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7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跡,為二十卷,進之。以其老,不任朝謁,拜歸德軍節度 使,兼修國史。

「重熙十三年,以耶律庶成、耶律谷欲等同撰《實錄》。」 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三年六月丙申,詔前南院 大王耶律谷欲、翰林都林牙耶律庶成等編集國朝 上世以來事蹟。」 按《耶律庶成傳》,「重熙初,補牌印郎 君,累遷樞密直學士,偕林牙蕭韓家奴等撰《實錄》。」 按《文學耶律谷欲傳》:「谷欲奉詔與林牙耶律庶成、蕭 韓家奴」編遼國上世事跡及諸帝《實錄》,未成而卒。 重熙 年,以耶律良修起居注。

按《遼史興宗本紀》不載。 按《耶律良傳》:「良生於乾州, 讀書毉巫閭山。學既博,入南山肄業,數年而歸。重熙 中,補寢殿小底,遷修起居注。」

道宗太康 年詔耶律孟簡等編遼國上世事跡及諸帝實錄

按《遼史道宗本紀》,不載。 按《文學耶律孟簡傳》:「太康 中,詣闕上表曰:『本朝之興,幾二百年,宜有國史以垂 後世』。乃編耶律曷魯、屋質、休哥三人行事以進。上命 置局編修。孟簡謂餘官曰:『史筆天下之大信,一言當 否,百世從之。苟無明識,好惡狥情,則禍不測。故左氏、 司馬遷、班固、范曄俱罹殃禍,可不慎歟』!」

大安元年十月史臣進太祖以下七帝實錄是年以竇景庸監修國史

按《遼史道宗本紀》:大安元年冬十月辛亥,史臣進太 祖以下七帝實錄。 按《竇景庸傳》:「遷南院樞密副使, 監修國史。」

大安五年十月以王師儒監修《國史》。

按《遼史道宗本紀》:「壽隆二年冬十月壬寅,以樞密副 使王師儒監修國史。」

大安十一年,以耶律阿思監修《國史》。

按《遼史道宗本紀》不載。 按《耶律阿思傳》:「大安十一 年,以耶律阿思為北院樞密使,監修國史。」

壽隆二年劉輝請以趙氏初起事跡詳附國史

按《遼史道宗本紀》,不載。 按《文學劉輝傳》:「輝為太子 洗馬,壽隆二年上書曰:『宋歐陽修編《五代史》,附我朝 於四夷,妄加貶訾。且宋人賴我朝寬大,許通和好,得 盡兄弟之禮。今反令臣下妄意作史,恬不經意。臣請 以趙氏初起事跡,詳附國史』。」上嘉其言,遷禮部郎中, 擢史館修撰。

天祚帝乾統三年召監修國史耶律儼纂修諸帝實錄

按《遼史天祚帝本紀》,「乾統三年十一月乙巳,召監修 國史耶律儼纂修諸帝實錄。」 按《耶律儼傳》,儼遷知 樞密院事,賜經邦佐運功臣,封越國公,修《皇朝實錄》 七十卷。

熙宗皇統元年二月戊午上親祭孔子廟自是讀遼史四月遼史成

按《金史熙宗本紀》:皇統元年二月戊午,上親祭孔子 廟,自是頗讀《尚書》《論語》及《五代史》《遼史》諸書,或以夜 繼焉。四月甲寅,《遼史》成。 按《文藝》《蕭永祺傳》:廣寧尹 耶律固奉詔譯書,辟置門下,盡傳其業。固作《遼史》未 成,永祺繼之,作《紀》三十卷,志五卷、傳四十卷,上之。 按《移剌子敬傳》,子敬讀書好學,皇統間,特進移剌,因 修遼史,辟為掾屬。

世宗大定二十九年刊修遼史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移剌履傳》,「大定二十九 年七月,拜參知政事,提控刊修遼史。」 按《黨懷英傳》: 「大定二十九年,與鳳翔府治中郝俁充《遼史》刊修官, 應奉翰林文字移剌履、趙渢等七人為編修官,凡民 間遼時碑銘墓志及諸家文集,或記憶遼舊事,悉上 送官。」

章宗泰和元年詔增修遼史官三員

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文藝黨懷英傳》:「泰和元 年,增修《遼史》。編修官三員。詔分紀、志、列傳刊修官,有 改除者,以書自隨。」

泰和六年七月。敕陳大任專修《遼史》。

按《金史章宗本紀》:泰和六年秋七月,「敕翰林學士陳 大任專修遼史。」 按《黨懷英傳》,「懷英致仕,章宗詔翰 林學士陳大任繼成遼史」云。

世祖至元 年命詞臣首次遼史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脫脫《進遼史表》,我世祖 皇帝嘗敕詞臣撰次三史,首及於遼,六十餘年,因循 有待。

成宗大德 年袁桷請購求遼史遺書

按《元史成宗本紀》不載。 按《袁桷傳》:「大德初,閻復、程 文海、王構薦為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陞應奉翰林文 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 遺書。」

順帝至正三年四月命脫脫等撰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