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3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全朱子曰:《易》中說卦爻,多只說剛柔,不全就陰陽上說。卦爻是有形質了,陰陽全是氣。又曰:「健順,剛柔之精者;剛柔,健順之粗者。」

「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本義「柔變而趨于剛」者,退極而進也。「剛化而趨于柔」者,進極而退也。既變而剛,則晝而陽矣;既化而柔,則夜而陰矣。

《繫辭下》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大全節齋蔡氏曰:「剛柔爻之體相推」,謂剛推柔,柔推剛也。惟其相推,故能成其變。

《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

大全朱子曰:剛柔者,陰陽之質,是移易不得之定體,故謂之本。若剛變為柔,柔變為剛,便是變通之用。

《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

本義諸卦剛柔之體,皆以「乾坤」合德而成。

《說卦傳》

發揮于剛柔而生爻。

大全誠齋楊氏曰:「卦既立矣,爻斯生焉。聖人因其數之陽而發明其為爻之剛。因其數之陰而發明其為爻之柔。聖人無與也,特發揮之爾。」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大全勉齋黃氏曰:「地之道不外乎剛柔,山川流峙之類是也。剛柔以質言。」

書經

《周書洪範》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彊 弗友,剛克。燮友,柔克。沈潛,剛克。高明,柔克。」

蔡傳「剛克。」柔克者,威福予奪,抑揚進退之用也。「彊弗友」者,彊梗弗順者也。「燮友」者,和柔委順者也。「沈潛」者,沈深潛退,不及中者也。「高明」者,高亢明爽,過乎中者也。蓋習俗之偏,氣稟之過者也。「彊弗友剛克,以剛克剛也;燮友柔克,以柔克柔也;沈潛剛克,以剛克柔也;高明柔克,以柔克剛也。」《全朱子》曰:「克,治也。言人資質沈潛」者,當以剛治之。 林氏曰:「三德者,聖人所以臨機制變,為皇極之用,而權其輕重也。彊禦弗順之世,則用剛克以治之,和順之世,則用柔克以治之。一于剛則失之亢,一于柔則失之懦。聖人宰制天下之權,可謂盡矣。」

五曰惡,六曰弱。

蔡傳「惡」者,剛之過也。弱者,柔之過也。大全王氏炎曰:「惡者」,小人之剛,自暴者也。「弱者」,小人之柔,自棄者也。

呂氏曰:「弱何以與六極?」 蓋弱人之大患,人所以

不自強于善、或牽引入于惡、而不能自拔、皆弱故也。故特以居六極之終。

《畢命》

「不剛不柔」,厥德允修。

蔡傳「不剛所以保之」,「不柔所以釐之」,不剛不柔,其德信乎其修矣。大全王氏炎曰:忿其不從而以剛制之,則必怨,慮其難制而以柔遇之,則必玩。惟不偏於剛柔,而處之以中,則德允修而商人化矣。 葉氏曰:「不剛不柔」,即寬而有制,從容以和之意。周公、君陳、畢公非有意于同,同合于道耳。

詩經

《大雅崧高》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

大全慶源輔氏曰:「柔惠」,柔,德之善也。直剛,德之善也。其德剛柔相濟,文武兼資。

《烝民》

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 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

大全安成劉氏曰:「周子以柔善為慈祥,柔惡為懦弱,剛惡為強梁,剛善為嚴毅。《山甫》『不茹、不侮』,則有柔善而無剛惡也;『不吐不畏』,則有剛善而無柔惡也。有柔善而復有剛善,故其柔嘉不為軟美;無剛惡又無柔惡,故其保身不至枉道。蓋其剛柔合德,而發皆中節也。」

《商頌長發》

「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

大全慶源輔氏曰:「湯本其聖敬,只中道上行,更無偏倚,故其為政,不強不弱,不剛不柔,優游寬裕,此固百福之所聚也。」

禮記

《樂記》

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 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於中,而發作於外,皆安