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7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百年,范祖禹實掌之。光謂「祖禹《長編》,寧失於繁,無失於略。」 今《唐紀》取祖禹之六百卷,刪為八十卷是也。臣今所纂集義例,悉用光所創立,錯綜銓次,皆有依憑。顧臣此書,詎可便謂《續資治通鑑》,姑謂《續資治通鑑長編》可也?旁採異聞,補實錄正史之闕略;參求真是,破巧說偽辨之紛紜,益以昭明祖宗之豐功盛德。區區小惠或可錄。所有《續資治通鑑長編》一百八卷,隨表上進。

淳熙元年,知瀘州李燾上言:「臣先次投進《續資治通鑑長編》,自建隆迄治平,今欲纂輯治平以後至中興以前六十年事跡,庶幾一祖八宗之豐功盛德,粲然具存,無所闕遺。顧此六十年事,於實錄、正史外,頗多所增益,首尾略究端緒,合為《長編》,凡六十年,年為一卷,以字之繁略又均分之,總為二百八十卷。」 然熙、豐、祐聖、符、靖、崇、觀、和、康之大廢置,大征伐,關天下之大利害者,其事跡比治平以前特異,寧失之繁,無失之略,必須睿明稱制,臨決如兩漢宣、章故事,無使各自為說,乃可傳信無窮。淳熙九年,知遂寧府李燾上言:「臣累次進所為《續資治通鑑長編》,今重加寫進,共九百八十卷,計六百四冊。其修換事總」 為目一十卷,又緣一百六十八年之事,分散為九百八十卷之間。文字繁冗,本末頗難立見,略存梗概,庶易檢尋。今創為建隆至《靖康舉要》六十八卷,又為總目,共五卷。已上四種,通計一千六十三卷,六百八十七冊。投進者,紀一祖八宗之盛德至善,義寧止於百篇;聚九朝三世之各見殊聞,事或傳「於兩說,惟折諸聖,迺得其真。」 臣網羅收拾垂四十年,綴葺穿聯踰一千卷,抵牾何敢,自保精力幾盡此書,非仰託大君之品題,懼難逃乎眾人之指目。漢孝宣稱制決疑,故事最高於甘露。我神考錫名冠序,治鑑莫毀於元符,豫席恩言,比跡先正,臣死且不朽。乾道六年,奉旨降付《續資治通鑑長編》一百七十六冊。祕書省令依《通鑑》紙樣繕寫進納。

水心葉氏曰:「李氏續《通鑑》《春秋》之後,纔有此書。自史法壞,譜諜絕,百家異傳,與《詩》《書》《春秋》並行,而漢至五季,事多在記後,史官常狼狽收拾,僅能成篇。嗚呼!其何以信天下也!《通鑑》雖幸復古,然由千有餘歲之後,追戰國、秦、漢之前,則遠矣。疑詞誤說,流於人心久矣。方將鉤索質驗,貫殊析同,力誠勞而勢難一矣。及公」 據變復之會,乘歲月之存,斷自本朝,凡實錄、正史官文書,無不是正就一律也。而又家錄野記,旁互參審,毫髮不使遁逸,邪正心跡,隨卷較然。夫孔子之所以正時月日,必取於《春秋》者近而其書具也。今惟《續通鑑》為然爾。故余謂《春秋》之後纔有此書,信之所聚也。雖然,公終不敢自成書,第使至約出於至詳,至簡成於至繁,以待後人而已。

先公曰:「李文定公纂《本朝長編》,自紹興、隆興、乾道、淳熙節次上進,收拾舊事,垂四十年。是《長編》一百六十八年之書,以四十年而成。」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

編年考

《歷代通鑑纂要》 卷。

弘治中,命儒臣李東陽等《纂輯》九十二卷。

《通鑑解題通》釋 卷。

呂祖謙著

《通鑑筆議》 卷。

華亭葉汝舟著。汝舟登進士,所著詩文藏於家。

音。註《資治通鑑》 卷。

胡三省註

《通鑑總論》一卷。

潘榮著

《通鑑集議》 卷。

輔廣著

《通鑑論》斷 卷。

吉水周淼著

《通鑑表微》 卷。

莆田方澄孫著

《通鑑書法》一卷。

郝經著

《通鑑新義》 卷。

梅時舉著

《通鑑隨筆》 卷。

陳塏著

《通鑑手抄》 卷。

何淡著。淡,東陽人。嘉泰間,以上舍釋褐,歷官國子丞、祕書郎。恬靜好學,所著又有《賢關漫錄》。

《家塾通鑑節要》二十四卷。

呂祖謙著

《資治通鑑節要》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