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3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子韋,六國時楚有甘公,魏有石申夫,漢有唐都,庶得 「麤觕。」蓋有因而成易,無因而成難,故因舊書以序數 術為六種。

《方技醫經》

《醫經》者,原人血脈、經絡、骨髓、陰陽、表裏,以起百病之 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調百藥齊和之 所宜。至齊之得,猶慈石取鐵,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 瘉為劇,以死為生。

《方技經方》

《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 因氣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 反之於平。及失其宜者,以熱益熱,以寒增寒,精氣內 傷,不見於外,是所獨失也。故諺曰:「有病不治,常得中 醫。」

《方技房中家》

房中者,性情之極,至道之際。是以聖王制外樂㠯禁 內情,而為之節文。《傳》曰:「先王之作樂,所以節百事也。」 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及迷者弗顧,以生疾而隕性 命。

《方技神仙家》

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於其外者也。聊以 盪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無怵惕於胸中。然而惑者 專以為務,則誕欺怪迂之文,彌以益多,非聖王之所 以教也。孔子曰:「索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不為之矣。」

《方技後序》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 拊》,中世有扁鵲、秦和,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漢 興有倉公。今其技術晻昧,故論其書以序《方技》為四 種。

隋書經籍志

《儒家》

儒者,所以助人君明教化者也。聖人之教,非家至而 戶說,故有儒者宣而明之,其大抵本於仁義及五常 之道。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咸由此則《周官》太宰以九 兩繫邦國之人,其四曰儒是也。其後陵夷衰亂,儒道 廢闕。仲尼祖述前代,修正六經,三千之徒,並受其義。 至於戰國,孟軻、子思、荀卿之流宗而師之,各有著述, 發明其指,所謂「《中庸》之教,百王不易」者也。俗儒為之, 不顧其本,苟欲譁眾,多設問難,便辭巧說,亂其大體, 致令學者難曉,故曰「博而寡要。」

《道家》

道者,蓋為萬物之奧,聖人之至賾也。《易》曰:「一陰一陽 之謂道。」又曰:「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 姓日用而不知夫陰陽者,天地之謂也。天地變化,萬 物蠢生,則有經營之跡。至於道者,精微淳粹而莫知 其體處,陰與陰為一,在陽與陽不二。仁者資道以成 仁,道非仁之謂也。智者資道以為智,道非智之謂也。 百姓資道而日用而不知其用也。聖人體道成性,清 虛自守,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故能不勞聰明而人自 化,不假修營而功自成。其元德深遠,言象不測,先王 懼人之惑,置於方外,《六經》之義,是所罕言。《周官》九兩, 其三曰「師」,蓋近之矣。然自黃帝以下,聖哲之士所言 道者,傳之其人,世無師說,漢時曹參始薦蓋公能言 黃、老,文帝宗之。自是相傳,道學眾矣。下士為之,不推 其本,苟以異俗為高,狂狷為尚,迂誕譎怪,而失其真。

《法家》

法者,人君所以禁淫慝,齊不軌,而輔於治者也。《易》著 「先王明罰飭法」,《書》美「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周官》司寇 「掌建國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詰四方」,「司刑以五刑 之法麗萬民之罪」是也。刻者為之,則杜哀矜,絕仁愛, 欲以威劫為化,殘忍為治,乃至傷恩害親。

《名家》

名者,所以正百物,敘尊卑,列貴賤,各控名而責實,無 相僭濫者也。《春秋傳》曰:「古者名位不同,節文異數。」孔 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周官宗伯》 「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辨其名物」之類是也。拘者 為之,則苛察繳繞,滯於析辭而失大體。

《墨家》

墨者,強本節用之術也。上述堯、舜、夏禹之行,茅茨不 翦,糲粱之食,桐棺三寸,貴儉兼愛,嚴父上德,以孝示 天下,右鬼神而非命。《漢書》以為本出清廟之守。然則 《周官》宗伯「掌建邦之天神地祇人鬼」,肆師「掌立國祀 及兆中廟中之禁令」,是其職也。愚者為之,則守於節 儉,不達時變,推心兼愛,而混於親疏也。

《從橫家》

從橫者,所以明辨說,善辭令,以通上下之志者也。《漢 書》以為本出行人之官,受命出疆,臨事而制,故曰「誦 《詩》三百,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周官》:「掌 交以節與幣,巡邦國之諸侯及萬姓之聚,導王之德 意志慮,使辟行之,而和諸侯之好,達萬民之說,諭以 九稅之利,九儀之親,九牧之維,九禁之難,九戎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