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2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三十九卷目錄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三

  隋

  牛弘       宇文㢸

  楊汪       明克讓

  杜臺卿      辛德源

  許善心      李文博

  宇文愷      元善

  辛彥之      何妥

  蕭該       包愷

  房暉遠      馬光

  劉焯       劉炫

  褚輝       顧彪

  魯世達      張仲

  王孝籍

經籍典第三百三十九卷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三

牛弘

按《隋書牛弘傳》:「弘字里仁,安定鶉觚人也。本姓尞氏。 祖熾,郡中正。父允,魏侍中、工部尚書、臨涇公,賜姓為 牛氏。弘初在襁褓,有相者見之,謂其父曰:『此兒當貴, 善愛養之。及長,鬚貌甚偉,性寬裕,好學博聞。在周,起 家中外府記室、內史上士,俄轉納言上士,專掌文翰, 甚有美稱。加威烈將軍、員外散騎侍郎,修起居注。其』」 後襲封臨涇公。宣政元年,轉內史下大夫,進位使持 節、大將軍、儀同三司。開皇初,遷授散騎常侍、祕書監。 弘以典籍遺逸,上表請開獻書之路,曰:「經籍所興,由 來尚矣。爻畫肇於庖羲,文字生於蒼頡,聖人所以弘 宣教導,博通古今,揚於王庭,肆於時夏。故堯稱至聖, 猶考古道而言;舜其大智,尚觀古人」之象。《周官》外史, 掌三皇五帝之書,及四方之志。武王問黃帝顓頊之 道,太公曰:「在《丹書》。」是知握符御曆,有國有家者,曷嘗 不以《詩》《書》而為教,因《禮》《樂》而成功也。昔周德既衰,舊 經紊亂,孔子以大聖之才,開素王之業,憲章祖述,制 《禮》刊《詩》,正五始而脩《春秋》,闡十翼而弘《易》道,治國立 身,作範垂法。及秦皇馭㝢,吞滅諸侯,任用威力,事不 師古,始下焚書之令,行偶語之刑。先王墳籍,掃地皆 盡,本既先亡,從而顛覆。臣以圖讖言之,經典盛衰,信 有徵數,此則《書》之一厄也。漢興,改秦之弊,敦尚儒術, 建藏書之篋,置校書之官,屋壁山巖,往往間出。外有 太常、太史之藏,內有延閣、祕書之府。至孝成之世,亡 逸尚多,遣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劉向父子讎 校篇籍。漢之典文,於斯為盛。及王莽之末,長安兵起, 宮室圖書,並從焚燼,此則書之二厄也。光武嗣興,尤 重《經》《誥》,未及下車,先求文雅。於是鴻生鉅儒,繼踵而 集,懷經負帙,不遠斯至。肅宗親臨講肄,和帝數幸書 林,其蘭臺、石室、鴻都、東觀,祕牒填委,更倍於前。及孝 獻移都,吏民擾亂,圖書縑帛,皆取為帷囊,所收而西, 裁七十餘乘。屬西京大亂,一時燔蕩。此則書之三厄 也。魏文代漢,更集經典,皆藏在祕書內外三閣。遣祕 書郎鄭默刪定舊文,時之論者美其朱紫有別。晉氏 承之,文籍尤廣。晉祕書監荀勖定《魏內經》,更著新簿。 雖古文舊簡,猶云有缺,新《章後錄》,鳩集已多,足得恢 弘正道,訓範當世。屬劉石憑陵,京華覆滅,朝章國典, 從而失墜,此則書之四厄也。永嘉之後,寇竊競興,因 河據洛,跨秦帶趙。論其建國立家,雖傳名號,憲章禮 樂,寂滅無聞。劉裕平姚,收其圖籍,五經子史纔四千 卷,皆赤軸青紙,文字古拙。僭偽之盛,莫過二秦。以此 而論,足可明矣。故知衣冠軌物,圖畫記注,播遷之餘, 皆歸江左。晉宋之際,學藝為多,齊梁之間,經史彌盛。 宋祕書丞王儉,依劉氏《七略》,撰為《七志》,梁人阮孝緒 亦為《七錄》,總其書數,三萬餘卷。及侯景渡江,破滅梁 室,祕省經籍,雖從兵火,其文德殿內書史,宛然猶存。 蕭繹據有江陵,遣將破平侯景,收文德之書及「公私 典籍重本七萬餘卷,悉送荊州」,故江表圖書,因斯盡 萃於繹矣。及周師入郢,繹悉焚之,於外城,所收十纔 一二。此則書之五厄也。後魏爰自幽方,遷宅伊、洛,日 不暇給,經籍闕如。周氏創基關右,戎車未息,保定之 始,書止八千,後加收集,方盈萬卷。高氏據有山東,初 亦採訪,驗其本目,殘缺猶多。及「東夏初平,獲其經史 四部,重雜三萬餘卷,所益舊書五千而已。」今御書單 本,合一萬五千餘卷,部帙之間,仍有殘缺,比梁之舊 目,止有其半。至於「陰陽《河》《洛》之篇,醫方圖譜之說,彌 復為少。」臣以經書自仲尼以後,迄于當今,年踰千載, 數遭五厄,興集之期,屬膺聖世。伏惟陛下受天明命, 君臨區宇,功無與二,德冠往初。自華夏分離,彝倫攸 斁,其間雖霸王遞起,而世難未夷,欲崇儒業,時或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