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0 (1700-1725).djvu/1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桂山之奇固在目中,不待余言之贅。「頃嘗圖其真形, 寄吳中故人,蓋無深信者,此未易以口舌爭也。山皆 中空,故峰下多佳崖洞,有名可紀者三十餘所,皆去 城不過七八里,近者二三里,一日可以遍至。今推其 尤者記其略。」

《陳令舉廬山記》

按周必大序丁亥三月乙巳過隆興府丙午晚泊吳城山下廟登望湖亭春水未生涯渚歷歷丁未舟人賽廟畢解去自此入湖掠珠溪神岡左里廟皆不泊

「湖中多沙山,望之如雲,廬阜青蒼,真欲招隱耶?」未後, 次南康軍,僉判趙無悔相訪,別適周歲矣。借虞兵陳 宣前導,出西門,諸峰橫陳,瀑布中瀉。寒食節,遊人布 路。約十餘里,至開先寺,長老不在,同西堂元湛上漱 玉亭觀石柱間辛巳四月題名,開先舊屋,惟有此亭, 其上即石橋。又其上瀑水落焉,瀦為龍潭,旱歲祈禱 「頗應。」回觀僧堂,即南唐元宗少年書堂也,古碑一空, 魯直《院記》偶存耳。寺之東山別有小瀑,號馬尾泉,其 餘景物之勝,僧徒皆不能言,要當按陳令舉之記,以 浹旬搜訪,或可得其四五耳。飯罷,日已落,急命車南 訪歸宗寺。由簡寂觀路口,以迂僻不果入。行官道約 十里,將至寺,先度鸞溪橋,酌一滴泉,躡支徑,過水磑, 循溪源,有大池,縱廣十丈,甃護皆以石。又其上則石 鏡溪,聞刻「魯直」三大字,曛黑不能視,獨題歲月於王 龜齡待制詩碑後。溪上直紫霄峰,鐵塔在焉。村民以 三四月一往採茶,約十里云。自此即架石渠導水,長 至二百丈,最為奇特。此外舊物稀矣。秉燭入寺,寺在 金輪峰上霄峰之下,相接。上霄者,秦皇、漢武帝所登 也。長老名僧摐,閩人,同謁王右軍塑像,觀墨池鵝池, 皆其遺跡。南山至此已十八九,尚有康王觀谷簾泉 在一二十里間,遂轉山北入江州界矣。隔路別峰號 黃龍,是為湯泉。有寺幾廢,云樅作果供,二鼓就寢。今 日之遊雖匆匆,而藍輿中遍觀山面,所得為多,恨不 能詩「以識之。」戊申,聞五更鐘,即蓐食,以火炬夾車而 歸。初甚雨,無從假蓋,已而稍止。至萬杉院,天始明,頃 經焚蕩,尤貧乏。同長老上散珠亭,即舊滴翠亭也。雨 復作,亟過棲賢,路稍崎嶇,然不妨觀山也。約十餘里 至三峽橋,蘇黃門所記,殆非誇詞,恨不遇積雨怒漲 時耳。下視橋柱,余靖、元絳皆刻姓名。自此行石衢,至 玉淵亭,澗水披石陡落,匯為龍湫,雪濺雷吼,不減三 峽。又數十步,乃至寺。山林陰翳,棟宇零落,如蹈無人 之境。升其堂,長老玅徽方出,嘉州人也。同至五老亭, 古碑多燼於火,而祖無擇《愛堂銘》獨存。堂今在菜圃 後,僅存階梯。按記文,唐寶曆初,李渤捨宅為寺云。聞 數里間有楞伽、折桂諸小院,乃舊屋。楞伽即李常公 擇山房,有其硃墨竹存焉。行迫,歸不能往。出棲賢行 十里,得官道,入羅漢院,雖免火厄,而主者非其人,坐 觀摧敗,略不支補,惟藏殿尚如舊,內外皆石柱,刻龍 遶之。承平時,民財既富,濟以國力,固自應如此。又十 八里,入北門,《江行圖》欲登落星寺,而眾客在。應酬 移時,日已過未,遂解去。晚泊女兒港。己酉早,昏霧,辰 後方解而北風作。過大孤,泊黃泥洑,風止,遇泊樟㲼 口。頃之,風稍息,行數里,浪勢未平,家人輩驚怖,復挂 帆回漳㲼。「昨日若遇此天氣,則少留落星,再遊廬山 矣。」

《明張宣衡岳志》

按羅洪先序衡岳南方宗山也舜之時巡也五載一至衡舉望祀之典南方諸侯咸受命焉夫望祀諸山則諸山之神聚而享於衡其諸侯亦以受命畢至是

宗衡者,所以宗舜也。《文中子》曰:「五載數矣,何居?儀衛 寡而征求少也。」夫儀衛征求,聖人之政所必察,如其 不節,雖聖人不可以至衡。是衡之宗與無宗,則儀衛 征求之故也。時變而周文之時巡疏於舜矣。然諸侯 之至者,必有食邑。以食邑供天子之事,則其事不為 患於民;及其後也,求金索車,不勝其困,于是包茅不 入於楚,而王者之跡熄矣。秦、漢事封禪,復湯沐之民, 而衡以險遠,乃獨不與。當是時也,釋、老者出,伺以神 奸,鼓其術以役民,而又能竭己以終之。故其居代明 堂,而恣專據。以儒而得至者,非羇旅之人,則老而倦 休者也。彼羇旅者,既無力以自振矣,若倦休之心,則 又絕外而厭勤,其能久而有之乎?夫問俗必之野,登 高而賦,大夫之事也。舒抑鬱局促之懷,而蕩迷瞀煩 冤之疾,莫良于遊觀。異時聞以職事至者,縣官選車, 徒道置食,率奔走數十百人,是其勢自不可久也。以 其至之難而復不得久,其瞻望不及者不已多乎?夫 上之不蒙王者之跡,而下焉棄於采風之吏,其次多 不遇於羇旅倦休之人,則二氏之據而且專,宜也。然 民困矣,今二氏者亦無從而給之,故其居亦隨以敗。 然則衡之宗者,果何歟往?余讀前令彭君簪所為《岳 志》,心慨慕焉,二十年而始至。考問其中所載,若觀海 日、俯洞庭諸希奇事,大扺本之騷人寓言,無足怪者。 今令張君宣續刻《志》,又因太學生楊續問序于余,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