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5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論緯書》

緯書,漢儒以為孔子所演,七經之緯,凡三十六篇,《易 緯稽覽圖》,《乾鑿度》,《坤靈圖》,《通卦驗》,《是類謀》,《辨終備》,《書 緯》《璇璣鈐》,《考靈曜》,《刑德》《放,帝命》,《驗運期》,授,《詩緯》,《推度 災,紀》,《曆樞,含神霧》,《禮緯含文嘉》,《稽命徵》,《斗威儀》,《樂緯 動聲儀》,《稽耀》,《嘉葉圖》,《徵》,《孝經緯》,《援神契》,《鉤命訣》,《春秋 緯》,《演孔圖》,《元命包》,《文耀鉤》,《運斗樞》,《感精符》,《合誠圖》,《考 異郵》《保乾圖》《漢含孳》《佐助期》《握誠圖》《潛潭巴說》題辭, 此三十五篇。又《太平御覽》有《論語緯摘》《輔象撰》《考識》 《書緯》《帝驗期》《禮緯》《稽命耀》《春秋緯》《命曆序》《孝經緯》《左 方契》《威嬉拒》及《河圖》九篇,《洛書》六篇,又別有三十篇, 與七緯各八十一篇,而《尚書中候》《論語讖》不與焉。大 抵緯書之說,以謂「孔子既敘六經,以」明天人之道,知 後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別立緯讖,以遺來世。其書出 於漢哀平之世,蓋夏賀良之徒為之,以為有經則有 緯,故曰緯書。其言誕謾詭譎,不可致詰。是時王莽好 符命,將以此濟其篡逆,而公孫述效之。至光武亦以 赤伏符自累,篤好而推崇焉。當世儒者,習為內學,賈 逵以此論《左氏》學,曹褒以此定漢禮樂。大儒鄭元輩 專以讖言經,而何休之徒又不足言矣。然惟桓譚、張 衡力非之而不能回也。先是,孔安國、毛公以來,皆相 承以為妖妄,亂《中庸》之典。因魯恭王、河間獻王所得 古文,參而攷之,以成其義,謂之「古學。」而世儒惑于讖 緯,反非毀之。至魏王肅推引古學,王弼、杜預從而明 之,自「是古學稍立,而讖緯之學浸微。逮宋大明中,始 禁讖緯之書。及隋末,遣使搜天下書籍,與讖緯相涉 者悉焚之。唐以來,其學遂熄矣。然考之《唐志》,猶存九 部,四十八卷,而孔穎達作《九經正義》,往往援引緯書 之說。宋歐陽公嘗欲刪而去之,以絕偽妄,使學者不 為其所惑亂,然後經義純一」,其言不果行迨鶴山魏 氏作《九經要義》,始加黜削,而其言絕焉。今《易緯乾鑿 度》猶存。

讖緯部藝文

《與劉龔論圖緯書》
後漢·蘇竟

君執事無恙。走昔以摩研編削之才,與國師公從事 出入,校定祕書,竊自依依,末由自達。蓋聞君子愍同 類而傷不遇,人無愚智,莫不先避害然後求利,先定 志然後求名。昔智果見智伯窮兵必亡,故變名遠逝; 陳平知項王為天所棄,故歸心高祖,皆智之至也。聞 君前權時屈節,北面延牙,迺後覺悟,棲遲養德,先世 數子,又何以加?君處陰中,土多賢士,若以須臾之間, 研考異同,揆之圖書,測之人事,則得失利害,可陳于 目。何自負畔亂之困,不移首惡之名乎?與君子之道, 何其反也?世之俗儒末學,酲醒不分,而稽論當世,疑 誤視聽。或謂天下迭興,未知誰是,稱兵據土,可圖非 冀。或曰「聖王未啟,宜觀時變。」倚彊附大,顧望自守。二 者之論,豈其然乎?夫孔丘祕經,為漢赤制,元包幽室, 文隱事明。且火德承堯,雖昧必亮,承積世之祚,握無 窮之符。王氏雖乘間偷篡,而終嬰大戮,支分體解,宗 氏屠滅,非其效歟?皇天所以眷顧踟躕,憂漢子孫者 也。論者言不本之於天,參之於聖,猥以師曠雜事,輕 自眩惑,說士作書,亂夫大道,焉可信哉?諸儒或曰:「今 五星失晷,天時謬錯,辰星久而不效,太白出入過度, 熒惑進退見態,鎮星繞帶天街,歲星不舍氐、房。」以為 諸如此占,歸之國家。蓋災不徒設,皆應之分野,各有 所主。夫房、心即宋之分,東海是也;尾為燕分,漁陽是 也。東海董憲迷惑未降,漁陽彭寵逆亂擁兵,王赫斯 怒,命「將並征。故熒惑應此,憲寵受殃。太白辰星,自亡 新之末,失行算度,以至於今,或守東井,或沒羽林,或 裴回藩屏,或躑躅帝宮,或經天反明,或潛藏久沈,或 衰微闇昧,或煌煌北南,或盈縮成鉤,或偃蹇不禁,皆 大運蕩除之祥,聖帝應符之兆也。」賊臣亂子,往往錯 互,指麾妄說,傳相壞誤。由此論之,天文安得遵度哉? 迺者五月甲申,天有白虹,自子加午,廣可十丈,長可 萬丈,正臨倚彌。倚彌即黎丘,秦豐之都也。是時月入 於畢,畢為天網,主網羅無道之君。故武王將伐紂,上 祭於畢,求助天也。夫仲夏甲申為八魁,八魁,上帝開 塞之將也,主退惡穰。流星狀似蚩尤旗,或曰「營頭」,或 曰天槍。出奎而西北行,至延牙營上,散為數百而滅。 奎為毒螫,主庫兵,此二變,郡中及延牙士眾所共見 也。是故延牙遂之武當,託言發兵,實避其殃。今年《比》 卦部歲,《坤》主立冬,《坎》主冬至,水性滅火,南方之兵,受 歲禍也。德在中宮,刑在木,木勝土,刑制德。今年兵事 畢巳,中國安寧之效也。五七之家,三十五姓,彭、秦、延 氏不得豫焉,如何怪惑,依而恃之?葛纍之詩,求福不 回,其若是乎?圖讖之占,眾變之驗,皆君所明。善惡之 分,去就之決,不可不察。無忽鄙言。夫周公之善康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