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3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辭至為下。辯者,別殊類使不相害,序異端使不相亂,抒意通指,明其所謂,使人與知焉,不務相迷也。故勝者不失其所守,不勝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辯可為也。及至煩文以相假,飾辭以相惇,巧譬以相移,引人聲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 平原君悟而絀之。又與魏國公子牟相善。樂正子與笑曰:「公孫龍之為人也」 ,行無師,學無友,佞給而不中,漫衍而無家,好怪而妄言,欲惑人之心,屈人之口,與韓、檀等肄之,而公子牟不以為尢也,其說乃大行矣。今閱所著書六篇,多虛誕不可解,繆以膚識注釋,私心尚在疑信間,未能頓怡然無異也。昔《莊子》云:「公孫龍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辯者之囿也。」 厥有旨哉。

《文子》十二卷。

句吳陸九州跋曰文子漢藝文稱九篇諸經籍皆

十二卷,而默希子乃曰:「十二篇篇卷相去亦遠,而所存如是,豈柳子之所利者而又無所發之意?」 或者曰:陶氏載之,《說郛》者亦復如是。第馬氏《意林》諸書語多參錯,因知其非全書也。高似孫曰:「此文子之一臠也。」 予亦云云。嘉靖己亥書。

《尹文子》一篇。

仲長統序曰:「尹文子者,蓋出於周之尹氏。齊宣王時,居稷下,與宋鈃、彭蒙、田駢同學於公孫龍,公孫龍稱之。著書一篇,多所彌綸。《莊子》曰:『不累於物,不苟於人,不忮於眾,願天下之安寧以活於民命,人我之養畢足而止之。以此白心,見侮不辱』。此其道也。」 而劉向亦以其學本於黃、老,大較刑名家也,近為誣矣。余黃初末始到京師。繆熙伯以此書見示。意甚玩之。而多脫誤。聊試撰定為上下篇。亦未能究其詳也。山陽仲長氏撰定。

《鶡冠子》三卷。

陸九州曰鶡冠子漢藝文稱一篇隋經籍以下皆

稱三卷,而亦未詳篇次。韓退之始曰十六篇,陸農師乃得十九篇,注之,謂韓未睹全書。然則漢稱一篇,夫固無有博選名目者,其「六」 與九,庸知非後人所析邪?嗚呼!柳子厚讀《鵩賦》而嘉之,學者謂盡出鶡冠,至讀其書,則僅誼所引足取耳。其全與否,君子奚暇深論也。嘉靖乙亥書。

《漢黃石子》一卷。

宋張商英《序》曰:「黃石公,秦之隱君子也。其書簡,其意深,知秦之將亡,漢之將興,故以此書授張子房,而子房豈能盡用其書哉?凡子房之所以為子房者,僅能用一二耳。」 嗟乎!遺粕棄滓,猶足以亡秦、項而帝沛公,況純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自漢以來,章句文詞之學熾,而知道之士極少,如諸葛亮、王猛、房喬、裴度等「類,雖號為一時賢相,至於先王大道,曾未足以知彷彿此書所以不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也。離有離無之謂道,非有非無之謂神,有而無之之謂聖,無而有之之謂賢,非此四者,雖口誦此書,亦不能身行之矣。」 張商英《天覺序》。

《孔叢子》二卷。

李燫《序》曰:「《孔叢子》,世傳漢孔鮒撰。鮒字子魚,一名申,魏相子順之子也。秦并六國,召鮒為魯國文通君,拜少傅。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斯議令燔書。鮒懼遺典之滅亡也,方來之無徵也,違令之禍烈也,乃與其弟子襄歸,藏書壁中,隱居嵩山之陽。無何,陳涉起為楚王,聘鮒為博士。鮒以目疾辭。退而著是書,乃蒐輯仲尼而下子思、伋子、上帛、子高、穿子、順、慎之言行,列為六卷。至漢孝武朝,太常孔臧又以所著賦與書合為一卷,附焉,曰《孔叢子》云。蓋言有善而叢聚之也。」 嗚呼,是書也,果鮒之手筆否耶?按《漢志》無《孔叢子》,而儒家有《孔臧》十篇,雜家有《孔甲盤盂》二十六篇。宋晁氏謂《孔叢子》,疑即《漢志》所謂《孔甲盤盂》者也。然考顏監《註》云:「甲,黃帝史」 ,或曰「夏帝孔甲」 ,疑皆非。又史稱田蚡學盤盂書,《註》亦云黃帝史。謂鮒著盤盂,豈徵信哉?朱子云彥輩集先世遺文而成之,故其書東京始行,謂為《盤盂書》,則不可知,其自孔子則無疑也。乃去孔臧所贅而刻之。丁丑夏日,大梁李燫序。

《陸子新語》二卷。

陸賈撰。明錢福序曰:「漢班固論列劉向父子所校書為《藝文志》,又即歆所奏《七略》中序六藝為九種,首之以儒家者流。稱其出於司徒之官,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宗師仲尼,以重其言。雖未必盡然,要亦有近似者矣。書凡五十三家,而陸賈《新語》十二篇實存焉。」 予讀其書,信固之知言,又歎司馬遷之雄於文也。《遷傳》:「賈拜大中大夫,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得之,安事詩書』?賈曰:『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 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昔者吳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