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2 (1700-1725).djvu/1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多不能對,善深御之,二人由是有隙。善以高熲有宰

相之具,嘗言於上曰:「楊素麤疏,蘇威怯懦,元冑、元旻 正似鴨耳。可以付社稷者,唯獨高熲。」上初然之,及熲 得罪,上以善之言為熲游說,深責望之。善憂懼,先患 消渴,於是疾動而卒,時年六十。

辛彥之

按《隋書儒林傳》:「彥之,隴西狄道人也。祖世敘,魏涼州 刺史。父靈輔,周渭州刺史。彥之九歲而孤,不交非類, 博涉經史,與天水牛弘同志好學。後入關,遂家京兆。 周太祖見而器之,引為中外府禮曹,賜以衣馬珠玉。 時國家草創,百度伊始,朝貴多出武人,脩定儀注,唯 彥之而已。尋拜中書侍郎。及周閔帝受禪,彥之與少」 宗伯盧辯專掌儀制。明武時,歷職典祀、太祝、樂部、御 正四曹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奉使迎突厥皇后還,賚 馬二百匹,賜爵龍門縣公,邑千戶。尋進爵五原郡公, 加邑千戶。宣帝即位,拜少宗伯。高祖受禪,除太常少 卿,改封任城郡公,進位上開府,尋轉國子祭酒。歲餘, 拜禮部尚書,與祕書監牛弘撰《新禮》。吳興沈重,名為 碩學,高祖嘗令彥之與重論議,重不能抗,於是避席 而謝曰:「辛君所謂金城湯池,無可攻之勢。」高祖大悅。 後拜隨州刺史。於時州牧多貢珍玩,唯彥之所貢,並 供祭之物。高祖善之,顧謂朝臣曰:「人安得無學?彥之 所貢,稽古之力也。」遷洛州刺史,前後俱有惠政。彥之 又崇信佛道,於城內立浮圖二所,並十五層。開皇十 一年,州人張元暴死,數日乃蘇。云遊天上,見新構一 堂,制極崇麗。元問其故人,云:「潞州刺史辛彥之有功 德,造此堂以待之。」彥之聞而不悅。其年卒官,諡曰宣。 彥之撰《墳典》一部、《六官》一部、《祝文》一部、《禮要》一部、《新 禮》一部、《五經異義》一部,並行於世。有子仲龕,官至猗 氏令。

何妥

按《隋書儒林傳》:「妥字棲鳳,西城人也。父細胡,通商入 蜀,遂家郫縣。事梁武陵王紀,主知金帛,因致巨富,號 為西州大賈。妥少機警,八歲游國子學,助教顧良戲 之曰:『汝既姓何,是荷葉之荷,是河水之河』?應聲答曰: 『先生姓顧,是眷顧之顧,是新故之故』。眾咸異之。十七, 以技巧事湘東王。後知其聰明,召為誦書左右。時蘭」 陵蕭眘亦有雋才,住青楊巷,妥住白楊頭。時人為之 語曰:「世有兩雋,白楊何妥,青楊蕭眘。」其見美如此。江 陵陷,周武帝尤重之,授太學博士。宣帝初欲立五后, 以問儒者辛彥之。對曰:「后與天子匹體齊尊,不宜有 五妥。」駮曰:「帝嚳四妃,舜又二妃,亦何常數。」由是封襄 城縣伯。高祖受禪,除國子博士,加通直散騎常侍,進 爵為公。妥性勁急,有口才,好是非人物。時納言蘇威 常言於上曰:「臣先人每誡臣云:『唯讀《孝經》一卷,足可 立身治國,何用多為』!」上亦然之。妥進曰:「蘇威所學,非 止《孝經》。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從訓,是其不孝;若無 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誠不孝,何以事君?且夫子有 云:『不讀《詩》無以言,不讀《禮》無以立,豈容蘇綽教子,獨 反聖人之訓乎』!」威時兼領五職,上甚親重之。妥因奏 威不可信任,又以掌天文律度,皆不稱職。妥又上八 事以諫,其一事曰:「臣聞知人則哲,惟帝難之。孔子曰: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由此言 之,政之治亂,必慎所舉,故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 察今」之舉人,良異於此。無論諂直,莫擇賢愚。心欲崇 高,則起家喉舌之任;意須抑屈,必白首郎署之官。人 之不服,實由於此。臣聞爵人於朝,與士共之;刑人於 市,與眾棄之。伏見留心獄訟,愛人如子,每應決獄,無 不詢訪群公。刑之不濫,君之明也。刑既如此,爵亦宜 然。若有懋功,簡在帝心者,便可擢用。自斯以降,若選 重官,必須參以眾議,勿信一人之舉,則上不偏私,下 無怨望。其二事曰:孔子云:「是察阿黨,則罪無掩蔽。」又 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所謂比者,即阿黨 也。謂心之所愛,既已光華蒙顯,猶加提挈;心之所惡, 既已沈滯屈辱,薄言必罰。提挈既成,必相掩蔽,則欺 上之心生矣。屈辱既加,則「有怨恨,謗讟之言出矣。伏 願廣加逖訪,勿使朋黨路開,威恩自任,有國之患,莫 大於此。」其三事曰:「臣聞舜舉十六族,所謂八元、八愷 也。計其賢明,理優今日,猶復擇才授任,不相侵濫,故 得四門雍穆,庶績咸熙。今官員極多,用人甚少,有一 人身上乃兼數職,為是國無人也?為是人不善也?今 萬乘大國」,髦彥不少,縱有明哲,無由自達。東方朔言 曰:「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斯言信矣。今當官之人, 不度德量力,既無呂望、傅說之能,自負傅喦、滋水之 氣,不慮憂深責重,唯畏總領不多,安斯寵任,輕彼權 軸,好致顛蹶,實此之由。《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 凶。」言不勝其任也。臣聞窮力舉重,不能為用。伏願更 任賢良,分才參掌,使各行有餘力,則庶事康哉。其四 事曰:「臣聞《禮》云:『析言破律,亂名改作,執左道以亂政 者殺』。孔子曰:『仍舊貫何必改作』。伏見比年以來,改作 者多矣,至如范威漏刻,十載不成;趙翊尺稱,七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