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7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其英斷。先生被召至上饒,聞之有憂色曰:「人心易驕 如此,某今方知可懼。」黃問曰:「某人專恣當逐,何懼之 有?」曰:「大臣進退,亦當存其體貌,豈宜如此?」又問:「恐是 廟堂諸公難其去,故以此勸」上逐之。曰:「亦不可如此。 何不使其徒諭之以物論,俟其請去而後許之,則善」 矣。幼主新立,豈可導之以輕逐大臣耶?且如陳源之 徒,論其罪惡,須是斬之乃善。然人主新立,復教以殺 人,某亦不敢如此做也。

明顧充歷朝捷錄

《宋總論上》

昔太祖當周末造,中外忻戴大志,果遂據鼎陳橋,議 者比之朱全忠、石敬塘。「然香《孩兒營》兆其端,面方耳 大神其相,紫雲黑龍顯其異,日光摩盪著其祥」,則天 命已有歸矣。天下大器,豈可徒以聲音笑貌得之耶? 及其即位,一洗當世之陋習而更張之,瑰意奇行,班 班可紀,親贊孔顏。文臣知州,武臣亦令讀書。宿儒處 以翰苑,而臣庶貴文學矣;樽酒片言,兵權盡釋,如制 嬰兒,而藩鎮專權之弊革矣;服澣濯之衣,碎七寶之 器,戒繡翠之飾,而儉素之風敦矣。其他命課農桑,急 民事也;大辟覆奏,重民命也;褒贈韓通,旌忠義也;留 意諸帥,重邊防也;裘帽之賜,惜將士也;犯法有劍,肅 紀綱也;推心置腹,泯猜忌也;覆試貢士,求真才也;「去 白起像」,惡好殺也;「千金購書」,崇文教也;「親臨講武」,嚴 武備也;「灸艾分痛」,親骨肉也;「洞開重門」,悟心學也;遵 母后之教,而挈天下於龍行虎步之弟,則堯、舜公天 下之心也;命將而曰「毋得暴掠生民」,成湯弔民伐罪 之心也;「遣使賑貸於諸州」,武王散財發粟之心也;忠 厚為治,子育元元,故能斬艾蓬蒿,削平險阻,北克劉、 李,東克重進,西克孟昶,南克李煜,滅劉鋹於南漢,服 錢俶於吳越,臥榻之側,鼾睡以除,而逆腸叛膽者消 縮順嚮,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可謂救生靈塗炭之 苦,革叔季兵戈之禍矣。孰謂太祖而非聰明神武不 殺者哉?太宗沉謀英斷,勤儉自勵,親征太原,混一版 圖,喜於讀書,而曰「開卷有益」,讀前代史而不令宦官 預政。立崇文之院,封文宣之後,納直諫之疏,禁寺觀 之置,振江南之饑,申戒諭之辭,重循吏之選,嚴贓吏 之誅,重希夷之清隱,嘉种放之高節,因岐溝之敗而 推誠悔過,因賀令圖之敗而蠲逋給復,因彗星之見 而避殿減膳,因旱蝗之變而欲自焚答譴,故其致治 之盛,駕軼前王,四海誦德,聲薰天地熙熙,與群臣賞 花賦詩,而以天下之樂為樂。雖觀燈乾元,有自滿之 意,而跡其所為,亦無沗於太平天子,庶幾有道仁聖 之主矣。惜其改號更名,怒姪、貶弟,皇后不成服,無以 解燭影斧聲之疑於後世耳。繼恩鎖閣,爰立真宗,求 直言,蠲《逋賦》,釋繫囚,頒《九經》,汰冗吏,動無過,舉足為 繼世之賢君。景德之初,契丹入寇澶淵,蛇蹤豕跡,旁 午關河;狼毒羊腥,薰蒸樓櫓。邊書告急,顛頓驚怖。全 軀保妻子之臣,倡為「幸蜀幸江南」之策。幸寇相公,掣 異論之肘。獨立赤幟,親扶日轂,飲酒鼾睡以禦之。鼓 鼙動地,三春掀蟄震之雷;戈甲連天,千里散龍蛇之 雪。南軍踴躍,北兵奪氣,而不敢窺邊者三十九年,君 臣恬然,不以掛於口而慮於心,不可謂功之細也。噫 使萊公之策盡行,則將孤輪不返,隻騎無還,可保百 年無事矣。甘心歸幣而誓盟城下,其帝之自貽巨寇 與?邊塵甫靖,侈志旋生,黥卒之說興,而天書之事起, 西祀東封,迄無寧日,而《玉清昭應》《會靈》《景靈》紛紛繼 作,不曰獻天書於朝元殿,則曰刻天書於寶符閣,不 曰以方士為武衛將軍,則曰贈道士號真靜先生,不 曰聖祖降於延恩殿,則曰「大會釋道於天安殿。」矯誣 上天,以欺天下後世,而五鬼之徒,諛唇佞舌,以事逢 迎,且賢如王旦,而甘受美珠以為之使,所謂同浴不 惡裸裎者也。中外多上雲霧草「木之瑞,而群臣爭奏 野雕山鹿之祥。欲得天下好而寇老不召,欲得天下 平寧而眼丁不拔。」是以民造訛言,天降變異,而太祖 艱難之業蕩然為之一空矣。仁宗即位,始焉恩出太 后,既焉政出大臣。呂夷簡順父出母,致帝蹈漢、唐之 失德,且又逐貶諫官,以鉗天下之口,致天下齰舌軟 齒不敢伸一喙者將二年。蔡襄「四賢一不肖」之詩,要 非盛世之所宜聞者。自親政以來,率多善政。觀後苑 之麥,減畿內之稅,因月食而放宮人,因大旱而求直 言,瑞豐年而卻草木之異,念民瘼而出通天之犀。精 心密禱,以應天變,寬恤民力,以憫人窮。中夜忍一羊 之費,燕私服澣濯之衣,絕苑囿之好,謹大辟之刑,慎 「兵革之用」,其敬天勤民之意,昭然可見。尤足多者,慶 曆中,急於求治,擢用元老,而眾賢之進,如茅斯拔、小 范老子主邊事,鐵面御史專彈劾,黑王相公在樞密, 閻羅、包老任要府,天下異人,宰端揆,富鄭公善北使 之職,韓魏公寒西賊之膽,歐文忠變時文之怪,狄武 襄成廣南之功,濟濟然相與進忠若「趨利,論政若訴 冤,以共培四十二年仁澤。」是以遼人請盟,夏人納款, 中國奠安。有「倚泰山、坐平原之勢,富與地侔,尊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