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7 (1700-1725).djvu/1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亞之也。渠亦當時見眾人所作《五代史》,不快意,故 「別自私著此書也。」但恨延壽不作志,使數代制度沿 革,皆沒不見。道原《五代長編》若不費功計,不日即成。 若與沈約、《蕭子顯》、魏收三志,依《隋志》篇目,刪次補葺, 別為一書,與《南北史》《隋志》並行,則雖正史遺逸,不足 患矣。不知道原肯有意否?其符瑞等皆無用可刪。《後 魏釋老志》取其要用者,附於《崔浩傳》後,《官氏志》中,「氏 族附於《宗室》及《代初功臣傳》後,如此則南《北史》更無 遺事矣。今國家雖校定摹印正史,天下人家共能有 幾本,久遠必不傳於世?又校得絕不精,只如《沈約敘 傳》,差卻數板亦不寤,其他可知也。」以此欲告道原,存 錄其律曆、禮樂、職官、地里、食貨、刑法之大要耳,不知 可否如何如何?光再拜。

《劉恕通鑑問疑》

二十六則

祕書丞高安劉公,諱恕,字道原。嘗同司馬公修《資治通鑑》,司馬公深畏愛其博學,每以所疑問焉。祕丞公未冠登第,名動京師,文行並高,意氣偉然,然以直不容于世,論次一家之書,欲為萬世之傳,固已負其初心。而書未及成,捐棄館舍,後世又未必知祕丞公于《通鑑》,嘗預有力焉也。祕丞公有子曰羲仲,傷其先人功之不彰,而幼侍疾家廷,嘗備聞餘論,乃纂集其與司馬公往復相難者,作《通鑑問疑》。

道原嘗謂司馬君實曰:「正統之論,興于漢儒。推五行 相生,指璽綬相傳,以為正統是神器大寶,必當扼喉 而奪之,則亂臣賊子釋然得行其志矣。若《春秋》無二 王,則吳楚固周諸侯也,史書非若《春秋》,以一字為褒 貶,而魏晉南北、五代之際,以勢力相敵,遂分裂天下, 其名分位號,異乎周之于吳楚,安得強拔一國,謂之 『正統』」,餘皆為僭偽哉!況微弱自立者,不必書為「僭」;背 君自立者,不必書為「逆。」其臣子所稱,亦從而稱之,乃 深著其僭逆也。按道原羲仲父也君實父執也何 不稱祕丞與溫公或司馬公而直呼曰

《道原》君實似,於心未安否。

《君實》曰:「道原言諸國名號,各從臣子所稱,固為通論。 然修至十六國,有修不行者。至如乞伏國仁,初稱單 于,苻登封為苑川王;乾歸稱河南王,前秦封為金城 王,又封隴西王,進封梁王;前秦滅,乃稱秦王,後降于 後秦,已而逃歸,復稱秦王,又降于秦,為河南王;熾盤 亦稱河南王,又復稱秦王;呂光初稱酒泉公,改稱三」 河王,後乃稱梁王;禿髮烏孤初稱西平王,改稱武威 王;利鹿孤稱河西王;傉檀稱梁王,後去年號降于秦, 既而復稱涼王;段業稱涼王;沮渠蒙遜殺業,自稱張 掖公,改稱河西王,魏封為涼王。若此之類,當稱何國? 若謂之河南、隴西,乃是郡名;若謂之「秦、涼」,則其所稱, 又國號屢改,若不著名,知復為誰?又匹夫妄自尊大, 即因其位號稱之,則王莽、公孫述亦不當稱姓名也。 今欲將吳、蜀十六國及五代偏據者,皆依《三十國春 秋》書為某主,但去其僭偽字,猶《漢書》稱趙王歇、韓王 信也。至其死,則書曰卒,諡曰「某皇帝,廟號某祖某宗」, 獨南北朝書某主而不名,其崩薨之類,從舊史之文, 不為彼此升降如此。以理論之,雖未為通,然非出己 意,免刺人眼耳。不然,則依宋公明《紀年通譜》,以五德 相承,晉亡之後,元魏繼之,黜宋、齊、梁、陳、北齊、朱梁,皆 如諸國稱名稱,卒或以朱梁比秦,居木火之間,及比 王莽,補無王之際,亦可也。五德之論,出于漢儒,由是 並依天道,以斷人事之不可斷者耳。

道原曰:「晉元東渡,南北分疆,魏周據中國,宋、齊受符 璽,互相夷虜,自謂正統,則宋齊與魏周,勢當兩存之。 然漢昭烈竄巴蜀似晉元,吳大帝興于江表似後魏。 若謂中國有主,蜀不得紹漢為偽,則東晉非中國也; 吳之立無所承,為偽則後魏無所承也。南北朝書某 主而不名魏何以得名吳蜀之主乎?」

君實曰:「光因道原言,以吳、蜀比南北朝,又思得一法, 魏、吳、蜀、宋、齊、梁、陳、後魏、秦、夏、涼、燕、北齊、後周、五代諸 國,名號均敵,本非君臣者,皆用列國之法,沒皆稱殂, 王公稱卒。周、秦、漢、晉、隋、唐嘗混一天下,傳祚後世,其 子孫微弱播遷,承祖宗之業,有紹復之望,欲全用天 子法以統臨諸國,沒則稱崩,王公稱薨。東晉元帝已」 前,稱崩薨而名列國,劉備雖承漢後,不能紀其世次, 猶宋高祖稱「楚元王後」,李昇稱「吳王恪後」,是非不可 知,不得與漢光武、晉元帝為例。

道原曰:「嘗混一海內者,并其子孫,用天子法;未嘗相 君臣者,從列國法」,此至當之論也。然以晉元比光武, 茲事恐未當。晉失其政,五胡紛擾,天命不常,唯歸有 德。若東晉德政勝,則僭偽之主必復為臣僕,而東晉 與?

「諸國異名號,並正朔」,是德政不相勝也。吳嘗稱臣 于魏,魏不能混一四海,不得用天子法;而東晉僻在 江南,非魏之比。又諸國苻堅、姚健、姚萇、慕容垂等與 東晉非君臣,東晉乃得用天子之法乎?若秦、夏、涼、燕 及五代諸國,雖僭竊名號,皆繼踵仆滅,其興亡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