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二。
祛疑說。八卦未畫,數泯於理,自天出《河圖》而後有先 天之八卦,先天之數由是出焉。故大撓氏作六十甲 子,亦以一二三四五而定火土金木水之數。聖賢立 法,未有不參於理,本於數者也。今世之所謂驛馬者, 先天三合數也。先天寅七午九而戌五,合數二十有 一,故自子順至申,凡二十有一,而為火局之驛馬。亥 卯未之數,四六與八合為十八,故自子順至巳,凡十 八,而為木局之驛馬。木火陽局也,從子一陽而順轉; 金水陰局也,從午一陰而逆行,故申子辰之數,七九 與五合為二十有一,故自午逆至寅,凡二十有一,而 為水局之驛馬。巳酉丑之數,四六與八合為十八,故 自午逆至亥,凡十有八,而為金局之驛馬,此驛馬之 法所由立也。
《名臣言行錄》論經世書云:「元會運世之數,大而不可 見;分釐絲毫之數,小而不可察。所可得而數者,即歲 月日辰而知之也。一世有三十歲,一月有三十日,故 歲與日之數三十一;歲有十二月,一日有十二辰,故 月與辰之數十二。自歲月日辰之數推而上之,得元 會運世之數;推而下之,得分釐絲毫之數三十與十 二」反覆相乘,為三百六十,故「元會、運世,歲月日辰」,八 者之數,皆三百六十。以三百六十乘三百六十,為十 二萬九千六百,故元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會有十 二萬九千六百月,運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日,世有十 二萬九千六百辰,歲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分,月有十 二萬九千六百釐,日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毫,辰有十 二萬九千六百絲,皆天地之自然,非假智營力索。而 天地之運,月日之行,氣朔之盈虛,五星之伏見,朓朒 屈伸,交食淺深之數,莫不由此。」由漢以來,以曆法名 家者,惟《太初》《大衍》耳。《太初》以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 元,以八十一為分;《大衍》之曆乃以一百六十三億七 千四百五十九萬五千二百為元,三千四十為分,皆 附會牽合。以此求天地之數,安得無差?
「體天地之撰者,《易》之象,紀天地之撰者,範之數。數始 於一奇,象成於二偶。奇者數之所以立,偶者象之所 以在。故二四而八,八卦之象也;三三而九,九疇之數 也。」由是八八而又八之,為四千九十六,而象備矣;九 九而又九之,為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數周矣。《易》更四 聖,而象已著,範錫神禹,而數不傳。後之作者,昧象數 之源,窒變通之妙,或即象而為數,或反數而擬象,洞 極有書,潛虛有圖,非無作也。牽合傅會,自然之數益 晦焉。嗟夫,「天地之所以肇,人物之所以生,萬物之所 以失得,莫非數也。」數之體著於形,數之用妙於理,非 窮神知化者,曷足以語此。君於二書,闡發幽微至於 如此,真不愧父師之託哉!
熹看康節《易》了,都看別人底不得。他說那「太極生兩 儀,兩儀生四象」,人都無甚元妙,乃是從來無人識。揚 子太元、一元、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亦只是 這箇。他識只是以三為數,皆無用了。他也只是見得 一箇麤底道理,後人便都無人識。
太元擬易,方州部家,皆自三數推之。元為之首,一以 生三,為三方;三生九,為九州;九生二十七,為二十七 部。九九乘之,始為八十一家。首之以八十四,所以準 六十四卦;贊之以七百二十九,所以準三百八十四 爻。無非三數。推之康節之數,州是加倍之法。
康節其初想只是得「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心只 管在那上轉,久之理自透徹。想見一舉眼便成四片, 其法四之外又有四焉。凡物纔過到二之半時,便煩 惱了,蓋已漸趨於衰也。謂如是花,方蓓蕾則知其將 盛,既開則知其將衰,其理不過如此。理在數內,數又 在理內。康節是見得一箇盛衰消長之理,故能知之。 若說他知得甚事,如歐陽叔弼定謙之類,此知康節 之淺者也。
問康節《數學》。曰:「且未須理會。數自是有此理。有生便 有死,有盛必有衰。且如一朵花含蕊時是將開,略放 時是正盛,爛漫時是衰謝。又如看人,即其氣之盛衰, 便可以知其生死。蓋其學本於明理。若曰『渠能知未 來事,則與世閒占覆之術何異?其去道遠矣!其知康 節者末矣。蓋他玩得此理熟了,事物到面前便見,更 不待思量』。」
康節以四起數,疊疊推去,自《易》以後,無人做得一物 如此整齊包括得盡。想他每見一物,便成四片了,但 纔到二分以上便怕。乾卦方中,便知有箇姤卦來,蓋 緣他於起處推將來,至交接處看得分曉。
康節《易》數出於希夷,他在靜中推見得天地萬物之 理如此,又與他數合,所以自樂。
聖人說數,說得疏。到康節說得密了。他也從一陰一 陽起頭,他卻做陰陽太少,乾之四象;剛柔太少,《坤》之 四象。又是那八卦。他說這《易》,將那「元亨利貞」,全靠著 那數,三百八十四爻管定那許多數,說得太密了。《易》 中只有箇奇偶之數是自底,大衍之數,卻是用以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