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7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公,非公則神亦察之。」世宗重史若此,而又慮其書藏 之金匱,副在祕書,人欲見之不可得,「更就其事輯為 《寶訓》,以傳於天下。賢者有所勸,而不忠不孝之臣有 所畏,至盛典也。」故歷朝以來,雖御世長久,事蹟繁重, 《實錄》之成,無踰至數年者。今熹廟之政,前後七載,《實 錄》故事,以月繫年,總其書成,不過八十餘卷耳。夫古 之修史者,或訪諸故老,或採及輶軒,故其編次至煩, 折衷匪易。若我昭代,則法制既詳,官事畢具。在翰林 有起居之職,在六垣有章奏之抄,在內閣有票擬之 籍。纂輯磨對,豈待九年,何徇何疑,坐成廢閣。此固非 一政一事之蠱惰也。臣嘗誦《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 亂臣賊子懼。」天啟之間,是稱陽九。其為忠逆,殆亦多 途。法誡所陳,至非渺小。徒以《實錄》未上,寶訓弗傳,遂 使眾志紛營,猶思擾溷。保奸舉逆,蠅集兔爰。外患未 寧,其漸方長。臣所切切,良抱深憂,非敢過執硜迂,徒 于奮武之秋,漫作揆文之論也。伏乞皇上毅然獨斷, 即敕所司將《實錄》《寶訓》立行竣役。如《寶訓》頒,而是非 曲直有不合匹夫匹婦之公者,許廷臣據實糾正按 治如法。如此則人心自定,政體肅然,天下「幸甚。萬世 幸甚。」

定諡

崇禎十一年九月,給事中李清請定開國靖難慘死 三案。《諡典疏》云:臣伏讀皇上所訂記注,天語諄諄舉 先師孔子為言。夫《孔子春秋》一書,定二百餘年彰癉。 今者諡法一事,亦有二百餘年未決之勸懲焉。在皇 上一昭定之臣,約略其說,厥有三端,可使時日之諮 核無稽,而瞭於開卷,翕於素論者,則其一為太祖之」 龍興,泰運也,勳名所聚也;其一為成祖龍戰革運也, 忠義所動也;其一為世廟與皇上之龍潛。毒霧方濃, 離明未耀,蒙運也,鉤黨所起也。則所號為開國與靖 難及慘死諸臣三案,《諡典》所宜急與定者矣。以言乎 開國時屬草昧,於諡多缺,當奉太祖之成言以補缺。 謀略無雙,文章第一,非御對所以褒陶安乎?傅一、廖 二,非御製《平蜀頌》所以美傅友德、廖永忠乎?效忠致 死,每念不忘,非聖諭所以悼韓成乎?此四臣者,均宜 首諡。若葉居昇以建言隕獄,則一訓導耳。丁普郎以 喪元執兵作戰鬥狀,則一樞密同知耳。諡一訓導,而 後此「直掖棲烏,寒蟬寂」而「仗馬緘」者,可愧也;諡一「同 知」,而後此橫玉珥貂,穴中鬥而床下伏者,可愧也。從 此遞推,如章溢、馮勝、孫炎輩,不過十餘人,而可以定 《開國諡》典矣。以言乎?靖難時屬革除,於諡猶疑,當奉 成祖、仁宗之定論以破疑。練子寧若在,朕當用之,非 成祖追宥其戇者乎?國家養士三十年,惟得卓敬,非 成祖深惜其才者乎?方孝孺輩皆忠臣,非仁宗重嘉 其烈者乎?此三臣者,均宜首諡。至若龔翊之不負城 門一慟,則一「衛卒」耳。王良、黃觀妻之投水,與胡閏女 之毀形不嫁,則三「笄流」耳。諡一「衛卒」,而後此改頭換 面、身冠裳而心市井者,可愧也;諡三「笄流」,而後此覆 雨翻雲、貌簪纓而行巾幗者,可愧也。從茲遞推,如鐵 鉉、陳迪、暴昭三尚書輩,不過二十餘人,而可以定「《靖 難諡》典矣。若夫《慘死》一案,其經諸臣屢陳者,近時人 耳。然以天啟之末,參正德之季,則如御史蔣欽、指揮 張英以及陸震、孟陽、何遵等,皆諫而死者也。合之左 光斗、萬燝、黃尊素等,可共作一「慘死案。」蓋強項之挺 骨、鐵漢之嘔肝,皆撐持世運一鎖鑰也。撩虎牙者,固 封章可採;尸犴穴者,亦姓「名可稽;而袞褒未備,何處 可尋馬鬣?芝蘭半薙,誰人為乞龍章?」此弔古愴今者 所興感於蠹簡零編,荒煙斷隴,而欲代為呼籲也。伏 乞敕下禮部,將三案諸臣臚列大概,刻期上聞。至於 去取予奪,一聽上裁。異日書之史冊,曰「崇禎某年。諡 開國諸臣若而人,又諡靖難慘死諸臣若而人」,甚盛 舉也。蓋所舉止十餘年曠典,而所括乃數百年疑案, 知非明斷,並出之皇上,固不能立定此善舉善諡耳。 若夫李善長恃勳而驕,耿炳文墮成而耄,然其功有 不可掩,宜予「中」諡可也。胡廣始悖周是修約,而有媿 「死友」,繼負解縉子婚,而有慚「生女」,亟奪原諡可也。陳 瑛「蛇吻蝎尾,肆螫逢午,卒無逃於好還」,徑加惡「諡可 也。」此又推惡與惡諡之旨而分別言之。將皇上旌善 癉惡,昭往勸來之書,與《孔氏春秋》並昭垂不朽矣。崇 禎十五年十月,給事中沈引培疏云:「竊見駙馬都尉 鞏永固一本,奉旨著該部科詳酌確議。臣不覺舉手 加額曰:『皇上修明舊章,無幽不闡,請諡建文』」於此日, 真千載一時,殆祖宗陰牖之使言,而我皇上繼述之 善也。按臣祖為銀臺時,具疏請祀建文,大略言:「建文 君高祖太孫,懿文太子嫡子,五年御宇,統順系明,生 為《金潢玉牒》之主,沒含斷蓬飛革之怨,心竊痛之。」成 祖用王景議,以天子禮葬,遣官致祭,輟朝三日,而成 祖之不欲廢其祀可知也。恩詔褒祀死節諸臣,是忠 於建文者宜祀「矣,乃建文何獨不得祀?」因請祀於孝 陵高皇帝之旁,或懿文太子之側。疏下部覆,如議,留 中不報。而要非臣祖一人之私言也。方弘治中,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