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2 (1700-1725).djvu/1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曰:「堂方百一十二尺,高四尺,階博六尺三寸。室居內 方百尺,室內方六十尺,戶高八尺,博四尺。」《作洛》曰:「『明 堂,太廟路寢,咸有四阿,重亢重廊』。孔氏注云:『重亢,累 棟,重廊,累屋也』。」《禮圖》曰:「秦明堂九室,十二階,各有所 居。」《呂氏春秋》曰:「有十二堂,與《月令》同,並不論尺丈。」臣 愷案:十二階雖不與禮合,一月一階,非無理思。《黃圖》 曰:「堂方百四十四尺,法《坤》之策也;方象地屋,圓楣徑 二百一十六尺,法《乾》之策也。圓象天室,九宮法九州; 太室方六丈,法陰之變數;十二堂法十二月;三十六 戶,法極陰之變數;七十二牖法五行所行日數;八達 象八風,法八卦;通天臺徑九尺,法《乾》;以九覆六,高八 十一尺,法黃鍾九九之數;二十八柱,象二十八宿;堂 高三尺,土階三等,法三統;堂四向五色,法四時五行; 殿門去殿七十二步,法五行所行。門堂長四丈,取太 室三之二。垣高無蔽目之照,牖六尺,其外倍之。殿垣 方在水內,法地陰也;水四周於外,象四海,圓,法陽也; 水闊二十四丈,象二十四氣;水內徑三丈」,應覲《禮經》 武帝元封二年,立明堂汶上,無室,其外略依此制。《泰 山通議》今亡,不可得而辨也。元始四年八月,起明堂 辟雍,長安城南門,制度如儀。一殿垣四面,門八觀,水 外周隄,壤高四尺,和會築作三旬。五年正月六日辛 未,始郊太祖高皇帝以配天。二十二日丁亥,宗祀孝 文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及先賢百辟卿士有益者, 於是秩而祭之。親扶三老五更,袒而割牲,跪而進之。 因班時令,宣恩澤。諸侯王宗室、四夷君長、匈奴西國 侍子,悉奉貢助。《祭禮圖》曰:「建武三十年,作明堂。明堂 上圓下方,上圓法天,下方法地,十二堂法日辰,九室 法九州室,八窗,八九七十二,法一時之王。室有二戶, 二九十八」戶。法土王十八日,內堂正壇高三尺,土階 三等。胡伯始注《漢官》云:「古清廟蓋以茅,今蓋以瓦,瓦 下藉茅,以存古制。」《東京賦》曰:「乃營三宮,布政頒常。複 廟重屋,八達九房。造舟清池,惟水泱泱。」薛綜注云:「複 重,瘤覆,謂屋平覆重棟也。」《續漢書祭祀志》云:「明帝永 平二年,祀五帝於明堂。五帝坐各處其方。黃帝」在未, 皆如南郊之位。光武位在青帝之南,少退西面,各一 犢,奏樂如南郊。臣愷按:《詩》云:「《我將》祀文王於明堂,我 將我享,維牛維羊。」據此,則備太牢之祭。今云一犢,恐 與古殊。自晉以前,未有鴟尾。其圓牆璧水,一依本圖。 《晉起居注》裴頠議曰:「尊祖配天,其義明著。廟宇之制, 理據未分。直可為一殿,以崇嚴祀,其餘雜碎,一皆除 之。」臣愷案天垂象,聖人則之。辟雍之星,既有圖狀,晉 堂方構,不合天文,既闕重樓,又無璧水,空堂乖五室 之義,直殿違九階之文,非古欺天,一何過甚。後魏於 北臺城南造圓牆,在璧水外,門在水內,迥立不與牆 相連。其堂上九室,三三相重,不依古制。室間通巷,違 舛處多。其室皆「用墼累,極成褊陋。」《後魏·樂志》曰:「孝昌 二年,立明堂,議者或言九室,或言五室,詔斷從五室。 後元乂執政,復改為九室,遭亂不成。」《宋起居注》曰:「孝 武帝大明五年,立明堂,其牆宇規範,擬則太廟,唯十 二間,以應期數。依漢《汶上圖儀》說。五帝位,太祖文皇 帝對饗,鼎俎簠簋,一依廟禮。梁武即位之後,移宋時」 太極殿以為明堂,無室,十二間。《禮疑議》云:「祭用純,漆 俎瓦樽。文於郊,質於廟,止一獻,用清酒。」平陳之後,臣 得目觀,遂量步數,記其尺丈。猶見基內有焚燒殘柱, 毀斫之餘,入地一丈,儼然如舊。柱下以樟木為跗,長 丈餘,闊四尺許,兩兩相並,瓦安數重。宮城處所,乃在 郭內。雖湫隘卑陋,未合規模。祖宗之「靈,得崇嚴祀。周 齊二代,闕而不修,大饗之典,于焉靡託。自古《明堂圖》, 惟有二本,一是宗周劉熙、阮諶、劉昌宗等作,三圖略 同;一是後漢建武三十年作,《禮圖》有本,不詳撰人。臣 遠尋經傳,傍求子史,研究眾說,總撰今圖。其樣以木 為之,下為方堂,堂有五室,上為圓觀,觀有四門。」帝可 其奏。進位金紫光祿大夫。卒官時年五十八。帝甚惜 之,諡曰康。撰《東都圖記》二十卷、《明堂圖議》二卷、《釋疑》 一卷,見行于世。

元善

按《隋書儒林元善傳》:「善,河南雒陽人也。祖乂,魏侍中。 父羅,初為梁州刺史。及乂被誅,奔于梁,官至征北大 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善少隨父至江南,性好學,遂通 涉《五經》,尤明《左氏傳》。及侯景之亂,善歸於周,武帝甚 禮之,以為太子宮尹,賜爵江陽縣公,每執經以授太 子。開皇初,拜內史侍郎。上每望之曰:『人倫儀表也。凡』」 有敷奏,詞氣抑揚,觀者屬目。陳使袁雅來聘,上令善 就館受書,雅出門不拜。善論舊事,有拜之儀。雅不能 對,遂拜成禮而去。後遷國子祭酒。上嘗親臨釋奠,命 善講《孝經》,於是敷陳義理,兼之以諷諫。上大悅曰:「聞 江陽之說,更起朕心。」賚絹百匹,衣一襲。善之通博,在 何妥之下,然以風流醞籍,俯仰可觀,音韻清朗,聽者 忘倦,由是為後進所歸。妥每懷不平,心欲屈善。因善 講《春秋》,初發題,諸儒畢集,善私謂妥曰:「名望已定,幸 無相苦。」妥然之。及就講肆,妥遂引古今滯義以難,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