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1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儒有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程功積事,推賢而進 達之,不望其報,君得其志,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其舉 賢援能,有如此者。

《儒》有「聞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 難相死也,久相待也,遠相致也。」其任舉有如此者。

呂氏曰:「舉賢援能,儒者所以待天下之士也;任舉者所以待其朋友而已。必同其好惡也。故聞善相告,見善相示,必同其憂樂也。故爵位相先,患難相死,彼雖居下,不待之同升則不升;彼雖疏遠,不致之同進則不進。此任舉朋友,加重於天下之士者,義有厚薄故也。」

儒有「澡身而浴德,陳言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麤 而翹之,又不急為也。」「不臨深而為高,不加少而為多。 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同弗與,異弗非也。」其特立獨行 有如此者。

「翹」,與「招其君之過」,「招」字同,舉也,舉其過而諫之也。呂氏曰:「惟大人能格君心之非,在我者未正,未有能正人者也。故澡身浴德」者,所以正己也。「陳言而伏」者,入告嘉謀而順之于外也。靜而正之者,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常在於未形也,故曰「上弗知也。」方氏曰:「麤而翹之,然亦緩而不失節,故曰不急為也。世治而德常見」重,故曰「不輕。」世亂而志常自若,故曰「不沮。」與其所可與,不必同乎己也。非其所可非,不必異乎己也。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慎靜而尚寬,強毅以 與人,博學以知服。近文章,砥礪廉隅。雖分國如錙銖, 不臣不仕。」其規為有如此者。

知,服知,力行之要也。近文,遠於文,則質勝而野;近文章,則亦不使文揜其質也。「砥礪廉隅」者,求切磋琢磨之益,不刓方以為圓也。「十黍為絫,十絫為銖,二十四銖為兩,八兩為錙。」言人君好賢,雖分其國以祿賢者,視之如錙銖之輕,猶不臣不仕也。

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 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 其交友有如此者。溫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 也。寬裕者,仁之作也。孫接者,仁之能也。禮節者,仁之 貌也。言談者,仁之文也。歌樂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 之施也。儒者兼此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讓 有如此者。

儒有不隕穫於貧賤,不充詘于富貴,不慁君王,不累 長上,不閔有司,故曰儒。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 相詬病。孔子至舍,哀公館之,聞此言也,言加信,行加 義,終沒吾世,不敢以儒為戲。

仁包四德百行之原,故於其終也,以仁為說焉。兼有此仁之行而不敢自以為仁,是尊仁而讓善也。故曰「尊讓有如此者。」隕者如有所墜失,穫者如有所割刈。充者,驕氣之盈。詘者,吝氣之歉。鄭氏曰:「隕穫,困迫失志之貌。充詘,歡喜失節之貌。慁猶辱也。累猶係也。閔,病也。言不為天子諸侯卿大夫群吏所困迫而違道。」李氏曰:「《儒行》非孔子之言也,蓋戰國時豪士,所以高世之節耳。」其條十有五,然旨意重複,要其歸,不過三數塗而已。一篇之內,雖時與聖人合,而稱說多過。或曰:「哀公輕儒,孔子有為而言,故多自夸大以搖其君。」此豈所謂孔子者哉?

史記

《儒林列傳序》

太史公曰:余讀功令至於廣厲學官之路,未嘗不廢 書而歎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關雎》作,幽、厲微而《禮》 《樂》壞,諸侯恣行,政由強國。故孔子閔王路廢而邪道 興。於是論次《詩》《書》,修起禮樂。適齊聞《韶》,三月不知肉 味,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世以混濁莫 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餘君無所遇,曰:「苟有用我者, 期月而已矣。」西狩獲麟,曰:「吾道窮矣。」故因《史記》作《春 秋》,以當王法。其辭微而指博,後世學者多錄焉。自孔 子卒後,七十子之徒散遊諸侯,大者為師傅卿相,小 者友教士大夫,或隱而不見。故子路居衛,子張居陳, 澹臺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貢終於齊,如田子方、 叚干木、吳起、禽滑釐之屬,皆受業於子夏之倫,為王 者師。是時獨魏文侯好學,後陵遲以至於始皇,天下 並爭於戰國,儒術既絀焉,然齊魯之間學者獨不廢 也。於威、宣之際,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業而潤 色之,以學顯於當世。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 六藝從此缺焉。陳涉之王也,而魯諸儒持孔氏之禮 器往歸陳王,於是孔甲為陳涉博士,卒與涉俱死。陳 涉起匹夫,驅瓦合,適戍,旬月以王楚,不半歲竟滅亡, 其事至微淺,然而縉紳先生之徒負孔子禮器,往委 質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業,積怨而發憤於陳王也。 及高皇帝誅項籍,舉兵圍魯,魯中諸儒尚講誦,習禮 樂,絃歌之音不絕,豈非聖人之遺化,好禮樂之國哉? 故孔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 章,不知所以裁之。」夫齊、魯之間於文章,自古以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