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7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令內削去薛居正《五代史》,止用歐陽修所撰《五代史》。」

五代史部彙考二

《宋歐陽修五代史四十七卷》

按陳師錫序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自生民以來一治一亂旋相消長未有去仁而興積仁而亡者甚哉五代不仁之極也其禍

「敗之覆,殄滅剝喪之威」,亦其效耳。夫國之所以存者 以有民,民之所以生者以有君。方是時,上之人以慘 烈自任,刑戮相高,兵革不休,夷滅構禍,置君猶易吏, 變國若傳舍。生民膏血塗草野,骸骼暴原隰,君民相 視如弁髦,幾何其不胥以亡也!逮皇天悔禍,真人出 寧,易暴以仁,轉禍以德,民咸保其首領,收其族屬,各 「正性命」,豈非天邪?方夷夏相蹂,兵連亂結,非無忠良 豪傑之士竭謀單智以緩民之死,乃堙沒而無聞矣。 《否》閉極而泰道升,聖人作而萬物睹,指揮中原,兵不 頓刃,向之滔天巨猾,搖毒煽禍,以害斯人者,蹈鼎鑊 斧鑕之不暇,豈非人邪?天與人相為表裡,和同於無 間,聖人知天之所助,人之所歸,國之「所恃以為固者, 仁而已。」非特三代然也。堯舜之盛,漢、唐之興,秦隋之 失,魏晉之亡,南北之亂,莫不由此也。五代距今百有 餘年,故老遺俗往往垂絕,無能道說者。史官秉筆之 士,或文采不足以耀無窮,道學不足以繼述作,使五 十有餘年間,廢興存亡之跡,奸臣賊子之罪,忠臣義 士之節,不傳於後世,來者無所考焉。惟廬陵歐陽公 慨然以自任,蓋潛心累年而後成書。其事跡實錄,詳 於舊記,而褒貶義例,仰師《春秋》,由遷、固而來,未之有 也。至於論朋黨宦女、義子降服,忠孝兩全,豈小補哉! 豈小補哉!建安陳師錫撰。

五代史部彙考三

《宋史藝文志》

《正史》

薛居正《五代史》一百五十卷。

歐陽修《五代史》七十四卷。《徐無黨注》。

吳縝「《五代史纂誤》三卷。」

《朱梁列傳》五十卷。

張昭遠「《後唐列傳》三十卷。」

《宋鄭樵通志》

《正史》

《五代史》一百五十卷。薛居正等撰。

《五代史記》七十五卷。《歐陽修撰》。

《五代史纂誤》五卷。吳縝撰。

《五代志》三十卷。

《馬端臨文獻通考》

《正史考》

《五代史》一百五十卷。

晁氏曰:皇朝開寶中,詔修《梁》《唐》《晉》《漢》《周書》。盧多遜、扈蒙、張澹、李昉、劉兼、李穆、李九齡同修,宰相薛居正監修。

《新五代史記》七十五卷。

晁氏曰:皇朝歐陽修永叔以薛居正史繁猥失實,重加修定,藏于家。永叔沒後,朝廷聞之,取以付國子監刊行。國史稱其以繼班固、劉向,人不以為過,特恨其《晉出帝論》,以為因《濮園議》而發云。

陳氏曰:歐陽子之說曰:「昔孔子作《春秋》,因亂世而立法;余為《本紀》,以治法而正亂君。發論必以。」 嗚呼曰:「此亂世之書也。」 諸臣止事一朝,曰「某臣傳;其更事歷代者,曰《雜傳》。」 尢足以為世訓。然不為韓瞠眼立傳,識者有以見作史之難。按韓通之死,太祖猶未踐極也,其當在周臣明矣。

李方叔《師友談記》:「歐陽公《五代史》最得《春秋》之法。蓋文忠公學《春秋》於胡瑗、孫復,故褒貶謹嚴,雖司馬子長無以復加。」

五代史部總論

《宋歐陽修文集》

《梁論》

黜梁為偽者,其說有三:一曰後唐之為唐,猶後漢之 為漢,梁蓋新比也。一曰梁雖改元即位,而唐之正朔 在李氏而不絕,是梁於唐未能絕,而李氏復興。一曰 因後唐而不改,因後唐者,是謂因人之論,固已辨矣。 其二者宜有說也。夫後唐之自為唐也,緣其賜姓而 已。唐之時,賜姓李者多矣,或同臣子之異心,或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