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3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非第一義,而於其間妄生揀擇,是豈禪意?」 予曰:「以鬼怪詩句、俳戲誕誑之說,相唱和於穿穴空籠、滉漾無實之中,是為遁辭,乃得法者之所訶也。」 觀《少林》啟迺姬光,警發梁武,莫非的確要論,何有如末流蘿蔓轇轕不可致詰者哉?雖然,此亦就其新聲而去取之,非宗其道也。夫意由心生而意非心;心由性有而初非「性也。」 今釋者之論心,纔及意耳;其論性,纔及心耳。是自名見性,而未嘗見性也。未嘗見性,於是以世界為幻,以性命為欲,以秉彝為妄,以事理為障。雖清淨寂滅,不著根塵,而大用大機,不足以開物成務。特以擎拳植拂,揚眉瞬目,遂為究極,則非天地之純全,《中庸》之至德也。

《天聖廣燈錄》三十卷。

晁氏曰:皇朝駙馬都尉李遵勗編。自《釋迦》以降,仁宗御製序。

《分燈集》二十五卷。

晁氏曰:皇朝并度編,蓋續《三燈錄》也。

《建中靖國續燈錄》三十卷。

晁氏曰:僧維白編。維白,靖國初住法雲寺,駙馬都尉張敦禮以其書上于朝,徽宗為之序,分《正宗》《對機》《拈古》《頌古》《偈頌》五門。

《禪苑瑤林》一百卷。

晁氏曰:井度編。取《三燈錄》所載祖師言行,附入諸方闡提語句,且考正其差誤云。

《緇林古鑑》二十四卷。

浮屠慧邃撰。雲龕李氏序略曰:「邃以所著《緇林古鑑》示予曰:『此書起漢永平,訖唐貞觀,上下數百年,用高僧、續高僧求法、法顯等數家之書,芟其繁冗,以類相從,為四十九門,二十四卷,總二千二百七十一事。傳授之本末,教法之興替,高勝之行業,幽顯之報應,莫不畢載。慧邃之為此書,非務博聞而已,將俾學者考古以鑑今,知所畏慕,誘掖其善意,而策發其怠惰,於教法有序焉,請序而行之』。」 某曰:「人之學道,要臻其極,而剛柔緩急,受才有不同。今子之書,以事從人,以人從目,覽者各以類求之,而知慕向焉,所得斯過半矣。」

《嘉泰普燈錄》三十卷。

陳氏曰:僧正受編。《三錄》,大抵與《傳燈》相出入。接續機緣語句,前後一律,先儒所謂遁辭也。然本初自謂「直指人心,不立文字。」 今《四燈》總一百二十卷,數千萬言,乃正不離文字耳。

《龐蘊語錄》十卷。

晁氏曰:唐龐蘊,襄陽人。與其妻子皆學佛。後人錄其言成此書。

《羅漢因果識見頌》一卷。

陳氏曰:天竺闍那多迦譯。首有范仲淹序,言「宣撫河東,得於《傳舍藏經》所未錄者,十六羅漢,為比丘摩拏羅等說。」

《雪竇頌古》八卷。

晁氏曰:皇朝僧道顯居雪竇山。所謂《頌古》者,猶詩人之「詠古」 云。

《宗門統要》十卷。

陳氏曰:建溪僧宗永集。

《鮑埜宗記》 卷。

永嘉鮑埜撰。《水心序》曰:「佛學由可至能自為宗,其說蔓肆數十萬言。永嘉鮑埜刪擇要語,定著百篇。此非佛之學然也,中國之學,為佛者然也。佛學入中國,其書具在,學之者固病其難而弗省也。有胡僧教以盡棄舊書不用,即己為佛而已,學之者又疑其誕而未從也。獨可璨數人大喜,決從之,故流行至今。嗚呼!佛」 之果非己乎,予不得而知也。己之果為佛乎,予不得而知也。余所知者,中國之人,畔佛之學而自為學,盜佛之言而自為言,皆自以為己即佛,而甚者至以為過於佛也。是中國人之罪,非佛之過也。今夫儒者不然,於佛之學不敢言,曰異國之學也;於佛之書不敢觀,曰異國之書也。彼夷術狄技,絕之易爾。不幸以吾中國之人為非佛之學,以吾中國文字為非佛之書,行於不可行,立於不可立。草野倨侮,廣博茫昧,儒者智不能知,力不能救也。則中國之人非佛非己,蕩逸縱恣,終於不返矣。是不足為大慼歟?予嘗問埜:儒之強者慍,弱者眩,皆莫之睨。子以何道知之,又為之分高而別下,取要而舍煩哉?《埜》曰:「無道也,悟而已矣。其為是宗者,亦曰:『無道也,悟而已矣』。」 予聞其言愈悲。夫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故曰「亦可以弗畔矣。」 今悟而遂畔之,庸知非迷之大乎?雖然,考之於其書,則信悟矣。

《雪峰廣錄》二卷。

陳氏曰:唐真覺大師義存語。丞相王隨序之。隨及楊大年,皆號「參禪有得」 者也。

《古塔主語錄》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