庸,正謂其時時戒懼,不睹不聞,故時時」 是未發之體,而發皆中節,時時各當天則,又不待言, 此所以須臾不離道,一依乎天命之性也。小人惟無 忌憚,故反《中庸》,而君子時時戒懼益明矣。學者唯體 認此「中」字親切,則下文《中庸》其至矣乎!用其中于民, 擇乎中庸,中庸不可能也。中立不倚,君子依乎中庸, 俱不外乎未發之旨,而于天命天載,靡不脗合矣。否 則以《中名》書之。大旨且不明。豈特自離夫率性之道 已哉。

「民鮮《中庸》」,俾道不明,不行于日用間。指點飲食,不知 味便是日用,不知便是終身。由之而不知道。可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