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 不隨死而亡者矣。

蘇轍文集

《上兩制諸公書》

夫伯夷、柳下惠是君子之所不為,而不棄於孔子,此 孟子所謂孔子集大成者也。至于孟子,惡鄉原之敗 俗,而知於陵仲子之不可常也;美禹、稷之汲汲於天 下,而知顏子之樂之非固也;知天下之諸侯其所取 之為盜,而知王者之不必盡誅也;知賢者之不可召, 而知召之役之為義也。故世之言學者皆曰「孔、孟」,何 者?以其知道而已。

《上樞密韓太尉書》

轍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 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 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 小大。

王安石文集

《答段縫書》

孔孟所以為孔孟者,為其善自守,不惑於眾人也。如 惑於眾人,亦眾人耳,烏在其為孔孟也?

二程先生語錄羅從彥輯

《孟子》

凡人有所計較者,皆私意也。《孟子》曰:「惟仁者為能以 大事小。」仁者欲人之善而矜人之惡,不計較小大強 弱而事之,故能保天下。犯而不校,亦樂天順理者也。 伊川

《孟子》曰:「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是亦教誨之 而已矣。孔子不見孺悲,所以深教之也。明道

知言之善惡是非,乃可以知人,《孟子》所謂「知言」是也。 必有諸己然後知言,知之則能格物而窮理。伊川 今之城郭,不為保民。明道

君子道宏,故可大受而不可小。小知測,此孟子所以 「四十不動心」,小人反是。明道

有若等自能知夫子之道,假使污下,必不為阿好而 言,謂其論可信也。伊川

惻,惻然隱,如物之隱應也,此仁之端緒。「赤子入井,其 顙有泚」,推之可見。伊川

「墨子愛其兄之子,猶鄰之子。」《墨子》書中未嘗有如此 等言。但孟子拔本塞源,知其流必至於是,故直言之 也。伊川

「廣居正位」,大道一也,不處小節,即是「廣居。」

事親若曾子,而曰「可」者,非謂曾子未盡善也。人子事 親,豈有太過?曾子、孟子之心,皆可見矣。明道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天下之治亂繫乎人君仁 不仁耳。離是而非,則生於其心,必害於其政,豈待乎 作之於外哉?昔者孟子三見齊王而不言事,門人疑 之。孟子曰:「我先攻其邪心。」心既正,然後天下之事可 從而理也。夫政事之失,用人之非,智者能更之,直者 能諫之。然非心存焉,則一事之失救而正之,後之失 者將不勝救矣。格其非心。使無不正。非大人其孰能 之。伊川

「君子小人澤及五世」者,善惡皆及後世也。伊川 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 皆時也,未嘗不合中,故曰:「君子而時中。」伊川

命皆一也,莫之致而至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君子 不謂命。」伊川

恕者入仁之方。伊川

仁,理也;人,物也。以仁合在人身言之,乃是人之道也。 伊川

充實而有光輝,所謂「修身見於世」也。伊川

帶蓋指其近處,下,猶舍也,離也。古人於一帶必皆有 意義,不下帶。「有道存」,猶云只此便有至理存焉。此一段伊 川語得之馬時仲

《經》「德不回」,乃教上等人禍福之說,使中人以下知所 畏懼修省,亦自然之理耳。若釋氏怖死以學道,則立 心不正矣。明道

程子遺書

《孟子》

或問於程子曰:「孟子還可謂聖人否?」程子曰:「未敢便 道他是聖人,然學已到至處。」 又曰:「孟子有功於聖 門,不可勝言,仲尼只說一箇『仁』字,孟子開口便說仁 義;仲尼只說一箇志,孟子便說許多養氣出來。只此 二字,其功甚多。」 又曰:「孟子有大功於世,以其言性 善也。」 又曰:「孟子性善養氣之論,皆前聖所未發。」 又曰:「學者全要識時,若不識時,不足以言學。顏子陋 巷自樂,以有孔子在焉。若孟子之時,世既無聖人,安 可不以道自任?」 又曰:「孟子有些英氣,才有英氣,便 有圭角。英氣甚害事,如顏子便渾厚不同。顏子去聖 人只毫髮間。孟子大賢,亞聖之次也。」或曰:「英氣見於 甚處?」曰:「但以孔子之言比之,便可見。且如冰與水」,精 神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溫潤含蓄氣象,無許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